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明自谑讲课“水货多、干货少”,他的课真是在“扯淡”吗?

三年前,因清和老师牵缘,得遇薛仁明先生。从此一见如故,念念不忘、不离不弃;他独具长者之风、师者之德,令人感佩!

即使因事缠身或出差在外,无法尊前听课也不怕,他所著书籍已悉数搜集和购齐,常伴枕边,可随时拜读。课堂上一切动向和精华,全在“天清地宁同学群”中时时关注、时时汲取。当然,读其书和现场听其课不可同日而语,无法面受熏染、得其"加持”、互动激荡。

薛仁明自谑讲课“水货多、干货少”,他的课真是在“扯淡”吗?

在都江堰竹木深深深几许的仪谦学堂,第一次听薛老师讲《论语》、中国古典戏曲,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如今,他的弟子遍布台、港、澳、大陆四地,数以万计, 并以几何数字增加。他的讲课日程从年头至年尾已全部排满。

初听薛仁明先生讲课,总觉天马行空,不像是讲课,也不像是讲座,而是跟大家聊天,跟大家“扯淡”。《论语》中一句话,他可以讲一上午,东拉西扯,似乎不着边际,但总能扯出水平,扯出效果,让你心服口服。正如刘更生老师所言“扯淡而不淡,形散而神不散”。

薛仁明自谑讲课“水货多、干货少”,他的课真是在“扯淡”吗?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这是孔子针对司马牛夸夸其谈、能言善辩的性格习惯而发的教诲之言。薛老师与其他《论语》讲解者不同,不仅词意释解有异,而且不拘于注解,不拘于考证。他解释“讱”字是“不轻易说话,如刀刃摆在嘴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少说几句”。轻轻一点拨,让人立马会其神、通其意,并与当下和自己瞬间联系起来。

由此,又扯到了家庭,真正的优质家庭,讲阴阳、讲虚实,更讲“位”,且各正其位。父亲为阳却为虚,乃精神角色,相当于家中的神主牌,地位很高,却一无是处。可以说是虚有其位,虚有其表。母亲为阴却为实,担负着主要的具体的甚至全部的教子之责。

薛仁明自谑讲课“水货多、干货少”,他的课真是在“扯淡”吗?

今天,许多家庭之所以矛盾重重,夫妻斗争,剑拔弩张,那是因阴阳颠倒、位序错乱。母亲要为阳,父亲不为阴,母取父位,父落母位,家庭岂可和谐?要紧的应是各安其位、虚实相生、阴阳互补才对。

还扯到了为老师者对自己子女教育问题:老师,往往教不好自己的子女。原因何在?他认为有三:1,好为人师,已成习惯;2,求好心切,总与最优学生相比;3,输不起(自己为师,子女不及所教学生,孰可忍?)

我们常说“事不过三”,未到“三”是不及,过“三”则是过了。现实是,你骂他百遍,他抗百遍。如何刚刚好,那就要明白“礼尚往来”之真谛。

薛仁明自谑讲课“水货多、干货少”,他的课真是在“扯淡”吗?

过于“认真”的老师,通常是“不得法”,教不好学生。求好心切、恨铁不成钢,往往适得其反,对学生则是灾难。有道是“大道至简”,删繁就简。为师,过于热情,则易生愤怒,愤怒以对,能让学生接受和受益吗?恐怕多是受伤和受害吧!

我们不断说教,多是自我宣泄、自欲发表、自我满足。真正的好老师是通透的、节制的、明白的,如此,其语言才有能量、言简意赅,使人意犹未尽。

薛老师讲“其言也讱”四字,林林总总,翻转腾挪,忽南忽北,东拉西扯了以上诸多内容,看似离题万里、胡聊乱谈,但我们从中却明白了夫妻之道、师生之道、为师的心态、为师的方法,以及为人父母的方向等等。

这扯淡扯得多么神奇,有质有地,让人回味无穷、受益无尽。

薛仁明自谑讲课“水货多、干货少”,他的课真是在“扯淡”吗?

他讲中国古典戏曲更是绝妙、玄妙。只需一两小时,马上让你爱上它,由一个“白痴”变成“高手”。同样,他不讲京剧的历史、唱腔,以及更多专业的知识,而是直接“桂花儿,上酸菜!”

听唱段、看视频、学念白、练唱词,适时讲解、恰当点拨,直接与剧中人物交流沟通,由感而悟,有“格物“到”致知“。绝!即使对京剧一无所知、无感无喜之人,跟着薛老师听看一次,便不知不觉喜欢上它,便会欣赏京剧,甚至能分辨出同样唱段不同演唱者的高下。此中玄妙,出神入化。

他的课,总伴着阵阵笑声,一片温暖、一片敞亮,很多人沉重的表情柔和舒展了、凝皱的眉头打开带笑了,甚至不少人泪光盈盈、泣不成声。

薛仁明自谑讲课“水货多、干货少”,他的课真是在“扯淡”吗?

何为文化?而今眼目下,大多数人,包括那些所谓的专家,他们所理解和表达的文化,往往只是在炫耀“文”,忽略"化”。

我们古人讲“春风风(读入声)人,春雨雨(读入声)人”、“化育天下”,若只有“文”“而没有”化“,不能润泽人心、滋养生命、提升境界,这样的”文化“就不能叫做文化。

薛仁明先生自侃自己讲课“水货多、干货少”,其果然否?我看恰恰相反,他的课信息量大,多点跳跃,却不离根本;直指人心,能摸到最软处、戳到痛处,大化无形,让人染化而迁。

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作者、讲者、行者!

薛仁明自谑讲课“水货多、干货少”,他的课真是在“扯淡”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