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8年辞职后找不到合适工作?三个建议让你不做“定制化人才”

工作8年辞职后找不到合适工作?三个建议让你不做“定制化人才”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一家世界500强做工程师。工作八年,接收了很多培训,还经常有国外学习的机会,自己的表现也一直处于中上游。2年前,所在的行业开始缩减人员,最近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离开公司去创业了,他也觉得自己要做些转变,打算转行。

但是,信心满满的投了几十份简历,几乎石沉大海。

按理说我这位大学同学,在一个外企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在公司的表现也不错,怎么出了公司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呢?

《国富论》里亚当.斯密提到的一个扣针工厂的例子

一个工人无论怎么努力,一天也生产不了20枚扣针,但有了分工之后,经过前后几十道工序,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枚扣针。这就是专业化分工的高效性。

任何一家公司,从老板的角度肯定是要提高效率多赚钱,所以必要然走向专业化分工,把一个工作切成很多块,每个人终日重复其中的一块,这样能提高效率降低风险,降低对员工的的依赖。

但是,这对人才来说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亚当.斯密也说过:如果一个人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一只扣针的十几分之一时,见识必然有限。

工作8年辞职后找不到合适工作?三个建议让你不做“定制化人才”

如何避免被定制化呢?

【一】找到自己的能力优势,给自己定好发展方向

通过SIGN分析找到自己的能力优势

S代表Success(成功):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强大,同时这件事是我们擅长并且喜欢的,曾经因为这件事情得到过奖励或得到过同事及领导的认可。

I代表Instinct(本能):在做这件事之前,我们是自发且主动去做的,做之前对这件事充满期待,非常乐于展现这方面的能力。

G代表Growth(成长):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做这件事的快乐,同时能够全身心的专注和投入,达到心流的状态。

N代表Needs(满足):做完这件事之后,我们能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太熟悉,很难发现自己的能力优势,可以通过向自己提问或向他人提问来找的自己的SIGN.

问自己

第一类问题:与S成功相关

你认为什么事情让你感到自己是很强大的?或者是自己很擅长并且喜欢干的?

你和他人聊天的时候倾向于聊什么?聊哪些话题让自己更自信?

第二类问题:与I本能相关

你宁愿放弃休息时间也要干的工作是什么?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很少拖延?

第三类问题:与G成长有关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能够让自己忘记社交网络,个人家庭的琐碎杂事?

你做什么事情不容易让自己感到厌烦?

第四类问题:与N满足有关

在过去的工作中,有哪些让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

在过去的工作中,有那些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还感到欣慰的?

问他人

可以把SIGN模型的问题,发给身边的同事或朋友帮你回答,找到自己的能力优势。

你曾经看到我做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

你最欣赏和佩服我的是什么地方?

你最觉得我目标发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商谈力、委任力?

反应力、语境理解力等能力中哪些更擅长一些?

用SIGN 模型通过问自己和他人的方式找到自己的能力优势,以自己的能力优势为核心,结合自己的个人需求和市场因素确定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现在所在的岗位,被“定制”。

工作8年辞职后找不到合适工作?三个建议让你不做“定制化人才”

【二】提升能力,让自己成为横向可迁移人才

可迁移能力就是你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的可复用的能力。

可迁移能力可以从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协作三个方面来锻炼

自我管理能力

乐观力 用积极思考养成乐观的工作态度

我们都希望成为积极思考的人,问题是怎么样成为积极思考的人。

我们可以养成一个“学习视角”来看待事物的习惯。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便利店员工正从纸箱里取出商品摆在货架上,有人问甲:‘’你在做什么?‘’甲的回答是:“如你所见,我正在从纸箱里取出商品。”那人又问乙同样的问题,乙的回答是:”我正在摆这种新商品,看看是否好卖。

可以看出乙的行为属于积极思考,不仅仅是打工挣取薪水,也是把这种经历当成自己学习的机会。

持续学习能力 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利用碎片时间掌握一种学习的能力

一件事情成功以后,再做第二件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比如说。掌握了一门外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去学习其他语种就容易很多了。

人际沟通能力

亲和力 通过柔和的表情或诙谐的笑容吸引人的能力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中指出:“在社会上取得成功,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就算学历在高,也未必成功,倒不如学历稍低,有亲和力的人更容易成功些。”

通过模仿身边有亲和力的人说话来刻意练习自己。

人脉开拓力 开拓业务伙伴或信息来源,并与之维持关系的能力

怎样拓展人脉呢?

首先主动见你想见的人,发展并维持关系。

然后通过“梅开二度”和见过一次面的人继续维持关系。

最后把你的朋友介绍给第三方或者把第三方介绍给你的朋友来加深人际关系。

团队协作

传授力 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或技术交给别人的能力

怎样养成传授的能力?

毫无保留是大忌,在教学过程中,传授方应该注意配合对方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最重要的是夸奖和责备的技巧,夸奖的额时候要让对方清楚的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为什么做的好。

责备的关键在要责备具体的行为,而不要批评对方的性格和态度。

协调力 调整推进事物的能力

怎样增强协调力?

首先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学会向别人说明,而不仅是紧靠自己单打独斗。

其次把握对方的需求仔细聆听并接受相关人士的意见。

最后当存在多个利益相关者时,居中斡旋,促成共识的达成。

工作8年辞职后找不到合适工作?三个建议让你不做“定制化人才”

【三】提升认知高度,让自己成为纵向可拓展的人才

学习上的认知高度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而行为本身又决定了我们的高度,在职场上同样如此。

①“红灯思维“”转变成“绿灯思维”

红灯思维:对应的是自我保护,因为改变自己的舒适状态,会有阵痛。时间长了,会限制思维的多样化发展,成为思维固化、故步自封的人。

绿灯思维:当遇到新的观点或不同意见的时候,他的反应不是反驳,而是思考,我可以怎么用他来帮助自己?

拥有绿灯思维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陷,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新知,这是自己成长和提升认知的机会,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观点。

怎样转变为绿灯思维?

首先要在心态上做出转变。

其次要保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②警惕习惯性防卫

研究团队管理的权威阿吉瑞斯认为:防卫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于多数人而言,暴露心中真正想法是一中威胁,因为害怕别人发现他的错误。

比如在职场上很多时候,我们对领导交代的任务 没有听懂或根本处理不了。

但是考虑到这样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破坏在领导心中的完美形象,硬生生的接下这个任务。

任何工作都是有期限的,到了截止日期,还未做好工作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那到时候不是暴露自己缺点的事了,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工作。

怎样走出习惯性防卫?

首先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其次善于发现自己的不完美,并通过自己向他人求助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慢慢的自己认知提高了,越来越自信了,慢慢就打破这种习惯性防卫了。

如果都是习惯性防卫,掩盖自己的缺点,那就没有办法去提高自己的认知,总是停留在以前错误的认知上去支配自己的行为。

工作8年辞职后找不到合适工作?三个建议让你不做“定制化人才”

身在职场的我们,如果面临找工作遇到困难或不如意的时候,回头看看 以前的时候是否成了"定制化人才",以上的三个建议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