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默情,期待您的关注!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谁都没有权利伤害谁。
想必许多人都看过最近一个新闻,15岁女孩被当众掌刮50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掌刮她的竟然只是一个刚刚成年的女孩。
被打者,可怜至极;打人者,飞扬跋扈。
01 施暴者冷酷无情,旁观者嬉笑助威
2020年4月21日,15岁的女孩吴某与19岁的田某在一家烧烤店吃饭,同行的还有几个人,年龄和他们相仿。期间,吴某下楼上厕所,田某叫她上楼,吴某没有回应。等吴某上完厕所上楼后,意想不到的场景开始了。
田某开始用手狂扇吴某20次,然后又用高跟鞋扇,整个过程至少扇了50下。通过视频我们能听到同行的几个人还在边上嬉笑,似乎在嘲笑吴某活该。
看到这个画面时,我很痛心,响亮的扇脸声直刺人的心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小女孩脸上的阵阵剧痛。50个耳光,不仅用手,还用高跟鞋扇,被打的女孩面无表情,时不时用手轻轻挡一下,每挡一下换来更重的回击。
两人都是唐山市滦南县人,事件发生后在网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气愤和悲痛”是出现在留言里最多的词。迫于舆论的压力,打人者田某已自首,公安机关已对她采取了刑事拘留,并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
为什么15岁的孩子不反抗?从视频中来看,她头发蓬乱,衣服明显不合身,对比田某,像是一个“流浪儿”。难道她被控制了,有什么难言之隐?相反,19岁的田某,打扮成熟,一言一行像是一个“社会女”,打人手法老练,骂人的语气很“江湖”。她又为什么要做出如此恶劣的行径?谁给她的底气,公然实施伤害?
诸多的疑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只能静待公安机关调查的结果。
02 让孩子面对伤害时,要懂得拒绝和反抗
陌生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忍不住义愤填膺。更别说女孩的父母了,一定会痛心疾首。
作为一个家有女儿的父亲,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很担忧,担心今后孩子是否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如果她真的遇到,是否能妥善地保护自己。
社会上总有些“烂人”和“烂事”,他们会纠缠你,打扰你,甚至伤害你。因此,要教育孩子学会拒绝,懂得反抗。正如潘石屹曾说过的:“没事别惹事,有事别怕事”。
许多伤害,都源于第一次受到无理要求时的忍受。当别人觉得你的底线可以无限退让的时候,他们就会得寸进尺,一步一步洞穿你的底线。所以当触及自己底线时,要严厉制止,并坚决拒绝。拒绝是告诉别人自己的底线,警告别人不要侵犯自己。
当别人采用暴力时,更应该奋力反抗。不能退缩,没有底线的退缩只会助长施暴者嚣张的气焰,久而久之,他们会把对你的施暴当作理所应当。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善良,但是没有“长牙的善良,就是软弱”。在教育孩子要善良的时候,更应该告诉他们保护好自己的善良,既要有“菩萨心肠,也需要霹雳手段”,否则善良只会遭受无情的蹂躏。
03霸凌形成的原因
校园和社会上针对孩子的霸凌,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和社会中,这些欺压的行为,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对别人的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霸凌者往往拥有高于被霸凌者的力量,其力量包含社会权力、体力、及过当的管教权。施暴者往往透过言语、肢体、集体的行为,使被霸凌者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中受到伤害。然而我们常常视作是“小孩子不懂事”。却忽视受伤孩子躯体和心理上的痛苦。
在一些家庭,某些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成为霸凌的施暴者。比如,从小遭受父母体罚,或者目睹父母之间暴力行为的人,更容易发生攻击性的行为。瑞士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男性霸凌受害者一般在家庭关系中,与父母的关系过分紧密,或者家长对孩子有过度保护的现象;而女性受害者,则更多来自有情感虐待现象的家庭。
正如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郝滨老师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一方面源自遗传因素,一方面源于养育者的抚养方式和言传身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恰当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孩子的心身健康发展。”
所以每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要体罚和打骂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实施暴力。只有社会和家庭重视,才能消除霸凌现象,还给孩子们一个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