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凡納濱對蝦,水質是關鍵。除了科學換水,這3種方法也很重要

凡納濱對蝦(Penaeus vanname)又稱南美白對蝦,俗稱白對蝦,它具有出肉率高、養殖週期短、抗逆能力強、可以進行高密度養殖等多種優點,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對蝦養殖品種之一。

養殖凡納濱對蝦,水質是關鍵。除了科學換水,這3種方法也很重要

▲▲養殖50天左右的凡納濱對蝦

養殖凡納濱對蝦,水質是關鍵。除了科學換水,這3種方法也很重要

▲▲上面2只凡納濱對蝦的生長狀態有所不同:左邊一隻腸道清晰飽滿、體色正常、生長良好,右邊一隻則有空腸現象,觸鬚和尾扇均發紅,表示這條蝦在生長過程中受到了脅迫,處於應激狀態

在我國東部及南部沿海各省,凡納濱對蝦是養殖最多的蝦類,近幾年這條蝦又從沿海轉移到了內地,在貴州、四川、雲南等內陸省份落地生根並逐漸發展壯大。但無論是沿海還是內地,近年來對蝦養殖的成功率並不理想,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質

自從1993年我國對蝦暴發流行性疾病以來,對蝦變得越來越難養。一方面,沿海地區的工業汙染導致海水中Hg、Cr、Pb等重金屬嚴重超標,水產品(魚類、蝦蟹類,貝類、藻類等)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非常嚴峻;另一方面,生活廢水汙染導致海水富營養化汙染。這些被汙染的海水有更大的幾率攜帶病原體,當其被重新納入養殖池塘,必然就會導致白對蝦病害頻發。

那麼在白對蝦養殖中,該如何調節水質呢?科學換水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生產中決定水質好壞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放苗的密度、對蝦排洩物、池底沉澱的耗氧有機物以及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考慮,每一個養殖單元(水泥池或者土池)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養殖的中心任務就是維持好這個生態系統內部的環境條件。

養殖凡納濱對蝦,水質是關鍵。除了科學換水,這3種方法也很重要

▲▲良好的水質條件是對蝦養殖的基礎

一般來講,通過換水就可以解決對蝦養殖中60%以上的問題,這也是改善池塘水質條件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原因也很簡單,通過排水可以帶走池塘中的一部分代謝性毒物,還可以調節池水的鹽度、鹼度以及浮游植物的密度。此外,在高溫季節換水還可以起到降低水溫的作用。

換水本身對凡納濱對蝦的生理作用也會產生顯著影響。換水可以造成局部水溫的驟變,可以刺激白對蝦的蛻殼行為,從而加速其生長。

關於凡納濱對蝦的蛻殼現象,以下數據僅供大家參考:

在養殖前期,幼蝦的蛻殼週期為4-6d,成蝦約15d,完成蛻殼的過程只需3-5min。剛蛻殼的蝦體虛軟無力,色澤鮮亮,緩慢浮動於水面或側躺於池底。

1-3g的幼蝦,數小時後蝦殼變硬,大蝦需要1-2d才會變硬。對蝦蛻殼與潮汐有關,一般初一、十五會大量集中蛻殼。

換水雖然方便有效,但也不能盲目換水,滿足以下5點要求才算科學換水

換水是高密度養殖對蝦的必需條件,但自從我國對蝦疾病大規模爆發以來,養蝦者們曾在換水的問題上有過一些爭議:有的人完全否定了大排大灌的養殖方式,進行完全封閉式的養殖;而有的人則走向另一個極端,繼續堅持盲目頻繁地換水。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健康合理的換水應該滿足以下5種條件:

(1).近海水質條件良好,理化指標正常,並且與養殖池內的鹽度相差不大。此外,赤潮生物及病原體也不能超過正常的含量。

(2).池塘內浮游植物過度繁殖導致透明度低於20cm或者浮游動物大量繁殖導致池水透明大於80cm。除了浮游生物,細菌大量繁殖時同樣也會使池水變成白濁色,這種情況下也要及時換水。換水的目的是為了調整菌相與藻相、使各種微生物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之中。

(3).池底嚴重汙染時,甲烷、硫化氫氣體溢出,會導致底泥變黑併發臭。池塘越深的水層氧化還原電位越低,往往會生成一些有毒的還原性物質,而嚴重惡化的底質無異於蝦塘中的一枚定時炸彈,隨時威脅著對蝦的生長。因此要及時排汙並換水以改善水質。

(4).白對蝦吃食不積極、出現浮頭或者已經發生非流行性疾病。此時應當立即換水,減輕原池水中的不利環境因子,最大限度地保證對蝦的產量。

(5).在炎熱的夏季,當水溫高於35℃、氣壓低、天氣悶熱時,必須迅速換水,以免突然降雨導致表層水溫低、底層水溫高的現象(帶有大棚的封閉式高位池以及工廠化養殖模式並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養殖凡納濱對蝦,水質是關鍵。除了科學換水,這3種方法也很重要

凡納濱對蝦在不同的養殖時期,對換水有不同的要求

  • 養殖前期

在養殖前期池水溫度較低,一般情況下只添加水而不排水,這樣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水溫,培育出充足而豐富的餌料生物,比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以及圓篩藻、盒形藻、骨條藻、角毛藻等浮游植物。這些天然的生物餌料並不會汙染環境,還能夠增加白對蝦的消化率與成活率、降低餌料係數、節約飼料成本,可謂是一舉多得。

養殖凡納濱對蝦,水質是關鍵。除了科學換水,這3種方法也很重要

▲▲顯微鏡視野下,蝦池中的各種浮游動物與浮游植物。

在添水時,可以用2層篩網過濾,內層用60目,外層用80目,可以有效避免敵害生物及魚卵進入養殖池塘,每天加水3-5cm即可。經過20-30天后,水深由剛開始的50-60cm,就可以逐漸達到1.2-1.5米的深度。

  • 養殖中期

4月下旬至5月中旬,高位池及工廠化的大棚內溫度已經比較高了。池水的溫度隨著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增高水位有利於對蝦躲避酷暑,因此水位應進一步增加到1.5-2米。這一階段以換水為主,一般來說每天的換水量不宜超過10cm,換水時要用

20目的篩網過濾以除去較大的顆粒雜質。

養殖凡納濱對蝦,水質是關鍵。除了科學換水,這3種方法也很重要

▲▲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車間內景,水泥池底部的四周用納米管微孔增氧,對蝦產生的殘餌及糞便順著水流被集中到中央的排汙口,排汙效果非常顯著

  • 養殖後期

在養殖後期,為了增加底層溶氧,池水控制在1.2米為宜。但到了9月份水溫開始逐漸下降,可以適當增加水深以保持水溫的恆定,但每天的換水量同樣不得超過10cm。根據一些養殖經驗來看,在養殖後期向池塘中加入一定量的淡水,適當降低鹽度可以促進對蝦的蛻殼生長。

  • 換水時的其他注意事項

換水時應該先排底層水,後進表層水,排水時水流不宜過快,以免白對蝦產生應激反應或造成機械損傷。實踐證明,傍晚或夜間排水效果更好,晚上換水比白天更好,五分潮後的海水水質比潮頭水明顯要好。在水質調控過程中注意好這些細節,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近乎“萬能”的換水,下面3種化學調控方法也很實用

1、金屬絡合劑——EDTA-2Na

作為軟水劑,EDTA在處理白對蝦早期的重金屬汙染中有廣泛的應用。EDTA的作用原理是能夠與銅、鋅等重金屬離子相互絡合,從而減少重金屬對南美白對蝦的毒害作用。

研究表明,當水溫上升到18℃時,EDTA可明顯提高白對蝦卵子的孵化率,提高無節幼體及蚤狀幼體的變態率。

此外,將EDTA以5.0-10.0ppm的濃度全池潑灑,還可以預防對蝦的畸形病、爛肢病。EDTA的市場售價較高,在水產養殖中可將將其加水溶解後再與碳酸鈉攪拌混合,生成EDTA-2Na。1g/m³水體的EDTA與1.15g/m³水體的EDTA-2Na效果相當。

2、強效消毒劑-漂白粉

漂白粉是氯化鈣、次氯酸鈣以及氫氧化鈣的混合物,有效氯含量不低於25%。漂白粉用於池塘消毒後,還能夠增加水中的鈣離子含量,其中的氫氧化鈣能夠提高水體的鹼度及pH,增加水體的穩定性(緩衝能力)。

漂白粉溶於水時會生成次氯酸,次氯酸釋放出的活性氯以及初生態氧對細菌的表面蛋白具有強效的氯化作用。它不僅可以有效殺滅細菌,對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也同樣有著不同程度的殺滅作用。

一般帶水清塘消毒,要求漂白粉的濃度要達到20g/m³左右,但是漂白粉失效較快,2-3天后排乾池水,最好在烈日下再暴曬10天,這樣清塘的效果更好。

3、固體雙氧水——過碳酸鈉

過碳酸鈉是過氧化氫與碳酸鈉的複合物,俗稱固體雙氧水,具有無毒、無臭、無汙染、水溶性好等多種優點。在白對蝦養殖中經常使用過碳酸鈉來改良底質,這種藥品不僅能夠有效殺死底泥中的有害微生物,還能夠氧化池底的耗氧有機物,減輕底層的氧債。

在水產養殖中另外一種常見的增氧劑是

過氧化鈣,水產養殖從業者經常拿兩者的效果作比較。但近年來,過碳酸鈉有取代過氧化鈣的趨勢,因為過碳酸鈉的產氧速率明顯更快。過碳酸鈉還可以用作魚類、蝦類、貝類等水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保鮮劑。

由此可見,在未來的水產養殖中,過碳酸鈉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總結

在凡納濱對蝦養殖中有這樣一條經驗公式:產出效益=(60%種質+20%水質+20%營養)×管理。對於養蝦來說,苗種質量固然重要,但是水質調控同樣也不能忽略。

一種比較合理的思路是:能用換水解決的問題儘量還是要科學換水,這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在水源供給不足的情況下,也可考慮用EDTA、漂白粉、過碳酸鈉等化學方法來調控水質。再加上優質的人工配合飼料與嚴謹細緻的養殖管理,就不愁養不出品質優良的好蝦!

養殖凡納濱對蝦,水質是關鍵。除了科學換水,這3種方法也很重要

▲▲30頭左右的高品質大蝦

關於對蝦養殖過程中的水質調節,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三農# #水產養殖# #對蝦# #水質調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