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做官,实际是比做官的贡献还大,他的退让换来了更多人才

贤臣是国家的栋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大能,古代礼贤下士的例子太多了。为了能够让名人为自己的国家效力,他们求贤若渴。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求贤,礼贤下士的故事。

看似不做官,实际是比做官的贡献还大,他的退让换来了更多人才

主人公自然是我们所熟悉的刘秀了,刘秀当年起兵南阳。后来夺得天下之后,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同学严子陵。在上学的时候,严子陵就是博学多才。不是过目不忘,不仅如此,对待事理方面更是比平常人高处许多。他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来到了太学,并在太学里遇到了刘秀。刘秀通过与他交谈,知道了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举全国兵力去寻找严子陵,突然间有人告知,严子陵正在河边钓鱼,刘秀亲自的跑到那个河边。趣向老同学问好。可是严子陵丝毫没有做官的欲望,不断的推三阻四。刘秀说了你不做官去我们京城玩几天吧,严子陵不得已去了京城。安排好食宿之后,刘秀就派人过来说服他,让他去做官,可是严子陵丝毫没有做官的意思。

看似不做官,实际是比做官的贡献还大,他的退让换来了更多人才

过几天刘秀区召见他让他来到了皇宫,来到皇宫之后彻夜交谈,当年的往事,想想都是痛快。晚上睡觉的时候,两个人还在一起睡觉。严子陵为了测试刘秀是不是真心的,便把自己的腿放在他的肚子上,但是刘秀丝毫没有生气的意思,可见刘秀真的是求才若渴。做到了这里要谁谁都会感动,都会去做官。严子陵仍然保持自己的特色,不愿意做官。

也许有人就会问了。君主对你那么好,为什么你不去做官呢?其实严子陵这样做有他的道理。君主对自己的同学都这样三番五次的去请同学做官,那么天下所有的读书人肯定都知道这是一个明白事理的君主,那么以后肯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匡扶汉室。所以说,严子陵不是不想去做官,而是想抛砖引玉。将来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国家效力。后来过了很久,刘秀想起了他,还是继续召见他,可是他仍然不去做官。到最后死亡,刘秀痛哭。

看似不做官,实际是比做官的贡献还大,他的退让换来了更多人才

名人做事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可能看似是这个意思,实际上却与这个意思背道而驰。严子陵看似是回避做官不为朝廷效力,其实更是他的退换来了国家更多人才的进,他的所作所为正是为国家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