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物形象


★★考点解读★★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高考中对景物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即意象类和意境类。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技巧点拨★★


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题目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三、【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案】(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解析】(2)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天津高考题多年在这方面设题,如2015年“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017年“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只是提问方式略有不同,而2018年完全延续了2017年的提问方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四、【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答案】(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二、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补充。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


五、(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2019届高三最后一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韦 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


1.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答案】①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②选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象秋风、秋雨、红蓼、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③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听觉上的是风雨声,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3.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向上滑动阅览


【答案】3.词的上阕写了灯火、云、鹧鸪、村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分寂静寥落的生活画面。


【解析】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①对找出意象题,直接答出即可,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②对画面描述题,答案一般包括这几个部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说明画面+具体描述的内容+营造的意境。(还可直接分析蕴涵的思想感情)


二、 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多令 感怀

徐 灿①

玉笛②清秋,红蕉露未收。晚香残、莫倚危楼。寒月多情怜远客,长伴我,滞幽州。


小苑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③?梦里江声和泪咽,频洒向,故园流。


【注】 ①徐灿: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江南吴县人。②:用手指按。③此句中“五湖”“扁舟”系范蠡的故事:勾践灭吴,范蠡乃辞勾践,泛舟五湖。

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向上滑动阅览


【答案】①点明季节特征,突出深秋的特点:露水打蕉,寒月在天。②寒月等冷色调的景物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③“玉笛、倚楼”等体现了思乡怀人的主题。


【解析】首先要熟悉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如点明季节、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萸定情感基调等;此处,一定要联系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如“玉笛”“危楼”“塞月”等景象,分析其代表的意义需特别注意情与景之间的联系。


三、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考试毕登铨[注]楼

梅尧臣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注】 铨:量才授官,选拔官吏。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5分)  


向上滑动阅览


【答案】一是选择恰当的形容词准确地写出初春景物的特点,如“浓淡”写出初春云彩时厚时薄的特点;“微”字,准确地写出从云层中漏出阳光的景象;“黄”字,写出二月柳条吐出嫩芽时充满生机的景色。二是用动词“耸”,化静景为动景,给画面增添了活力。


【解析】这首诗语言平淡,描写景物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这就必须从用词的角度去思考。一是诗中选择了“浓淡”“微”“黄”等形容词,准确地描写初春景物的特点;二是动词“耸”的运用,化静景为动景。答题时,对此进行分析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泗州东城晚望

秦 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丽画卷?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呈现出来。


向上滑动阅览


【答案】烟霭笼罩之下,波光粼粼的淮河像一条蜿蜒的白带,绕过屹立的泗州城,静静地流向远方;河上白帆点点,船上人语依稀,稍远处是一片丛林,而林梢的尽头,有一抹淡淡的青色,那是淮河转弯处的山峦,好一幅美丽的淮河水乡晚景图。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全诗围绕“晚望”来写,考生在赏析时,要抓住诗中描绘的“孤城”“白水”“舳舻”“青山”“淮水”等诗人“晚望”时所见之景,对这些意象的特点进行概括,然后结合意象整体感知意境即可。


五、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上吊吴野人①墓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①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即隐居故里泰州,自甘寂寞。卒后葬于海滨。


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首联有何作用?


向上滑动阅览


【答案】意境:诗歌通过描摹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营造了一种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氛围。

作用:(1)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2)“坟”照应题目中的“墓”。(3)为全诗定下悲凉的情调。


【解析】回答诗句营造的意境要注重分析其中的具体意象,然后根据意象的特点把握诗句的意境,首联中描写了日落、孤坟等,营造了一种孤寂、伤感的氛围。回答首联的作用要注重分析其具体内容以及它与题目、后文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