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提洛同盟和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争霸斗争日益尖锐。在经济上,表现为雅典与科林斯、墨加拉等伯罗奔尼撒成员在西方市场中的商业斗争。在政治上,则表现为雅典的民主政体和斯巴达族寡头政体之间的根本冲战争爆发.

从公元前457年开始,提洛同盟和伯罗奔尼撒同盟双方陆续交战,后于公元前445年签订了30年和约。但和平并未持久,厄庇丹诺斯城的民主革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被逐出城的寡头政党联合异族发动进攻,城内统治者得不到宗主城科赛拉的援助,转而倒向与科赛拉为敌的科林斯。公元前435年,科林斯派出的援军与科赛拉人在海上交战,科赛拉人取胜,并于公元前433年与雅典订立防守同盟。同年雅典船队在绪汲塔击败科林斯军,此举被认为破坏了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缔结的30年和约。引起战争的第二个冲突是雅典与科林斯为争夺殖民地汲狄德亚发生的纠纷。第三个冲突是墨加拉事件。墨加拉是雅典的宿敌,公元前432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麦加拉法案》,禁止该城的商船进入阿提卡和雅典同盟的一切海湾。上述原因促使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矛盾激化。公元前431年秋,伯罗奔尼撒同盟诸国通过了向雅典宣战的决议,斯巴达向雅典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解散提洛同盟,放逐伯里克利,遭到雅典公民大会的拒绝,战争由此爆发。

安菲玻里战役

伯罗奔尼撤战争中,斯巴达为了减缓雅典进攻伯罗奔尼撒半岛所造成的威胁,达到把雅典军队引向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外的目的,遂发动了对爱琴海北岸的进攻。公元前422年,斯巴达将军布拉西达斯率精锐部队进驻卡尔客犹克,在马其顿国王帕底卡斯的援助下,占据了雅典的殖民重镇安菲玻里城,致使这一地区的雅典盟国倒向斯巴达。

为扭转战局,雅典民主派领袖克勒翁率军与布拉西达斯展开激战,结果雅典全军覆灭,双方统帅皆战死。安菲玻里之役的惨败使雅典内外交困,无心再战,以尼西亚为首的主和派势力大增,遂于公元前421年与斯巴达媾和,签订了休战50年的《尼西亚和约》。和约的重要条款之一是倘若斯巴达的奴隶希洛人起义,雅典有援助斯巴达的义务。此外,双方还交换了战俘,并约定退出各自的占领地。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安菲玻里仍旧留在斯巴达人手中,雅典也没有放弃对派罗斯港的控制。《尼西亚和约》是雅典和斯巴达暂时妥协的产物,双方都想借此赢得时间,积累力量重新再战。

亚西比德远征西西里

公元前415年(前421年至此为休战期),雅典主战派领袖亚西比德代表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和海军的利益,提出远征西西里的主张,以维持雅典在商业和军事上的霸主地位,同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进兵西西里罗马的盛衰与宗教的起源的决议,准备给伯罗奔尼撒同盟以决定性的打击,亚西比德被任命为舰队总指挥。但就在舰队出发前夕,雅典卫城中的赫耳墨斯神像被人捣毁,亚西比德的政敌借此散布谣言,说是亚西比德所为。在这一事件尚未澄清的背景下,亚西比德即受命出发。当雅典军队开始围攻西西里的叙拉古城时,雅典公民大会要求亚西比德立即回国受审。亚西比德在回国途中背叛祖国,逃往斯巴达。斯巴达大将古利波指挥叙拉古军队大败雅典军队,雅典陆海大军几乎全军覆灭,西西里远征以失败告终。这次远征的失败使雅典元气大伤,海军损失惨重,再也无力恢复往日的辉煌。

科林斯战争爆发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斯巴达取得了全希腊的霸权。它对雅典及其盟邦采取高压政策,横征暴敛,肆意干涉各邦内政,引起许多城邦的憎恨。同时,对盟邦如科林斯、麦加拉等合理的要求也置之不理,独吞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果实,因而也引起这些盟邦的强烈不满。波斯利用希腊各邦对斯巴达的不满情绪,组织了反斯巴达同盟。公元前395年,底比斯首先发难,雅典、科林斯麦加拉、阿哥斯纷纷响应,先后起兵反对斯巴达。因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科林斯故称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94年,波斯舰队大败斯巴达海军于克尼达斯海角,从此斯巴达丧失了海上霸权。公元前387年,斯巴达在波斯首都苏撒与波斯缔结了《大王和约》,科林斯战争结束。

彼奥提亚同盟

公元前4世纪上半期,在雅典的支持下,底比斯建立了彼奥提亚同盟。在科林斯战争中,斯巴达为了维持其霸主地位,以出卖西亚地区的希腊诸邦为条件同波斯缔结了和约。条约规定,在希腊除伯罗奔尼撒同盟外、不得再有其他同盟。以底比斯为首的彼奥提亚同盟拒绝解散,斯巴达遂于公元前382年出兵占领底比斯,建立了寡头政权,由斯巴达将军卡德墨亚率军驻扎统治。以罗伯斯庇达为首的民主派则逃往雅典。公元前379年,罗伯斯庇达等7人密潜回国,在民主派支持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寡头政权,将卡德墨亚逐出底比斯,重建民主政体,恢复彼奥提亚同盟。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召开全希腊各国参加的会议,决定各邦独立自治,仅保留伯罗奔尼撒同盟。底比斯要求保持彼奧提亚同盟,遭斯巴达拒绝,于是双方发生了战争。同年,斯巴达侵入彼奥提亚,与底比斯大战于留克特拉。斯巴达大败,底比斯从此成为希腊最强大的国家。

第二次海上同盟

公元前378年,在科林斯战争中势力重新复兴的雅典不甘心于它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失败,利用底比斯打击斯巴达的有利形势,于公元前378年组织了新的海上同盟即第二次海上同盟,力图重振昔日雄风。加入同盟的有70多个城邦,各邦都实行自治,斯巴达曾进行了干涉,但结果以失败告,被迫承认雅典在第二次海上同盟中的领导地位。公元前376年,雅典在纳克索斯海面粉碎了斯巴达舰队,获得制海权。

雅典的衰落

公元前4世纪中叶,底比斯与斯巴达的衰落给雅典恢复其海上霸权以可乘之机雅典开始向爱琴海北岸扩张,很快在卡尔克狄克半岛上获得了胜利。但是,雅典恢复强权政治的企图和对同盟国的苛征繁敛激起同盟国的不满,原本不够团结的海上同盟裂痕日益增大。公元前358年爆发了盟邦同雅典的战争,史称同盟战争。战争以雅典为一方,以开俄斯、罗德斯、爱勒特里亚等盟邦为一方。公元前35年,同盟国获得胜利,第二次海上同盟瓦解,雅典从此彻底衰落。以上几十年间的各邦混战与同盟的分合,说明城邦体制的生命已濒枯竭,从而为马其顿的兴起提供了方使。


世界史---伯罗奔尼撒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