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处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1982年,寒山寺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前院、大雄宝殿、藏经阁、碑廊、钟楼、弘法堂等,塔院和寒山别院为近年新建。

寒山寺面积并不大,只有1.6公顷,然而其名声却很大。其中缘由何在?当年诗人张继不经意间对旅愁的几句感怀,不仅为寒山寺大弘其名,也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诗人。当然,千百年来为寒山寺送来众多香客僧众的,除了张继的诗句外,寺前默默流淌的京杭大运河也是功不可没。自隋炀帝凿通大运河以来,这条沟通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迅速成为南北物流的主要干线,对南北方及沿岸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自古水运发达的苏州地区,更是深得其惠。寒山寺地处京杭大运河之畔的有利地理位置,这对它的名声远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被世人传为文殊和普贤菩萨的转世化身,尤其是他们在被清雍正皇帝分别敕封“和圣”和“合圣”之后,更是被世人广为敬奉为“”和合二仙”。而事实上出于对“和合二仙”的敬奉前来寒山寺参拜礼佛的香客也不在少数。

寒山寺不仅全国闻名,在日本也非常有名。究其原因主要也是因为张继的这首诗。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就有“”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的记述。直到今天,还有很多日本人能面对寒山寺的诗碑脱口吟唱这首古诗。在日本的昭和时代,这首诗还被收录到小学汉文课本中。当然,寒山寺在日本变得如此家喻户晓还另有一个原因,这就是日本有一座寺庙叫做馆山寺,而馆山寺和寒山寺在日本语中的发音进完全一样,所以对于熟知馆山寺的日本人来说,耳熟能详的寒山寺也就变得非常亲切了。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照壁前」——照壁也叫“影壁”或者“萧墙”,古代一般建 在官衙或大户人家的正门前或门内,即可形成视觉上的遮挡,避免风水学上的所谓“气冲”而起到辟邪的作用,在客观内容上也很好的起到了烘托的气氛。这里的照壁建在寒山寺山门与码头之间,正好起到为佛教庄严国土阻隔红尘喧嚣的作用,也为香客的虔诚参拜提供了很好的心理过渡空间。这块照壁是1954年修复寒山寺时,由任苏州文管会主任的谢孝思先生提议建造的。

照壁上所镶嵌的“寒山寺”三个大字,是陶浚宣所题,周容所刻。

我们在照壁前可以看到一条河道从北向南流去。虽说河面不宽,但它却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河对岸是大运河的中心江心洲,叫江枫洲,现已建成江枫洲公园。以前,来寒山寺进香的香客多半是坐船走运河水路而来,因此为了方便香客,寒山寺就一改佛寺朝南的传统格局,将山门开在西面,面向运河。

在运河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高高的石拱桥,这那就是江村桥。各位眼前的这座江村桥不是唐代的遗物,而是康熙四十五年重建,同治六年重修的。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门殿」——山门上方高悬“寒山古寺”匾额,为清末宣统年间江苏巡抚程德全所题。

山门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正中佛龛中供奉着大肚弥勒像,笑容可掬地迎接着八方来客。在大肚弥勒佛的后面站着形象威武的韦驮菩萨。

山门殿两侧,分别供奉着四大天王的雕像,因其手中执有的法器分别是宝剑、枇杷、宝伞和赤索,因而传入我国时被汉化成了能够保佑风调雨顺的中国古代虎将的形象。宝剑取其“锋”、琵琶取其“调”、宝伞取其“雨”、赤索取其“顺”等音和义而来。俗称四大金刚。

在山门殿的南侧院中建有江枫第一楼,是20世纪50年代从古城中移建过来的一处花篮楼,现为寒山寺接待宾客的地方。与江枫第一楼南北相对的是位于山门殿北侧院中的霜钟阁,于1982年修复而成,现为寒山寺素斋馆。

「前院」——寒山寺寺内建筑以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普明宝塔为中轴布局,寺院分为前院、后院和塔院三个部分。前院正中的主体建筑是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大雄宝殿,两侧的配殿分别为罗汉堂和大悲殿。院中有一花坛,坛壁嵌有花岗石碑,上面刻有宣统年间江苏巡抚陈德全手书的“妙利宗风”四个大字。寒山寺出名为“妙利普明塔院”,这四个字点明了寒山寺的历史渊源。在花坛的另一侧坛壁上镶嵌有明代翰林学士姚希孟所题的“寒拾遗踪”四个大字,它点出了古寺与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一段姻缘。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罗汉堂」——罗汉堂内供奉成五百尊香樟木雕城的金身罗汉像,因此也被称为五百罗汉堂。这五百尊造型生动的罗汉像是清雍正年间的文物,于1958年从苏州隆庆寺移置于此。门楣匾额上的“罗汉堂”三个字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持茗山法师所题。

罗汉堂中央还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铜像。铜像高2.5米,重1.5吨,落成于1995年,是日本宗教画院和日本禅宗画家协会敬赠的。

与罗汉堂相对的是供奉着观音菩萨的大悲殿。殿内供奉着三尊神态各异的观音菩萨像,因观音菩萨又被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殿名称为大悲殿。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雄宝殿及露台」——位于寺院正中位置的建筑就是寒山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前设置了露台。露台中央有一个黑色宝鼎,上面写着“大化陶熔”四个大字。“大化”,原指自然对于人类的影响,所谓“天地教化”,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佛祖对众生的教化。“陶熔”是陶冶、熔炼的意思。

在宝鼎后面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花岗岩制成的石柱,叫露盘。据说是僧人在用斋前,专门用来盛放饮食以供奉游魂的。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正中汉白玉弥勒台上供奉着佛祖释迦摩尼的金身像。此像是1983年重铸,1984年8月开光的。佛像前左、右两侧分别是侍立着的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其中年长的是迦叶,年轻的是阿难。

在大雄宝殿南、北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的十八尊铁铸鎏金罗汉像,俗称“十八罗汉”,是1981年从山西五台山移来的。

在弥勒佛台后面的墙上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刻有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画像。这是根据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所画的像刻成的。

寒山手指大地、拾得袒胸露乳,两人笑容可掬,潇洒自然。至今寒山、拾得仍作为祥和吉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敬奉和喜爱。这幅石刻画像也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二圣石刻画像。

寒山、拾得是唐代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位高僧。寒山,也称寒山子,传说他是一个隐居在浙江天台寒岩的“疯狂之士”。他与国清寺中的拾得和尚十分友善。后来因为寺中的丰干和尚饶舌,说出它们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于是两人便离开了国清寺,来到了苏州寒山寺。民间根据丰干饶舌的故事,一直把寒山拾得奉为文殊、普贤的化身,造像供奉,顶礼膜拜。

在大雄宝殿后面南墙上还镶嵌有一副寒山子的石刻画像,那是根据光绪六年郑文焯游览寒山寺时,在游船中用手指画的写意人物画像所刻成的。

此外,大雄宝殿后面墙壁上还刻有12方书条石。

在大雄宝殿后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有“心包太虚”四个字。意思是劝导人们要放开心胸,提高境界,皈依自己本来的明性。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藏经楼」——我们现在看到的两层建筑就是寒山寺的藏经楼。二楼是寒山寺的藏经之处,匾额上的“藏经楼”三个字,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楼内说所藏经书中,以清代刻印的《龙藏》最为珍贵。《龙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是清代唯一一部由官府刻印的汉文大藏经。从雍正十三年开刻,到乾隆三年完成,耗时4年。

藏经楼一楼正中供奉寒山、拾得二圣塑像。因此被称为寒拾殿。寒山手持荷枝,拾得手捧净瓶,取意“和平”。两侧墙上嵌有27方书条石,刻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寒山、拾得塑像后面墙上还有嵌有石碑,上面刻有千手观音的画像。石刻像上方有“现千手眼”四个字,是乾隆年间嗯苏州状元石韫玉题写的。此碑原为苏州阊门外宝莲讲寺的旧物。

藏经楼的屋脊正中塑有《西游记》人物造型,因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主题与藏经楼非常吻合。

藏经楼前空地,是每年12月31日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时,苏州市市长向来宾致新年贺词的地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钟楼」——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小巧轻盈的六角形重檐亭阁就是寒山寺著名的钟楼。一楼中央立有《重修寒山寺记》碑,由宣统年间江苏巡抚程德全撰文、周容刻石而成。二楼悬有一口黑色的大铁钟,钟下供奉着地藏王菩萨的坐像。这口钟由光绪年间的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铸于光绪三十二年。

现在每年12月31日举办的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使用的就是这口钟,它钟声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信息传遍全球。据说,人在一年中会有108种烦恼,而在年更岁末之际到佛寺去聆听108下除夕钟声,可清除一年的烦恼。

在钟楼外,还利用一块听钟石。上面的“听钟石”三字是寒山寺性空法师的真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弘法堂」——这里是寒山寺的弘法堂。堂内供奉着玄奘法师、鉴真大师和日本的空海法师像,为了表彰三位高僧为弘扬佛法所做出的贡献,特将此堂命为弘法堂。

堂内正中供奉的是玄奘法师,也叫唐三藏和三藏法师。他也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在玄奘法师向左侧供奉的是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的坐像。

与鉴真大师坐像相向而立的是日本空海法师的全身铜像。

「碑廊」——寒山寺的碑廊集中了很多历史名人的墨宝,陈列着自宋、明以来的历代名人碑刻十余方,堪称寒山寺的碑刻博物馆。红底匾额上的“碑廊”两个金色大字是性空法师的手笔。

在北墙上嵌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手书的一副对联“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另有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的隶书对联“处世劳尘事,传家宝旧书”。

西墙上嵌有明代苏州才子唐伯虎撰写的《姑苏寒山寺化钟疏》石碑。同在西墙上,还有一块明代文徵明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的残碑,虽已严重损坏,但是“落”、“蹄”等字人仍依稀可见。

碑廊的南头嵌有现代画家刘海粟先生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

除了墙上镶嵌的石碑以外,碑廊中还有两块石碑相向而立。靠北的一块是著名学者俞樾先生手书的《枫桥夜泊》诗碑。

与俞樾诗碑相对的是康有为的诗碑。这首诗是他在1920年来寒山寺时所许题写的。“钟声已渡海云东,冷静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诗文描写了寒山寺的沧桑历史。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塔院」——寒山寺塔院位于藏经楼后面,正式名称为普明塔院。入口处石碑上所刻“普明塔院”四个大字,为性空法师亲笔所书。

寒山寺旧称妙利普明禅院,可见当初宝塔名声之大。北宋节度使孙承佑也曾于寺中重建是11层佛塔,可惜早在元末就毁掉了。在此后的600多年间,寒山寺一直无塔,所以造塔就成了寺僧的一大心愿。经过僧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海内外佛门信士和友好团体的倾力支持下,1992年9月21号,寒山寺举行了隆重的重修唐塔奠基典礼。经过四年的紧张施工,一座42.2米高的五层访唐阁楼式佛塔终于拔地而起,成为了寒山古寺的新地标。1996年10月30日,寒山寺举行了盛大的宝塔竣工暨佛像开光仪式。

普明宝塔外观为砖木结构佛塔,内部则采用了先进的钢筋混泥土薄壁结构,建筑精致,造型优美。塔身四周共挂了108个风铃,塔内设木梯供游人登临远眺。镀金的铜塔刹重达12吨,高9.6米,在日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熠熠生辉。

塔院回廊间排列了50余方新修复的名人碑刻,称为新寒山寺碑廊。塔院中还建有法堂,是高僧大德讲经说法的地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别院」——寒山别院位于寒山寺正南面。2008年12月底,这里竖起了一块巨型的《枫桥夜泊》的诗碑,院中心建成的三层红木建构的梵音阁悬挂上一口巨型铜钟。大碑、大钟和塔院中的普明塔正好坐落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气势蔚为大观。

大碑位于中轴线的南端,采用了山东嘉祥青石制成,总高为16.9米,碑宽6.5米,碑身厚1.5米,总重400吨,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诗碑。碑身正面刻有清代俞樾书写的《枫桥夜泊》诗,背面刻的是乾隆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音阁,外观三层,也被称为新寒山寺钟楼,位于中轴线的中点。南面大门上方所悬匾额上的“寒山寺钟楼”五个大字是性空法师的手书。而北面大门所悬挂匾额上的“寒山寺钟楼”则是由灵岩山寺方丈明学法师所题。梵音阁四周以汉白玉石栏环绕,庄重而典雅。楼内中央悬着心铸成的巨型铜钟。刻有“古寒山寺”字样的大钟由青铜铸成,重108吨,高8.6米,最直径5.242米,钟上所铸铭文是7万余字的《大乘妙法莲华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佛钟。

寒山寺大钟大碑总投资近8000万元,历时6年终于竣工。目前大钟和大碑都已成功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钟大碑的建成不仅为寒山寺增添了寺庙景观,传承了诗韵钟声,宣扬了佛教文化,同时也彰显了苏州在新时代的城市个性,为我们建设“人间新天堂”开创了凸显城市特色的先河。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