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肩上的責任越來越多,還能否找回當初追夢的激情—我的求武之路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經很疲憊了。來自家人的溫暖是我最好的治癒,幫愛人做做家務,放鬆地陪孩子玩耍,孩子天真的笑容能立刻驅散一身的疲憊。

哄完孩子睡覺,已經快10點了,從現在開始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關掉客廳的燈,一個人坐在沙發上,享受著短暫的閒暇。遊離的目光停留在牆角的那杆紅櫻大槍上,它在那裡靜靜地放了五年,幾乎已經被主人遺忘。


當肩上的責任越來越多,還能否找回當初追夢的激情—我的求武之路

看到它,思緒被帶回到五年前那段求武的日子。

楔子

我和大哥面對面在餐桌前坐下,大哥給我遞過來一個捲起來的塑料袋說,“這個東西你拿著。你來的倉促,也沒有給你準備什麼東西。”

“這怎麼好意思啊,你願意教我練習形意拳我已經感激不盡,怎麼還能拿東西呢!”,我急忙擺手道。

“讓你拿著你就拿著,大老爺們別那麼多廢話。能認識也是一種緣分。不知道你以後還能不能來北京,如果能來,記得帶上它。”

“這是?”我打開這個袋子,一個紅纓槍頭靜靜的躺在裡面。

大哥說:“這是我自己用的最順手的一個槍頭,幾年前找鐵匠朋友幫我打的。”

初次見面就收到大哥的禮物,我在心裡默默地感動,“下次來北京,一定找你。”

晚飯過後,我便做火車趕回家過年了。

這個槍頭正是現在放在家裡的這杆槍。

1,緣起

從小就喜歡武術的我大一就加入了武術社團,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一直沒有遇到真正練傳統武術的人。有一起練功的朋友推薦《龍蛇演義》這本小說,說寫的很不錯。


當肩上的責任越來越多,還能否找回當初追夢的激情—我的求武之路

正好大學的那段日子比較清閒,網上找來看看,便被裡面的情節吸引,一個星期看完收工。我很羨慕書中人物王超的機遇,功夫改變了他平庸的生活,也完全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他的生命中因此增加了許多精彩的際遇。那我是否也能像他一樣通過武術走向人生的巔峰呢?雖然知道小說是虛構的,但就是忍不住想要去嘗試,萬一這個小夢想實現了呢?

我習慣做任何事情都要制定規劃,想要在武術領域有所建樹,第一步是要確立自己喜歡的方向。我選擇了形意拳,不因為別的,就是喜歡他的簡單樸實。五行、十二形是形意拳入門的所有功夫,“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練習形意拳,可以通過短期的努力得到極大的提高。


當肩上的責任越來越多,還能否找回當初追夢的激情—我的求武之路

形意大家郭雲深

2,尋師

我當時已經在學校的小武術圈子混的比較熟了,但這個圈子裡練散打的比較多,練形意拳的人基本沒有,誰讓我們有個喜歡散打的體育老師呢。

問題來了,我怎麼才能找到真正的傳統武術老師呢?我先是在網絡上廣泛發帖求師、廣泛加qq群。其次是通過同學介紹,拜訪周圍的練家子。

碰巧學校裡有一位師兄認識當地一位自然門的高人,雖然不是我選擇的形意拳,但我不想錯過這個與大師對話的機會。經過我的軟磨硬泡,師兄終於答應帶我去拜訪這位高人。

和高人見了面,簡單的寒暄,高人說,“既然來了,過個手試試吧,要不就白來了。你過來試試能不能把我摔倒。” 我身高179,高人身高保守估計160。我鼓起勇氣,“試試就試試”。

一頓摔跤式的切磋下來,我滿頭大汗,不但沒把高人摔倒,還被高人摔到了同去的朋友身上。

當肩上的責任越來越多,還能否找回當初追夢的激情—我的求武之路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算是運氣比較好了,第一次就遇到了有真功夫的人,也很後悔當時沒有跟著這位高人練一段時間。因為自己走的地方比較多,經歷了很多不同的人和事之後,逐漸理解“隨遇而安”的另一層境界。

有目標固然比較好,但如果自己所在的環境沒有達成目標的條件,可以退而求其次,利用身邊已有的條件“曲線救國”,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3,偶遇

我上大學的時候正是QQ比較流行的時候,偶然一天在網上閒逛,找到一個帖子說自己是學形意拳的,如果感興趣,可以私信他詳聊。我抱著“有棗沒棗打一杆”的心態私信他,要到了他的QQ號。

通過聊天,感覺對面的這個人還挺實在的,沒有太多故弄玄虛的東西,對我關於傳統武術的問題也很耐心的回答。他說自己年齡也不大,沒比我大幾歲,但是學武術的時間比較早,居住在帝都,如果有機會到北京可以去找他。就這樣,我們不間斷的在QQ上聊著。一學期結束,正好學校在寒假組織活動,可以報名去北京學習,我心想這可是一個跟他見面的好機會,有種天助我也的感覺。

當肩上的責任越來越多,還能否找回當初追夢的激情—我的求武之路

4,見面

我到了北京安頓好以後,就抽出空閒的時間,到那位大哥的家裡拜訪他。大哥很熱情,給我講了很多他對武術的理解,也把我對武術的認識從小說裡帶到現實當中,並且願意教我練形意拳。因為我在北京的時間只有一週,他安排先教給我形意拳最基礎、最重要的三體式,然後再教給我一種可以快速實用的單操掌法。

當肩上的責任越來越多,還能否找回當初追夢的激情—我的求武之路

三體式

第一次授課,大哥問我,“你之前學過什麼功夫,給我練兩下看看。”

“參加過一點散打的培訓,其他的就是基本功了”我回答到。

然後開始衝左右拳、踢腿、側踹......

“停停停,以後你先別練這些了,身上太硬,先學會放鬆再說吧.”

我非常珍惜這個短暫的學習機會,之後的一週,我白天參加學校的活動,晚上跟他練習基本功。

一個星期過的很快,之後就是大哥給我送行、送我槍頭的故事了。

緣分是一個很奇妙的事情,誰能料到兩年之後,我又回到北京並在這裡紮根,跟著大哥開始練形意拳呢?

回憶的閥門一旦打開,當初的各種經歷就像電影一樣在腦海裡播放。這就是我當年學武的一段真實故事,雖沒有小說裡的驚心動魄,但也是我逝去的青春。而現在,逐漸步入中年的我,開始體會到什麼叫上有老下有小,當我們肩上擔負著越來越多的責任,年輕不再是唯一的資本,時間被工作填滿,還能否找回當初尋求武道的那種激情?

想到畢業時學校送給我們的那句話:“此去前程似錦,歸來仍是少年”。

青春易逝,唯有夢想不負此生。

誰說夢想是青春的代名詞?只要還有夢想併為之努力,我們永遠都是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