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神勇冠三國,為什麼不被重用?劉備直到死才說出原因

三國時代,蜀國劉備是個很會用人的明主,他對諸葛亮的看重就很明確的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在他手下的眾多將領中,卻獨獨有一人,明明武藝超群又忠心不二,卻始終沒有得到劉備重用,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趙雲神勇冠三國,為什麼不被重用?劉備直到死才說出原因

這個人就是趙雲。趙雲是常山(今河北正定)人,起初他聽從常山郡百姓的民意,帶領一支部隊投奔公孫瓚,打算一起抗曹。因為當時劉備也在公孫瓚這裡,兩個人一見如故,志趣相投,甚至同榻挑燈夜談。後來,趙雲就悄悄離開公孫瓚跟隨劉備出征,成為劉備的將領。

趙雲騎白馬,用銀槍,相貌又俊朗飄逸,很是惹人注目。

趙雲神勇冠三國,為什麼不被重用?劉備直到死才說出原因

有一次,曹操看到蜀軍中衝出一員白馬小將,神勇過人,很是欣賞。但他也不是銀樣蠟槍頭,劉備說他膽識過人。趙雲善於帶領少數精銳騎兵,以少擊多,在敵兵營中穿梭挑戰,來去自如。

趙雲的主要功績是兩次保護幼主劉禪

第一次是在當陽長坂坡。劉備打了敗仗,曹操派大部隊追擊,當時形勢危急,劉備顧不得攜帶家眷,就拋下了阿斗母子,只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幾十個人慌慌張張向南逃離。這個時候,趙雲反而掉轉馬頭,向北衝去。

趙雲神勇冠三國,為什麼不被重用?劉備直到死才說出原因

有人就向劉備告發說,趙雲怕死,去投降曹操了。劉備一聽這話,二話不說,拿著槍桿就向那個告發的人扔去,並罵他:“子龍是不會離開我的!”果然,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就看見趙雲左手抱著襁褓中的孩子阿斗,右手護著甘夫人疾奔而來。看到這一幕,劉備感動不已。

趙雲神勇冠三國,為什麼不被重用?劉備直到死才說出原因

第二次是劉備率領大軍到益州出征,孫權把他的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後,孫夫人漸漸變得傲慢不守規矩,曹操知道後,就讓趙雲留下在家裡管理內事。當時,孫尚香聽從哥哥孫權的勸說,以回家探望母親為名,要回東吳,還悄悄帶上了劉備的兒子--蜀漢幼主劉禪。這一舉動是孫杈的陰謀,意在扣押幼主當人質,用來交換被蜀國借走的荊州。為了萬無一失,東吳的人派了大批的船隻來接她們。在千鈞一髮之際,趙雲和張飛一起,快馬加鞭,趕到江邊,截住了東吳的船隻,帶回了幼主劉禪。

趙雲神勇冠三國,為什麼不被重用?劉備直到死才說出原因

從這兩次英勇果斷的行為來看,無論是才能還是忠心,趙雲是完全可以被信任的。但是我們知道,在劉備歷次的征戰中,每次都是張飛,關羽,馬超等人帶兵征伐,功績顯著。趙雲只是充當一個先鋒小將的角色,從沒有當統帥去征戰過。

當初馬超來戰的時候,劉備遠遠的把幾百裡之外的張飛調來;打張邰的時候又急急忙忙招來黃忠。每一次趙雲就在身邊,劉備卻像沒看見一樣。

趙雲神勇冠三國,為什麼不被重用?劉備直到死才說出原因

在一次劉備和曹操的遭遇戰中,趙雲帶領小股精銳,進退有度,巧妙地利用游擊戰術和故布疑兵,我們可以發現,趙雲特別擅長帶領騎兵打仗,進退有度,往往能迅速轉換攻範角色,因此能達到以少勝多的效果。以此看來,趙雲不單是個人打仗能力強,也有很高的帶兵能力。

趙雲神勇冠三國,為什麼不被重用?劉備直到死才說出原因

其實,我們只是看到在蜀漢與曹操之間的很多次著名的戰役中,都沒有趙雲的身影和名字出現。就以為趙雲沒有得到劉備的賞識。大家甚至猜測,劉備門第觀念很重,而趙雲出身低微,所以劉備才不肯重用他。

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按理來說,劉備應該是很信任趙雲的,不然也不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託付給趙雲。趙雲一直擔任的是劉備身邊的護衛隊長一類的角色,就像曹操身邊的典韋、許褚一樣,必須是親信才能擔任的重要職責。試想一下,如果劉備的性命出了危險,蜀國還能存在嗎?正是為了留著趙雲在身邊保護自己,劉備才一直捨不得派趙雲去領兵打仗,所以說,不委以重任並不是不信任不賞識,有時是因為捨不得。

趙雲神勇冠三國,為什麼不被重用?劉備直到死才說出原因

劉備死前,曾經說過,趙雲最適合的位置,就是在我身邊保護我。而劉備不讓趙雲去衝鋒陷陣,也是對趙雲的一種保護。

趙雲神勇冠三國,為什麼不被重用?劉備直到死才說出原因

所以以小編看來,三國這些王公大臣中,就數劉備最會知人善任,總是會把每個人都放在他最適合的位置上,諸葛亮善謀略,馬超會領兵,關羽張飛勇猛,常做先鋒。正因為有劉備強大的領導才能,所以才有了蜀國後來的壯大。劉備的這一點,最值得處於管理位置的人去學習。

趙雲神勇冠三國,為什麼不被重用?劉備直到死才說出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