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与汉朝,为何能够“缠斗”三百载之久?

在汉朝初期,汉王朝频繁的受到匈奴的进攻,直到汉武帝时期这种被动局面才得以扭转,为了抵御匈奴,汉代各朝皇帝可以说是用尽了心思,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是什么原因致使汉朝付出如此代价依旧要与匈奴抗争到底?

一、作为汉朝我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匈奴起于微末却十分坚忍,起初的汉朝十分弱小,致使匈奴向汉朝发起进攻

在讲述汉朝与匈奴如何“缠斗”三百载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匈奴。匈奴与突厥族是中国古代汉朝时期我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活动范围在戈壁大沙漠的南北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黄河、河套平原、阴山地区以及内蒙古高原。

匈奴与汉朝,为何能够“缠斗”三百载之久?


在我国远古传说中就出现了有关匈奴的记载,而匈奴一词真正被记载在史书上是在战国时期。在秦汉之际,匈奴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由于他们的发展迅速,并且时常对汉朝进行攻击,由此匈奴与突厥族也被称为中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作战对手,其实力强大到可称雄于大漠南北。

相对于匈奴的快速发展,此时此刻的汉朝经受多年的战争,经济早已被破坏。一代又一代皇族的更替,虽然最终将自己的血脉和政权得以延续,但政权尚未得到巩固无力做到与匈奴作战。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平城之围”,在公元前两千年,晋阳(今天的山西太原一带)被攻打,汉高祖听到消息以后,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与其进行对抗。却被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最终若不是汉朝大臣向匈奴头领行贿,都不得以脱险。

面对汉朝的弱小,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本就英勇善战,所以汉朝的边疆地区时不时的就会遭受到匈奴的进攻。由于匈奴拥有着强大的铁骑军队,在军事上占领着巨大的优势,汉高祖刘邦无计可施只能够忍气吞声。除此为了汉朝能够与匈奴和平的相处,汉高祖还采取了和亲的形式,将汉朝的公主嫁于单于,并且送去大量的丝织品等贵重物品。

匈奴与汉朝,为何能够“缠斗”三百载之久?


但这从根本上并不能制止匈奴对汉朝发起进攻,而只是起到了暂时的缓解作用,和亲的形势一直延续到汉景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在汉朝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文韬武略俱全的皇帝,也就是汉武帝刘彻,他为汉朝的强大与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汉武帝对匈奴进行三次反击,最终汉、匈国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汉武帝登基以后,力图改变与匈奴之间的历史关系,作为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汉武帝对汉朝的贡献是巨大的而且多方面,但是其最主要的功绩依旧是在于匈奴的斗争中所获得的,同时,他也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大多数的花于与匈奴的抗争中。

从公元前113年到公元前89年,汉武帝共指挥了数十次对抗匈奴的战争,其中最主要的三场分别是河南之战、河西之战以及漠北之战。

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使得汉朝边疆东部局势危机。汉武帝放弃了采用重兵援救的方式,出兵攻打匈奴最为虚弱的西部地区,可以说汉武帝这一英明的决策在这场战争中将汉朝的地位和匈奴的地位进行扭转,化被动为主动。

河套地区是匈奴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匈奴距离汉王朝统治核心地区最近的地方。可以说河套地区无论是对于匈奴还是汉王朝而言,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作用。河套战争的胜利不仅强烈打击了匈奴的士气,也极大鼓舞了汉王朝对抗匈奴的决心,同时,也标志着汉王朝第一次将与匈奴之间战争的触角伸出长城以外,引向匈奴领域。

匈奴与汉朝,为何能够“缠斗”三百载之久?


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爆发。汉武帝命令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铁骑出战陇西,此次战争霍去病采取了经典的无后方作战计划。

由于没有粮食,所有的士兵只能够与匈奴进行短暂的肉拼,最终大获全胜。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出战,俘杀了匈奴三万余人,其中包括匈奴中的王子相国以及将军的人,给匈奴以沉重的打击。对于这两次霍去病的出战,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匈奴的士气,减少了匈奴的领土,同时也激发了匈奴内部的矛盾。在此次战争以后,汉朝在此地设立四郡,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

第三次战役发生于公元前119年,由于匈奴的过分自信,并没有因为前两次战争的失败而放弃对汉朝的进攻。为了能够彻底的击败匈奴,汉武帝决定深入漠北。与霍去病,卫青等人给予匈奴重重的一击,漠北战争取得空前的胜利,重创了匈奴。

汉朝夺取了阴山以南的所有的草地,从此以后,匈奴被驱逐到漠北地区。基本上消除了匈奴对汉朝所带来的威胁。此次战争的结束,代表着近三百年来汉朝于匈奴之间陆陆续续的战争关系正式结束。在匈奴与汉朝的关系中,汉朝树立了自己的地位,扭转了自身的弱势地位。

三、弱小的汉朝一步步走向强大,最终取得匈奴之间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一)与汉朝相比,匈奴地域小国力弱

匈奴在地域面积以及人口数量上都没有汉朝广大,也就是说相对于匈奴,汉朝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较快。汉朝早期虽然国力衰微,但到汉景帝时期,汉朝已经达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匈奴与汉朝,为何能够“缠斗”三百载之久?


尤其是汉武帝登基以后,力图对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外交方面进行改革,所以说汉武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胜利并非是运气好,日益强盛的经济国力为其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二)汉武帝确立了新的外交政策和选官制度

汉武帝认识到了,要想从根本上取得与匈奴对战的胜利,必须要发展外交,采取对匈奴孤立的政策。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一向欺负压榨周边民族,因此在外交方面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汉武帝抓住这一弱点,积极与周边地区进行交流合作,这也为后来取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在选官制度上汉武帝也对于进行了改革,他没有沿用汉朝初期的选官制度,而是建立了一套新的选官制度,第一察举制,第二征召制,第三,选用博士子弟。考试成绩优秀者即可为官,这一制度大大提高了国家任用人才的素质。汉武帝对国家制度改革,为他在与匈奴对战中可以及时的改变自己的处境提供了人才基础。

(三)汉武帝善于向对方学习

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汉武帝并没有屈服,也没有沿用传统的汉初和亲的方式,他积极的向匈奴学习,看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有着精锐的铁骑,汉武帝也想要拥有一支同样的队伍,为此,他请来匈奴的驯马师,以同样的方式来训练自己的军队,有了驯马师还不行,还需要有强健的马匹,为此,汉武帝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驯养马,在战马的质量上和数量上均得以提高,这也为匈奴之战奠定了强大的军备基础。

(四)汉朝振奋的民族精神风貌

试想一下,一个民族长久的经受着别人的压榨和掠夺,从汉初以来,无论是采取和亲,还是赠送宝贵财物都无法真正实现和平,这个国家民族的百姓是有多气愤。现如今,出现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明君,带领着他们一步步走向强盛,一次战役的胜利就鼓舞一次士兵的志气,不断的胜利就给了士兵想要把侵略者赶出自己国家的信心和决心。因此,百姓出于对和平的渴望,每一次战争都会用尽自己的全力。军队士气高昂,战争想不胜利都难。

(五)汉武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刚刚登基就采用了一系列决策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的统治。汉武帝解决了诸侯国的问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推恩令的存在,无论是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是国家的军事统一,都起到了避免了国家内政隐患的作用。为汉朝北击匈奴提供了和谐稳定的后方环境。

(六)社会制度的差异

汉朝之所以战胜匈奴,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国家文明。匈奴国家一直都属于奴隶制度,而从战国开始,中原地区就开始了封建社会,到了汉朝,封建社会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历史发展的趋势本来就是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所以在社会制度方面汉朝要比匈奴先进许多。从某种程度来说,汉朝战胜匈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匈奴与汉朝,为何能够“缠斗”三百载之久?


总结来说,在中华民族文明上,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进入了相处模式,由对抗到妥协再到最终的统一,可以说涵盖了后世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相互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汉朝没有实现游牧民族的统一那中华文明就会局限在农耕文明中,文化创造也很难达到更高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