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李元芳的坟和碑,找到他家老宅,也让我深感不虚此行

找不到李元芳的坟和碑,找到他家老宅,也让我深感不虚此行

“元芳,你怎么看?”这一网络流行语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出自系列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做为唐朝武周时期的政治家狄仁杰在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而身为他的卫队长,武艺过人、性情忠烈,思维慎密、能力超群的李元芳,则是为了剧情的需要而虚构的一个人物。但从断案的角度出发,却有一个真实的李元芳与之类似。他是明朝人,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了。

明代的李元芳(1489—1553)出生于甘肃秦安,生活于明武宗和世宗时期,明正德二年(武宗年号,1507年)中举,他从小聪明伶俐,年龄稍长就跟从叔父学习经史古义,因文名播故里。嘉靖初年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累迁登州府(今山东蓬莱)同知、山西潞安府(今山西长治)同知,是一个敢斗豪强、为民请愿的清官。

李元芳刚正不阿、按律办事,在靠京城的宛平县,外戚豪强独霸一方,积案居多,许多官员不敢触碰的人和事,李元芳却能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养奸,因此深得百姓爱戴。可因铁面无私,触动了许多宦官和权贵的奶酪,后被这些人谗言诬告,愤而辞官回乡。嘉靖三十二年在他六十四岁时病逝家中,后葬于城东凤山脚下。

找不到李元芳的坟和碑,找到他家老宅,也让我深感不虚此行

在电视剧热播的那几年曾有人说起过他,因无什么关联也就没怎么在意。这次去秦安,乘着时间宽余,我决定去寻访这位先贤。

向一些行人打问,十之八九不知道李元芳其人。知道他的坟在凤山脚下的更是寥寥无几。凤山是一处对外免费开放的4A级风景区,在入口处我询问一位工作人员,她很热情地为我介绍了凤山的一些景致和文物,但对李元芳的坟茔及碑文也一无所知。我说想到东麓去寻找时,她说那儿早已铲平,全盖成了高楼,不是商品楼,就是出租屋。现在的路都被高楼遮掩,不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进出口,即使到了也没东西可看。如果确实想看,最好到凤山的楼阁上或围墙边去看,那里反而要比下面清楚得多。看到我有些失望,她说凤山上有许多块石碑,单三百年以上的就有十二块,她曾听一位老同志说过,好像有一块石碑和李元芳有关,让我去试着寻找。

凤山不大,景点也不多,我走马观花般地随意看了几个,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石碑上。山上没有多少游人,减却了许多人为的干扰,也不会因为细察而影响他人。那些时久的石碑全聚拢到一起,镶嵌在石砌的壁墙上。可因以往的风吹日晒、雨淋雪浸,上面的字迹已十分模糊,没有一块文字能够通读,有几块甚至只有三四个字,好似都与李元芳无关。无奈中我只好到围墙边去看山下的坟墓,凤山的一隅向东南延伸,走势如凤凰展翅,整体又如一个梯形的棱台,从上面俯瞰一览无余。山下的古民居早已荡然无存,从河边到山脚的路,三转四拐岔口连连,似迷魂阵一般,半坡上已无一座坟茔,只剩一抔黄土诉说着无尽的沧桑。

找不到李元芳的坟和碑,找到他家老宅,也让我深感不虚此行

带着郁闷的心情,我准备从后山小路返回,看到管理处的一扇门敞开着便入室询问。屋内老人也不知道李元芳埋葬在何处,他让我去县编志办问问,我知道那同样是一次无谓的折腾,便谢绝了老人的好意,带着遗憾悻然下山。

想必无人能回答我的疑惑,我只得停下叩寻的脚步。

有人说李元芳出生在县城的合作巷,但我不知道合作巷在什么地方。就打电话询问熟人,他说合作巷就是原先的胡家巷,这一下子把我消沉的情绪调动起来。胡家巷我曾去过,明朝胡缵宗(1480一1560)就出生在那里。胡缵宗也是明正德进士,他在山东、江苏、河南几个省任过知府,后官至都察院右御史,足迹遍及江南、中原。他们是同一个巷道里的人,胡缵宗比李元芳年长八岁,又迟去世七年。他一生为官廉洁,政绩卓然,著书颇丰,书法功底及其深厚,至今许多地方还留有他的墨宝,可能是他的名气远大于李元芳,因此许多秦安人就不知道李元芳。

胡家巷曾流传一则故事,以前那儿的人普遍不得天花病,远近的人都很奇怪,可就是不明其因。传言说胡缵宗有天碰见天花娘娘,问明来由后,就把她赶出胡家巷,不许她到那里散花,从此胡家巷人就不得天花。但真正的原因是胡家巷回民较多,他们经常要挤牛奶,久而久之就有了免疫力。英国的琴纳正是从挤牛奶的女工不得天花病才发现了种牛痘,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只是当时的人们不知道这一科学原理,只好与神灵挂钩了。

找不到李元芳的坟和碑,找到他家老宅,也让我深感不虚此行

穿过明清一条街,不远处就是合作巷(胡家巷),明清一条街是秦安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两旁房屋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寂静中不失繁华,古朴中又显典雅。而附近的胡家巷比以前更加狭窄,两边高楼林立、路径幽深,没人指点根本就无法找到29号李元芳故居。颇费一番周折后,我终于找到被楼“保护”起来的李家老宅。

找不到李元芳的坟和碑,找到他家老宅,也让我深感不虚此行

李元芳的故居是一处充满书香气息的院落。原为四合院,现仅存南房一座,面阔三间,高门大窗,立柱宽檐,实木框架结构,顶部用青瓦覆盖。进深两间,两边各有一个耳房,前面用五分厚的木板遮挡。小院墙用灰砖砌成,小廊曲径,清幽雅静。正中檩条下装配镂空花板,翘檐下用雕花木板装饰。明间六抹四扇,装有棂花,中间两扇为活扇。槛窗亦为六抹四扇,与隔扇相同,中间两扇为活扇,不大的院落美观干净,好似映衬着主人品行的高洁。

老屋的主人已搬到附近的楼上,只在白天把门打开让人参观。现在的李元芳后代遍布海内外,驻守的至今还保存着李元芳的画像及生前字画。每到年关他们会把先祖的画像拿出进行祭奠。

秦安曾出过许多正直的官吏,被鲁迅誉为“陇上铁汉”的安维峻,因上书请诛李鸿章险被杀头,但凭刚直而名振朝野,他曾为李元芳写过碑文,可惜现在却找不到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找不到李元芳的坟和碑,我心有不甘,而能找到他家老宅,又让我深感不虚此行。也许在时间的千淘万漉中,李元芳的名字会逐渐被人忘记,但能为普罗大众谋利,即使无名又有何妨?

倘若有知,“元芳,你怎么看?”

找不到李元芳的坟和碑,找到他家老宅,也让我深感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杨建增,甘肃天水人,中学教师,曾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多篇(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