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何為知天命?

古人說"五十知天命"。那麼,"知天命"什麼意思?是不是聽天由命呢?

很多人知道人到五十歲的年紀叫"知天命",而對"知天命"的具體內涵並不一定清楚明白,朦朦朧朧罷了。

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五十何為知天命?

按照這種說法,現實中的我們又是怎樣的呢?

一.呼朋喚友,吃喝玩樂,樂此不彼。

常說,晚上六點左右吃晚飯利於健康。有的人經常約上一幫朋友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八卦一些新聞,天文地理,無所不談,反正喝了酒,膽子也壯,什麼話都敢說,什麼牛都敢吹,唯恐自己落後於別人,爭先恐後的,猜拳壓碼,醉醺醺的模樣。這還不算,吃飽喝足之後,有時還經常"轉移戰場",移步夜宵攤,啤酒、擼串、燒烤、麻辣,如果還不過癮,那得歌舞聽見。在霓虹燈的光照下,一雙雙醉眼迷離的眼睛,放蕩地盡情地宣洩,美其名曰:"這就是生活"。

二.經常在眾人面前吹噓和誰喝酒了,一副得意的神情。

還記得《齊人有一妻一妾》中的故事嗎?那個經常在墳地蹭吃蹭喝的齊人,常在妻妾面前吹噓和名門貴族喝酒吃飯的事情,引得妻妾的懷疑。故事諷刺了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而完全不顧人格的行為,諷刺了他醜惡的嘴臉。生活中的這些人,雖談不上有多卑下,但是,活到這個年齡,依然沒整明白人生的意義。把時間浪費在無聊的應酬中。

三.爭名奪利,心胸狹隘。

"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兒子的《誡子書》,體現了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一些人常把它掛在嘴上,而真正能做到清心寡慾的又有幾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甚至是以身試法,落得個鋃鐺入獄的結局。


五十何為知天命?

那麼過了而立之年,不惑之際,五十歲的人到底該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後半餘生有意義呢?五十歲,人生走過了大半,是非曲折,大風大浪我們都挺過來了,對人生的體驗、世態炎涼有足夠清醒的意識,我們早就過了有夢的季節,唯有清醒、沉澱自己才是我們幸福的根本。

首先,我們應慢慢地減少朋友間的應酬。

事實證明,酒肉朋友是最不可靠的。吃著喝著是朋友,一旦有難了,那時"大難臨頭各自飛",誰還顧得上你呢?

高曉松落難的時候,曾經那麼多的朋友,有幾個能幫他解燃眉之急,助他渡過困難。沒有。只有韓寒伸出了援手。高曉松說"只有你落難的時候,才知道誰是朋友"

從現在開始,所謂的朋友,真的只是浪費時間,大浪淘沙,該捨棄的飯局堅決不參加,所謂的海誓山盟,稱兄道弟那隻不過是江湖義氣,經不起時間的任何打磨。

二.如果你還不信,試著向朋友借錢。

提到借錢,話題可多了。當今的人,什麼都好說,唯獨提到借錢,可能朋友也做不成了,親戚也反目為仇了。最主要的是,通過借錢,人的各種本性就表現出來了。所以,考驗一個人是否可靠,最好就是借錢。當然這種辦法慎用。"君子之交淡如水",只要你識人準確,做到心知肚明就行了,何必要撕破臉皮呢?但是,當你識人不準的時候,用借錢的方法,一定會大浪淘沙,立刻分辨清楚。

還記得"一鳴驚人"的齊威王嗎?當他從父親齊桓公的手裡接過社稷江山的時候,他識人不準,分辨不清,於是他採取裝作不理朝政的做法,讓一些大臣蠢蠢欲動,爭權奪利,露盡了他們醜惡的嘴臉。在齊威王瞭解的差不多的時候,他站出來,果斷地把那些貪汙腐敗的大臣殺掉,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三.迴歸家庭,陪伴家人。

任何兄弟義氣,花錢買醉,紙醉金迷的生活,都是遠離這個階段的事。曾經的一醉方休,感情深一口悶,換不來兄弟情深,傷害的只是自己的身體。所以呀,過了血氣方剛的年齡,我們花點時間陪陪家人,只有家才是心靈的歸宿;只有愛人才是最愛你的伴侶;只有孩子才是你的依靠;只有父母才是牽掛你的恩情,其他的什麼都是過眼雲煙。


五十何為知天命?

五十歲了,人生已過大半,我們從來不要停止對生活的追求,笑看世事繁華,淡定人生心態,順其自然,回到家人身邊,擁有健康,才是我們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