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作者:包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重讀《紅樓夢》,驚奇地發現,曹公筆下人物的結局,不僅是宿命,也來源與性格。而性格又往往形成於家庭教育,本週開始,每週我將分析一個人物。從育兒角度,來看看那些紅樓夢中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傳奇!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賈寶玉的懦弱


本是天上的石頭,奈何“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賈寶玉作為《紅樓夢》的靈魂人物,在眾多凡俗之人中,是與眾不同的存在。有人機關算盡,一生為了錢財而活;有人心思縝密,為了世俗步步為營;而淡薄如賈寶玉,一生只為感情而活。

不論貧賤,只關喜好。

而玉無完玉。儘管瑕不掩瑜,我們卻不得不承認賈寶玉性格中的那部分軟弱。比如金釧兒的死,也有他的一部分責任。

他和金釧兒玩笑取樂,卻被在旁邊裝睡的母親王夫人看在眼裡,惱羞成怒的王夫人要把金釧兒趕出去。

那個年代的丫鬟,要是被主子趕出去,“名聲”可就毀了,可就算金釧兒百般求饒,王夫人依然不依不撓,最後金釧兒跳井自殺。

而從金釧兒被打到跳井自殺,賈寶玉沒敢為她說一句話。面對滿面怒氣的母親,他只能唯唯諾諾,吞下到嘴邊的話。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縱觀紅樓一夢,賈寶玉身上還是少了些男兒的擔當和骨氣,遇到事情,他一貫會逃避,聽之任之,不敢有半點反抗。

王爺府上的人尋蔣玉涵,他害怕父親的責罵,立馬供出了他的去處;最心愛的丫頭晴雯被母親絞指甲、趕出賈府,他也不敢為晴雯說話……

而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賈寶玉性格形成的背後推手——讓他害怕的父親賈政。

自從賈寶玉滿月抓鬮時抓到胭脂,賈政就不再喜歡他,認定他是個無能的好色之徒。在賈寶玉第一天上學向他請安時,賈政不顧旁人在場,直接羞辱寶玉:你還提上學,我都替你害臊,“看仔細站腌臢了我這個地,靠腌臢了我這個門”。

家中的人,一聽到賈政要見寶玉,便都替寶玉捏著把汗;祖母在寶玉不聽話時,也會用賈政嚇唬他;每每寶玉不得已要見父親時,都是百般扭捏,磨蹭著不肯去。

寶玉對父親的害怕程度,用“賈政打個噴嚏,寶玉也要跟著抖三抖”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賈寶玉,自然是少了點敢作敢當的氣概,因為他內心植入了深深的恐懼。就像頭頂一直有條高壓線,就算有萬般心思,他也不敢跳起來說出自己的心思。

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庭便是這樣,他們信奉著“紅白臉”教育,一個鐵著臉指責,另一個揚著嘴角給糖。他們以為讓孩子害怕點什麼,孩子便不會太壞,便不會太“無法無天”。

可是,讓孩子害怕的教育,真的可取嗎?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小時候的恐懼,變成了不會愛


有一句諺語是“親不見怪”,意思是孩子長大後便會忘記挨的打,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會理解捱打背後的父母的用心,不會再記仇。然而現實往往並不是這樣。

作家王朔,說自己對親情是懷疑的。哪怕自己已為人父,依然對父母耿耿於懷,同時又對自己的女兒滿是愧疚。

接受採訪時,提及和父親的關係,他說:“我父親打我的時候,一直打我打到他打不動。”

《致女兒書》中,他寫道,小時候和同伴玩耍,聽到父親的吼聲,“那喊聲真能讓人全身血液凝固”。因為在他幼小的心裡,父親的吼,就意味著一頓毒打。

也因此,他一直很害怕自己的父親。害怕到了極致,就是不會去愛。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成年以後,他曾強迫過自己從心底裡“愛”自己的父親,可努力過後,他發現,不愛就是不愛,他偽裝不了。

兩個人往往一見面就吵架,一說話氣氛就開始緊張,王朔在找尋童年失去的那份愛,而父親卻抱怨他不懂感恩。

內心真實的感受,人們永遠偽裝不了。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到他們呢心裡就難過。”


王朔用自己的筆,寫下了自己對不會去愛父母的那份絕望。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1902年,華生進行了一項研究,以期探尋兒童的恐懼是否是天生的:

他在醫院挑選了9個月大的阿爾伯特進行研究。


剛開始,他把白鼠放在阿爾伯特旁邊,允許他玩弄小白鼠,發現他對小白鼠並不恐懼。


兩個月後,每次阿爾伯特碰到小白鼠後,他便在阿爾伯特身後用鐵錘敲擊懸掛的鐵棒,製造出響亮的聲音。毫無疑問,小阿爾伯特聽到便很害怕,放聲大哭。


6次以後,小阿爾伯特開始害怕小白鼠,試圖離開。


在阿爾伯特1歲後,再將毛茸茸的東西放在他面前,他都會表現出一種很強的情緒變化。


實驗表明:條件化的情緒反應具有擴散或遷移作用。而適當的條件下,又可分化開來,形成分化的條件情緒反應。

小阿爾伯特害怕的並不是老鼠,可是他害怕的響聲和老鼠鏈接在了一起,以至於看到老鼠就會聯想到當時的恐懼,因此恐懼便轉移到了老鼠身上。

成年後的王朔可能不再害怕捱打,但父親卻早已和那時的恐懼連接在一起,以至於看到父親,就聯想到當時的情緒——恐懼埋於心底,又怎麼會無緣無故變成愛呢?

讓孩子害怕的教育,是把恐懼埋藏於孩子的一生,這樣長大的孩子,或者軟弱,或者叛逆,或者仇恨。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管教很重要,愛也很重要

然而,身為父母,那些原則性的東西我們又必須教會孩子。

當孩子欺負別人,當孩子開始偷東西,當孩子說謊,我們都必須嚴厲地告訴他們那是不對的,那麼,這個時候該怎麼管教呢?

我給的建議是“賞罰兼備”,既要有嚴肅的教導,又要有愛。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 1、讓孩子承受自然後果

所謂自然後果,就是讓他承受做這件事會造成的後果。我們不需用告訴他人們不喜歡說謊的孩子,而讓他自己去感受。

當他發現朋友對自己不再親熱的時候,爸爸媽媽有點生氣的時候,自然知道撒謊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有時候孩子犯錯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三觀正在形成的孩子並不知道這是錯誤的,這時候,讓他自己體驗一番,他便能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比苦口婆心要來得有效。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 2、用警示代替懲罰

體罰孩子當然是不對的,但家長應該有一個“武器”,它代表自己的底線。當孩子犯錯而且沒有悔改之意時,要用它告訴孩子自己的底線在哪裡。

在女兒一歲的時候,蔡少芬幫女兒收拾玩具,可她不但不理還故意搗亂,因此蔡少芬便打了他的小手板。事後回想起來,總覺得做得不對,害怕給孩子留下陰影。

經朋友指導,此後,當真的要責罰孩子的時候,她便會用小棍子輕輕敲打孩子的手掌。目的並不是想要讓孩子感到疼、感到害怕,而是當小棍子拿出來的時候,便是在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真的很生氣。

“人會用手撫摸、愛護孩子,所以不應用來責罰他們,否則下次想再以雙手錶達愛時,孩子的心裡會有恐懼。”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 3、記得對孩子說“我愛你”

19世紀一位意大利教育家說過:“光愛孩子是不夠的,還要讓孩子感受到愛。”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生氣,是因為他做錯的這件事,而不是因為他。

在孩子承認錯誤後,一定要記得給孩子大大的擁抱,和孩子一起出門散步釋放不好的情緒,告訴孩子“我愛你”。

一個確信自己無論如何都會被父母愛的孩子,才能自由成長。一個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才能學會去愛。


《紅樓夢》育兒①|賈寶玉: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讓他害怕你



作者簡介:包子,想寫好文給你的少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