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人都能成為一顆艾蒿,站在心靈的門口,守護自己的一方淨土

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適應性非常強,普遍生長於路旁荒野、草地。

在我的家鄉,到處都生長這種植物。小時候,家裡很窮,我和夥伴們還經常相邀,在放學後一起到田埂、山坡上去割艾蒿回來餵豬。雖然是一種很常見的植物,但在炎熱的夏天,那個時候還沒有蚊香,人們通常焚燒它,用來驅趕蚊蟲,說明它是一種很有正氣的植物了。

但願人人都能成為一顆艾蒿,站在心靈的門口,守護自己的一方淨土

“五月五日天睛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都會走上街頭,買上一把艾葉和菖蒲掛在家門前。艾葉的清香,便在樓道間彌散開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千百年來,掛艾草成了端午不變的習俗。在古人的心目中,艾草又代表納百福,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祈求萬事亨通。

在我國古代,艾草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現代的中醫指出,恰逢春夏之交的端午節,各種細菌病毒易孳生,端午民俗大多有闢穢祛邪的功效,艾草能化溼除熱。因此,端午節可謂古代民間的“防疫日”。

但願人人都能成為一顆艾蒿,站在心靈的門口,守護自己的一方淨土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專家認為,春末夏初,我國南方氣候潮溼悶熱,常會令人疲倦乏力,菖蒲、藿香等氣味能提神健腦、醒脾解鬱;有的地域內,人們還會將艾葉剪成小虎,爭相佩戴,既不乏美觀又能驅除瘴氣。

端午時節,將艾葉、蒼朮和白芷三種材料共同燻燒,其散發出的氣體能阻止蛇蟲侵犯人體,預防各類蟲媒傳染病;這些材料自身氣味辛香,燃燒後還可有效減少空氣中的塵埃與細菌,堪稱環境衛生防疫的一個妙招。

但願人人都能成為一顆艾蒿,站在心靈的門口,守護自己的一方淨土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這個民族節日,與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密不可分。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臣屈原愛國親民、忠於職守,因力主抗秦而遭讒出宮,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後,他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蹂躪,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江殉國。屈原的正氣凜然和高風亮節是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的。

但願人人都能成為一顆艾蒿,站在心靈的門口,守護自己的一方淨土

在拜金主義盛行的今天,有人為了一己私利,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什麼阿諛奉承、低三下四的;什麼賣官鬻爵、欺上瞞下的;什麼投機取巧、見利忘義的;什麼爾虞我詐、巧取豪奪的……缺少的正是這股正氣。

而人們把掛艾葉作為端午節的一部分,不正是在傳承屈原的這身正氣呢。但願人人都能成為一顆平平常常的艾蒿,站在心靈的門口,守護自己的一方淨土。

但願人人都能成為一顆艾蒿,站在心靈的門口,守護自己的一方淨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