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曾国藩》1

关于曾国藩的书读过不少,从大学时期开始就对曾国藩比较感兴趣。最先接触的是《曾国藩家书》,通过读他写给子孙的家书,可以对曾国藩的整个三观有一个比较大概的认识,毕竟是给子孙后代看的,能写进去的都是精华中的精华,可以说是满满的干货。


再读《曾国藩》1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关于曾国藩这个人,有不少大人物都对他推崇备至,像我们所熟知毛主席、蒋介石,都将曾国藩的书放在案头,甚至放在枕边。毛主席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而蒋介石也曾评价过曾国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可见都对曾国藩有着极高的评价。

到底是什么样一个历史人物,能让许多大人物都这样推崇备至,他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能吸引这么多人去了解他?这个疑问也是引领我去读曾国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为了督促自己重读曾国藩,一方面和有缘人做个分享,所以就想着整理记录一份读书笔记,至于能写几篇,能坚持多久,就随缘了...


再读《曾国藩》1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曾国藩于(1811)出生于湖南长沙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业,家境富裕。

曾国藩六岁时跟随父亲读书。但是据记载他的天资并不高,最多算是“中人水平”,但是他的学习态度很端正。由于他是长子,所以家里对他也寄予厚望,再加上祖辈,尤其是他父亲喜爱读书(但是考17次均不及第),所以就把读书从政确立为曾国藩的培养目标了。

曾国藩的“公务员考试”之路并不顺畅,可以说屡次落榜,屡败屡战。但是在1838年,会试中榜踏入仕途以后,他十年间连升十级,可以算是火箭提拔了,看来他做官很有一套,到底是怎样的机缘这个还有待考证,不过在他期间留下的文字来看,他确实是非常的努力。


再读《曾国藩》1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抄》中这样评价曾国藩:“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我的理解:就是说这个曾国藩啊,不仅仅是在他那个时代,哪怕是从有史以来算起,都是难得一见伟人,不仅仅是中国,就算放到全世界范围内去对比,那也一样。而且他评价曾国藩说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资,放在他同辈人才中算最笨的那个。而且曾的命也挺背,好像一直都在逆境中。但是曾国藩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概括来讲那就是儒家所推崇的那三个标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至于他为什么这么牛逼呢,梁启超给他总结了,那就是“立志自拔于流俗”也就是说曾国藩很有志向,不甘平庸!于困苦中勉力而行,不求速效,下苦笨工夫,日积月累积攒能量。读到这里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一句话:“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而曾国藩的所作所为就是在践行勤学,用的是滴水穿石的韧劲与那些比他聪明比他优秀的同辈竞争。不仅在学习方面曾国藩做的不错,而且他很谦虚,很勤奋,很正直,很坚持等等。这些品质能做到一两项,就可以保证这个人能有个不错的成绩了,而曾国藩集这么多优点于一身,那确实是非常可贵了。梁启超说曾国藩也就是这样了,这些品质列举出来可能大家觉得也没什么,但是真正躬耕实践,那可不是需要下一点工夫,那是需要日积月累在自己身上下刀子,一刀一刀削去人性的弱点,打磨先天的缺陷,才能把自己雕刻成理想中的样子,就光说这一点,他已经很了不起了,他在修身方面所做的努力当然不会白费,在后面的从政生涯中,在带兵打仗的过程中,这些品质都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护身符。(2020.2.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