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被毀掉的中國孩子,都被家長忽視過心理需求

我們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孩子。

好比我是一個外科醫生,拿著手術刀,誠懇的告訴我的病人,“我非常願意幫您,儘管我沒學到什麼技術,但是我充滿愛心!來吧!請相信我!”如果您是這位病人,您一定神色大變,從手術檯上跳下來就逃走了。

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同樣如此,單純抱著一顆“為你好”的心,然後去要求孩子、“綁架”孩子,只會讓孩子失去了他試錯和成長的機會,他沒有辦法在自我實踐的過程中樹立“我能行”的信念,這對孩子以後離開父母、獨立成長無疑是巨大的絆腳石。


每一個被毀掉的中國孩子,都被家長忽視過心理需求


因此,我們家長需要在愛孩子的基礎上,學習更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們會發現各大教育機構和家庭教育的視頻都會告訴我們家長:“要平靜的和孩子說話,不要責罵孩子”“要耐心、親切的教孩子寫作業”。原諒小編我沒良心的笑了,這話講得跟“花瓶”一樣,好看,但沒用

怎麼樣才能平靜,怎麼樣才能耐心?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一定能有所收穫

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其不需要”剋制“家長,而是自然而然地”出乎本能“地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

如何才能“出乎本能”呢,就是我們要讀懂孩子的各類行為背後其實是對需求的渴望。咱們換一種角度來看待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會好很多。

每一個被毀掉的中國孩子,都被家長忽視過心理需求


一、孩子不良行為背後都是在向你表達深層次訴求。

有了二胎的媽媽,會發現大寶經常會吃醋,認定媽媽有了弟弟或者妹妹就不要自己了,事實上,我們做母親的都知道“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要說偏愛,我們絕對在一胎身上花的精力和愛更多。我在網上隨便一搜,就看許多一胎吃醋所來帶的悲劇。

每一個被毀掉的中國孩子,都被家長忽視過心理需求

來自網絡


咱們孩子的特徵之一,就是具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同時他們所認為的事實要比事實本身更重要。

很無奈,我們要承受在給二寶餵奶時,大寶霸道地從大腿開始擠佔屬於她位置,還要一邊哭鬧著打擾弟弟或者妹妹睡覺。當媽媽在長期的壓力和缺覺下,讓大寶免不了一頓毒打...

事實上,我們換一種角度。

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孩子表面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滿足她的需求,會比單純的制止孩子行為要更有效。

就拿大寶的行為來舉例,她之所以搶佔媽媽的懷抱,欺負二寶休息,根源在於孩子價值感和歸屬感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她認為“我只有通過得到媽媽的關注,才能證明媽媽是愛我的”。因此,她的所有行為都可以解釋為:想要證明媽媽愛我。

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去看待孩子的“不良行為”,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發出的情感訴求,你還會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嗎?還會指責孩子不懂事嗎?

這就是自然而然地“出乎本能”地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

每一個被毀掉的中國孩子,都被家長忽視過心理需求


二、孩子有渴望尊重和平等的需求。

“欺軟怕硬”像是人的本性,我們家長對孩子發火時,經常會不自覺地把在外面受到的怨氣一股腦發洩在孩子身上,這是很可怕的行為。2個五角的硬幣和一張1元的紙幣是完全不一樣,但卻等值。孩子顯然不能擁有那些基於更豐富的經驗、更熟練的技能和更充分的成熟之上的全部權利。但是孩子應該得到與大人同等的尊嚴的尊重

不少家長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很多“虎爸”“虎媽”分享他們的成功育兒經驗,但是我們要明白一點,那就是從短期來看,打罵吼的教育方式確實能夠讓孩子立馬改變行為,變得看似聽話,但是從長期來看,具有非常嚴重的危害,甚至會讓孩子用一生治癒童年

每個孩子都渴望尊重和平等的需求。孩子在學校交了朋友,家長會說:“怎麼和他玩呀,他成績又不好,還說髒話,下次不準和他玩了”,孩子喜歡畫畫,家長會說:“畫畫有什麼好,你看隔壁畫畫專業的現在連工作都找不到”。

如果孩子的每一次行為和決定在父母這裡得不到肯定,甚是有些父母長期過度控制孩子行為,那麼孩子會變得順從、膽小或自卑,從而極易導致孩子在學校中淪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在社會上淪為“討好者”,因為他們早已不敢反抗所謂的權威,習慣將他人的評價與自己的能力劃等號。


每一個被毀掉的中國孩子,都被家長忽視過心理需求

我們不應自大的認為“孩子懂什麼”,他們是第一次當子女,我們是第一次當父母,從經驗的上來說,我們是平等的,同時每個人都具有受尊重的權利,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

我們千萬不要等到孩子隨著成長暴露出更嚴重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再去想辦法找心理諮詢。與其縫縫補補,為何不從現在開始小心呵護?

學習家庭教育絕對不是對家長的“剋制”,而是換一種理解孩子的角度,看待他們的行為,從而讓我們在心理距離上離孩子近一點,更近一點。雖然我們所學習到的教育方法不一定能完全解決每個家庭的育兒問題,但一定能讓我們和孩子感到更幸福

祝願每一位讀者都能收穫家庭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