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出彩”在于奋斗》——一个退役老兵的自述

2019年2月,我正式画圆了人生第一个“甲子”——得以退出社会体制中的某些“圈子”。但业余“社交”,应该说从此时真正地开始。

回望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可谓平凡的湖面偶尔泛起一些涟漪吧。上世纪70年代中叶,我初中毕业便毫无思考地加入了“赤脚医生”大军的序列,成为一名年龄最小的大队“赤脚医生”。而彼时连基础的医学都不懂,只是跟在老赤脚医生后面看几眼,就大胆地给一位小学生施行了一次“完美”的面部“清创”术,也从而让那位学生面部留下了一生都抹不掉的“印记”。为此我多年来深深为之而内疚。但那次的“医术”展示的失败,并未让我退却“从医”之路,而且更加增添了“一根银针一把草,扎根农村为人民”的信念。之后的工作中,我汲取教训,认真看书自学和向老医生请教,又好几次在外伤清创中,逐步将伤者的创口做到“完美”缝合,减少疤痕的影响。

70年代后期,为响应祖国征召,我又一次“违反”了《征兵条例》,以“独生子女”的条件应征入伍,而且相当“巧合”地被安排到团部卫生队。原以为,到了卫生队肯定就是当“医生”,可是现实却给了个让人失望的开始——去炊事班。当时心想,这下子哦,当“医生”的希望算是完了!

还好的是,我没颓废,在练“轮大锅铲”的间隙不忘“旧业”——继续自学医学,终于半年后“考察”结束被安排“卫生员专职”培训。经过半年正规的培训,终于穿上了神圣的“白大褂”从事团卫生队临床护理工作。在此期间,留下了两次让我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第一次是部队驻地附近的居民(小孩)因过敏而导致“急性喉头水肿”和“呼吸窘迫症”,在那个年代部队医疗水平相对比地方县级以下医院高,即便如此,像这种急症也不容易抢救的。但我们的主治军医胆大心细,毫不犹豫地带领我们几个卫生员为其施行“气管切开”术,顺利而成功地挽救了那个男孩。我当时就接连三天守护在病床为那孩子吸氧、吸痰、和护理等,直到拔出气管导管护理切口愈合。那位男孩如今大概已有五十多岁了吧,如果再次重游部队驻地遇上他,也不知道彼此还认不认识了。

第二次,一位比我年长两岁的老兵,他是一位连队里优秀的篮球健将,是我们整个团的“体育明星”。在一次晨操结束后突发晕厥急送来卫生队,经紧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脑血管意外”。这位战友太年轻了!我不敢相信诊断是真的,但现实残酷地证实:此例应该属于“先天性血管畸形”而导致脑血管意外,也就是说在当时临床无能为力挽救!就这样,尽管我们队里的顶尖医生带领医护人员奋力施救,两天后也没能挽救过来,含泪送走了这位年轻优秀的战友!

三年的卫生员经历,让我学到了不少在地方学不到的医学知识。上世纪80年代初,我告别五年的军旅生活,退伍回乡后继续从医。当时农村底层的“医疗网点”并未得到实际的巩固和加强,而是逐步走向了一种方向——村卫生室只是挂名存在,“赤脚医生”逐渐沦为“个体行医者”。这种形势对我也是一种考验,是继续坚持“行医”走下去,还是另谋出路为自己“发家致富”?思来想去,觉得该顺应形势做好本职——毕竟“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能以的知识与技术帮助乡邻,也是一名医者的职责所在。

在几十年的从医过程中,依稀还记得某年冬天,那位小学老师冬腊月夜间突发“阑尾炎”来急诊,我来不及犹豫,马上推出摩托车,冒雨将其送往镇医院,由于送院及时手术,没耽误治疗。那位老师至今遇到还深感谢意。

还有一位也是老教师(一位慢阻肺患者),因在收割油菜籽期间对烟尘过敏病情加重紧急来诊,又一次毫不犹豫地、半夜里将其护送至医院氧疗使其缓解。。。。。。还有数不清多少次使用最笨拙最实用(灌水催吐洗胃)的方法,将不慎操作和误服农药中毒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经过,也许有的患者淡忘了,但我每每回想起来依然心惊肉跳——毕竟那是在“救命”!

有人曾经怀疑我,为什么从医几十年没能“发财”、“出名”?我的回答很简单:医者,人之心、仁之心也!况且,除了本职,我还担任过村两委委员,又是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家里还拥有承包地。固定的收入虽然不高,但还能维持家庭生活,虽然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负担随之加重,但不能因此来依靠“以医发财”的途径解困!好在这么多年就这样走过来了,我感到知足和欣慰。

人这一生,不可能事事皆顺。就在我退休的前五年,身体跟自己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五十好几岁的大男人,居然患上一种稀有的疾病:“侵袭性胸腺瘤”!确诊后我连忙查阅资料,预后不太乐观,需要手术切除“肿瘤”,然后就是定期复查、终身服药,防止“全身重症肌无力”发生导致生命终结!

这不亚于“五雷轰顶”!怎么办?咬咬牙吧,接受现实和接受治疗!从五年前的十月份开始,给自己规划了配合治疗过程中如何打发时间的“蓝图”——练习写作吧,给自己一个精神上的依靠和安慰。自那时开始,便利用治疗的“宽裕”时间,频频写作小小说、诗歌、散文等,给国内各家纸媒副刊和杂志投稿,收获了不少知识和成绩,多次在省内外杂志报纸副刊上,以文学方式推介我们可爱的家乡风情人文,让外界更多地了解我的家乡。期间,有幸成为市作家协会的成员,圆了青年时期的“作家梦”!

尽管,这五年来历经两次胸部手术、一次放射性治疗、长期服药,病情时缓时重,但坚持看书写字(作)的习惯依然坚持着。虽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只要还有为自己“出彩”的精神状态还在,那就更应该自己给自己鼓劲,为自己的余生多留下几笔“浓彩”,给社会这幅壮丽的图画添一点耐看的颜色。

(单位:海口镇退役军人事务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