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魏國是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它是由曹操一手創立的,當時的曹操是想著做周文王一類的人物的,但魏國的現實情況卻又逼得他只能篡漢自立,最後還是由曹丕建立了一個北方統一的大魏國,可是一統北方的魏國卻十分害怕西南方的蜀漢,甚至不敢主動進攻弱小的蜀漢,只能被動防禦諸葛亮的進攻,那這些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強大的魏國如此害怕小小的蜀漢呢?
曹操制定的魏國戰略計劃不允許
曹操是一個擁有偉大計劃的人,他當年在漢獻帝手下做丞相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統一天下的志向。他當時也在北方籌備了許多糧食和兵器,為此他發動了戰爭,這次戰爭被中國歷史記住了,大家都叫它為赤壁之戰。可是這一次的赤壁之戰讓曹操失敗了,敗到沒有退路。
赤壁之戰使得曹操永遠的沉默下來了,為此之後的魏國就開始了全面戰略收縮,就是說魏國雖然十分強大,但也不能接受多次的失敗,所以曹操當時是這樣想的,他是想著靠魏國強大的國力,用時間把南方的蜀漢和東吳給消耗滅亡。
因為當時的魏國地大物博,能夠接受得了這樣的消耗,可以在安靜之中等待蜀漢和東吳來進攻,而強大的魏國在曹操的經營之下能夠接受在被動防禦之中的多次失敗。而蜀漢和東吳卻不能,因為他們兩個國家加起來都不一定比得上魏國的實力,所以即使魏國後期十分強大,它也不會主動進攻蜀漢,而是讓諸葛亮主動率領大軍來攻打。
魏蜀吳三國關係的複雜性
東漢滅亡以後的中國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具體來說就是三國鼎立的局面,魏國佔據著傳統北方地區,這裡擁有著當時古代中國三分之二的人口,而蜀漢和東吳佔據著中國南方的三分之一地區,人口則是不足三分之一,這樣強烈的對比使得兩個弱小國家必須聯合起來對抗強大的國家,而魏國當時就是東漢滅亡以後最強大的國家,其他四方夷狄則是保持著一個安靜的狀態。
曹操建立的魏國雖然很強大,可是又有誰的強大不是充滿無奈的呢?魏國號稱中原第一強國,但卻要面對南方兩個鬆散聯盟國家,如果當時的魏國貿然攻打其中一個國家,那另外一個國家就會從側方進攻魏國,這樣戰爭擴大之後就會爆發全面戰爭,而全面戰爭的代價很有可能會使得強大的魏國滅亡,畢竟當時魏國鼎盛時期的曹操都曾在赤壁之戰失敗,其他誰又能夠討得了好呢?
魏國缺乏一個統帥性人物
曾經夢幻般的三國誰也沒有想到最後是會被司馬家族給終極,而晉朝統一天下的機會也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得力的統帥性人物,當時的魏國雖然強大,可還是有一種吃老本的樣子,曹操留下來的五子良將和一些夏侯家的嫡系將領在魏國的後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可是這一切都只是表面的現象,魏國雖強,卻沒有一個像蜀漢諸葛亮或者東吳周瑜那樣的統帥人物,周瑜死後可以用魯肅,魯肅死後可以用呂蒙,呂蒙死後可以用陸遜,東吳的帥才可以說是層出不窮,而這一切也明顯是魏國所不具備的,同樣讓人羨慕的還有魏國漢中以南的蜀漢,前期可以靠著諸葛亮這條臥龍撐起七次北伐,後期還有諸葛亮培養的姜維來維持蜀漢的國運。
相比較之下,曹操建立的魏國就是比較悽慘的那種了,他們的魏國從打天下那個時候開始一直是曹操率領大軍,而曹操死後的魏國皇帝根本沒有祖先的這個能力。但他們對於曹氏家族以外的人才根本不敢完全信任,畢竟他們自己篡漢的前提擺在哪裡,這種情況之下就使得魏國只能依靠一些中等人才來勉強維持魏國的軍隊力量。
其他像司馬懿之類的人物雖然十分強大,可是終究是外人,在這種外人面前,數十萬大軍是不可能全給他的,所以魏國雖然十分強大,卻因為沒有一個合適的統帥型人物而不得不被蜀漢多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