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唐太宗與魏徵演義了一代明君與賢臣的故事。魏徵的離世,讓太宗傷感不已,“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短短的幾句話,卻倒出了經久不衰的哲理。
縱觀中華歷史,經歷多少王朝更替,歲月滄桑。幾乎所有的王朝都創造過輝煌,卻也幾乎所有的王朝都亡於沒落腐朽。自豪之餘,則難免深思,為什麼呢,難道盛極而衰是亙古不變的循環?
秦漢王朝結束了春秋戰國的分裂局面,不僅在空間上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而且統一了度量衡,為之後作為農業大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可能;不論是選擇法家,還是獨尊儒術,都讓曾經百家爭鳴的各持一家,到逐漸的統一為國家服務,人們的思想也逐漸的得到充實,中華大地上華夏子孫的凝聚力逐漸形成。
第一次實現大一統,中華大地無不向其稱臣跪拜,封建制度的建立,百萬秦兵的磨刀霍霍。作為秦朝的統治者,自然高高在上,享受著貴族皇帝的特權,全然不顧及黎民百姓,奴隸社會的統治意識,並沒有因為封建制度的建立而得到轉變,秦雖強,但二世而亡,如大廈般轟然倒塌。這或許給後來的封建王朝敲響了警鐘,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漢朝是自秦之後,又一個統一的王朝,漢王朝自開國之君高祖始,數代君主勵精圖治,與民休養生息,大漢強盛的局面如期而至,驅逐匈奴於千里之外,從此胡馬不敢度陰山,更是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但盛世之後,外戚專權,宦官專權等等接連不斷,官僚階層腐敗不堪,統治者上層爭權奪勢。生活在帝國底層的平民百姓水深火熱,如同秦末農民起義揭竿而起,天下分崩離析。
三國兩晉南北朝更是再現了中華大地上的群雄逐鹿,數百年間,王朝更替,時光流轉,時而南北相對,時而東西開戰,同是封建王朝都在爭取天下一統。孰優孰劣,孰強孰弱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土之中。隋唐的出現,讓中華再次的統一成為了可能,不知是歷史的輪迴,還是時光流轉,隋朝短短二世而亡步秦後塵。隨即而來的唐王朝卻耀眼奪目,如同歷史中的一顆明星般燦若星河,千古流傳的唐詩,膾炙人口,威儀端莊的唐裝漢服,為人喜愛,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更是歷史的又一尖峰。經歷數百年的封建制度,皇家天下依舊難逃腐朽沒落的定律,盛世難續,英主不在,帝國逐漸步入窮途末路。
宋,一個在國人眼裡重文輕武,積貧積弱的王朝,殊不知,它也曾雄風萬里。宋一朝始終偏安一隅,北宋之北有遼,西有西夏,後期東北出現金,始終都是勢均力敵的態勢。常言道,落後就要捱打,澶淵之盟之後北宋平安如初,百年的平安盛世,經濟何其發展,人口何其龐大,對外何其開放,但始終敗於沙場,終於身死人手,搖船南渡,大宋百姓多少血淚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南宋秉承北宋,造就了多少文化,經濟的高度,可謂是錢糧充足,武將躍躍欲試,恢復舊都,北定中原正當時,可惜非武將不能戰,文人不能諫。只能是夜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南渡,還是南渡!
元明清三朝,可謂是各有千秋,元由蒙古興起,席捲天下,鐵騎馳騁千里之外,威名遠播。可惜如此強大的元朝,不足百年又一次追逐水草,迴歸塞外。元王朝有它獨特的歷史功績,開疆拓土,創造了難能可貴的中華疆土,同時,封建制度在元朝得到進一步完善。
明清兩朝,我們且不論是漢人為政,還是滿人當朝,作為,亞洲大陸的大國,明帝國同樣創造了輝煌,多次出海的鄭和船隊,四海臣服,萬國來朝的盛世,無不說明大明王朝的強盛。經歷千百年王朝的封建制度已經近乎完美,明朝的錦衣衛更是無孔不入,帝國已經天衣無縫似乎牢不可破,老朱家的天下可萬世流傳,可惜身在深宮大院,享受榮華富貴,坐擁天下的皇帝,一代代一個個玩心似火,無人可管得了。由此上行下效,宦官弄權,文人惡鬥,官僚腐敗。終於,闖王出世,後金崛起,內憂外患,天下大亂,改朝換代。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幾乎與以往朝代沒有兩樣,效仿明朝制度,建都北京。沒有了唐宋的開放,卻留下了滿人的民族狹隘,沒有了明朝皇帝的昏庸無能,卻不能抬眼望世界,落後,封閉,自大的滿清,終究難逃滅亡的下場。
落後就要捱打,弱國無外交,飽嘗侵略,壓迫的中國,仁人志士無不奮起反抗,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即使鴉片戰爭的屈辱,甲午海戰的慘敗,抗日戰爭面臨的亡國滅種,都沒有嚇退一代代中國人,反而更加激起我們民族自尊心,一代代英雄輩出,烈士勇現,在血與火中拯救我們的國家,這就是中國,一個古老,燦爛,多災多難的民族,幅員遼闊,再次強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