做到五點,就可以讓孩子有擔當,負責任!

責任感從本質上講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業、利國家、利社會,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時,要以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為重。責任感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

責任感是促使孩子向上奮進的內部動力,是孩子贏得成功的催化劑,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能夠擁有責任心呢?

首先,要讓孩子自信、自愛。

孩子是一個有著獨立人格的生命,不是父母的專屬品,父母不能試著去控制孩子。

父母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不能事事替孩子做決定,從上幼兒園,到興趣愛好輔導班,交朋友,選文理科,上大學選專業,再到就業結婚生子,父母全部包辦代替,讓孩子失去選擇權,也失去了自信。從小就感覺自己是父母的傀儡,這樣的孩子自然沒有責任心。

所以從小要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才能變得自信起來,覺得自己行,就有了擔當,有了責任感。同時,還要讓孩子愛惜自己,明白生命高於一切,不能隨便就放棄自己的生命。

做到五點,就可以讓孩子有擔當,負責任!

其次,要讓孩子做家務,對家庭負責任。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父母,不是英雄漢。從小做好自己分內的事,為家庭儘自己的一份力,幫父母分擔家務非常重要,能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產生同理心,就會產生責任感。比如帶孩子一起去工作,做生意,勞動等等。父母生病了,適當地給孩子示弱,讓孩子照顧自己,能夠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明白自己對父母的應有的責任。

做到五點,就可以讓孩子有擔當,負責任!

三,讓孩子勇於承認錯誤。

許多老人教育孩子,都是推卸責任式的,孩子不聽話,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就會說,“你再不聽話,小心那個警察叔叔來打你,不要鬧了,再鬧我讓陌生人把你帶走。在家裡不聽話,明天我就告訴你的老師,讓你們老師懲罰你。”這樣一來,孩子永遠感受不到自己的錯誤,只會在心裡產生恐懼感,對陌生人,警察叔叔,老師產生敵意,無形之中覺得自己沒錯,而多管閒事的警察叔叔老師們可惡極了。慢慢地出了事,孩子就會推卸責任,沒有了責任感,難以與人相處。

聰明的父母都會以身作則,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比如孩子偷了別人的東西,就會說服孩子,帶著孩子上門去歸還東西,主動承認錯誤。最近網上流傳的熊孩子,在坐電梯的時候,挨個把每一層的按鈕都按亮了,家長就領著孩子挨家挨戶的道歉。這樣做能讓孩子長個記性,以後只要做了錯事,就會主動承認錯誤,從而擁有責任感。

第四,讓孩子言必行,行必果。

做到五點,就可以讓孩子有擔當,負責任!

父母做好自己孩子的榜樣,發出去的承諾,就一定要兌現,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終。答應孩子的事,父母一定要做到,孩子才會信守承諾,做事要有擔當。週末說好帶孩子去玩,不能到時候放水,萬一有急事,也要給孩子們解釋清楚。孩子就不會對同學隨便許諾,輕易爽約的。

許多孩子做作業,總是缺少耐心,一遇到難題,就會畏難灰心,不肯動腦筋思考,甚至丟過放棄。這時候,父母就要教育孩子做事不能虎頭蛇尾,一定要有始有終。尤其是參加集體活動,競技性的運動,更不能輕言放棄,要鍥而不捨,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第五,要讓孩子有公德心。

多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學習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孩子會體會到被需要的感覺,獲得成功感,孩子以後就會更加喜歡幫助別人,對社會國家擁有責任心。

比如帶孩子去野外燒烤,結束之後,一定要帶領孩子收拾垃圾,清理乾淨自己弄的亂七八糟的東西。

做到五點,就可以讓孩子有擔當,負責任!

有次我在公交車上,看到一位年輕媽媽帶著三四歲的女兒,上車後,孩子嚷著要吃橘子,媽媽從手提袋裡拿出來兩個橘子,我猜想媽媽會剝好皮,撕去絲,然後喂到孩子嘴裡。沒想到孩子熟練又吃力地剝開橘子皮,掏出一瓣橘子喂到媽媽口裡,然後才自己吃了起來。吃完橘子,孩子把橘子皮不知道丟到哪裡,找了半天,最後在車尾找到了垃圾箱,丟了進去。從這件事情的細節裡,可以看出這位年輕媽媽對孩子的教養,孩子在父母的管教下,從小就有了責任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