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父母別急躁;教您如何應對孩子情緒衝動

閨蜜跟我抱怨:人生的兩大敗筆,一是嫁了一個愛炸毛的老公,二是生了一個易燃易爆的娃,說起這個吧,她親媽簡直是痛心疾首,這才剛上一年級,不僅在家裡經常發脾氣摔東西,在學校經常為了一兩句話就會和同學打架,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開學沒多久,已經因為打架被請過好幾次家長了。

親媽很擔心,這娃會不會變成霸凌事件的主角?幼兒園的時候還好,為什麼一年級變化這麼大呢?一向崇尚溫良恭儉讓的閨蜜為此愁眉不展。

這當然不是個例,很多一年級的孩子都會出現一些情緒問題,家長口中就是變得和幼兒園那時候不太一樣,比如更加暴躁,更加喜歡發脾氣,一言不合就衝動鬧事,為什麼呢?


孩子發脾氣,父母別急躁;教您如何應對孩子情緒衝動


一年級是個特殊時期,是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期,學習模式和生活習慣都要做比較大的調整和改變,孩子需要探索出新的應對模式,適應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也常常不是那麼順利,對於一些新的規則和要求,我們的孩子常常會無所適從。

就像動畫片當中會出現的一組經典鏡頭,當主人公對一件事情左右為難的時候,他腦袋裡就會跳出一個天使和一個魔鬼,魔鬼慫恿他滿足自己的原始慾望,告訴他你就這麼幹吧,這麼幹,對你有多少多少好處;天使則會出來阻止,告訴他不能這麼幹,如果這麼幹了就違反什麼規則,這裡的天使其實就是理智。

理智腦主要起作用的是大腦前額葉皮質的部分,而魔鬼就是情緒腦,主要由杏仁核來負責,怎麼教會孩子對付衝動的杏仁核呢?

孩子發脾氣,父母別急躁;教您如何應對孩子情緒衝動


當一個外界刺激來時,我們的孩子常常是情緒腦比理智腦反應更快,常常是理智腦還沒有來得及思考怎麼回應,情緒腦就已經發出了應對指令。不僅孩子如此,我們大人很多時候也是這樣,為什麼情緒腦的反應總是能比理智腦快呢?主要因為下面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杏仁核出現得早。早在哺乳動物之前他們就存在了,即使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你算算到今天有好幾億年了,可是大腦皮層這個東西來的才幾百萬年,他怎麼鬥得過已經多進化了幾百萬年的杏仁核呢?

另外,杏仁核在孩子一出生就發育完全了,而前額葉在孩子兩三歲時才開始發育,20多歲才能發育完全。

第二個原因,杏仁核的反應速度快。杏仁核主管我們一切情緒活動,比如在爬山的過程中突然看見了蛇,你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尖叫出來,這就是杏仁核下達的指令,讓你反應起來是又快又狠,這也是我們原始祖先能在叢林中生存下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幫手。可前額葉呢,4346×798,你能馬上算出來嗎?是不是恨不得拿張紙出來算一算,你看前額葉的工作是需要充足的時間的。

我們在進行邏輯思考時要那麼快乾嘛?要的是能夠理性的分析得出最精確的結果,所以,杏仁核的反應速度比前額葉要快,可也正因為它快,所以容易不分青紅皂白,比如明知道對孩子大喊大叫,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傷害親子關係,卻還是常常忍不住發作。


孩子發脾氣,父母別急躁;教您如何應對孩子情緒衝動


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發作完又常常後悔,衝動是魔鬼呀,有本書叫《象與騎象人》比喻很貼切,杏仁核是大象,他想往哪兒 前額葉是左右不了的,更何況孩子腦袋裡未發育完全的

前額葉還是一個未成年的騎象人,那麼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對付這個杏仁核呢?有三個方法。

第一,描述情緒,拖延時間。

上面我們說到杏仁核反應速度快,所以來得快去得也快,提到易燃易爆炸,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武林外傳》中的郭芙蓉了,郭芙蓉經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呂秀才就教她說在你發火之前先默唸三遍,生活如此美妙,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

這本質上就是給杏仁核拖時間,你不妨也參考一下這個方法,跟孩子約定了,當他生氣想要攻擊別人之前,先告訴別人自己為什麼生氣,其實等說完了,怒火基本上也消了一大半,這個時候對方往往也會理解,很多誤會可能就解除了,杏仁核的反應時間也剛好就過去了。

當然,這個方法在你想要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前,不妨也試一試,將你此刻的情緒描述給孩子聽,比如,因為你寫作業的時候不認真,這麼簡單的題目都寫錯了,媽媽感覺非常生氣,也很擔心你寫不好作業,明天會被老師批評。

其實這樣描述自己情緒的過程,你的杏仁核慢慢就平靜下去了,這個方法僅僅口頭告訴孩子當然不夠,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來練習,你親身示範給孩子效果會更好。

孩子發脾氣,父母別急躁;教您如何應對孩子情緒衝動


第二,設立行為邊界。

杏仁核容易失控,可能不是每一次的拖延戰術都能成功,那麼提前給孩子設立行為的邊界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秩序井然的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就是因為有了法律這樣明確的行為邊界來做保障。

孩子進入到小學,某種程度上也是進入到了一個小型的社會里。尤其在他晚熟的前額葉發展起來之前,他也需要具體的行為邊界來更好的保護自己,比如你可以告訴孩子,生氣的時候做任何決定都不要違反三個原則:第一不傷害自己,第二不傷害別人,第三不傷害環境,當然你還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設定具體的行為邊界,設定邊界的時候儘量簡潔精煉,不宜太多,

第三,擴充孩子空間和時間的尺度。

有這樣一個觀點,如果孩子不考慮什麼高考啊,競爭之類的,只追求學習,那什麼學問是必須要學的呢?答案是歷史學和天文學。這兩門學科有個共同的特點是有極大的尺度。

一個是時間尺度,一個是空間尺度,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你現在小小的煩惱,當你學完歷史之後,你就知道歷史上無數人都有過類似的煩惱,你現在的小小煩惱放在那麼大的空間尺度裡,它就是一粒微塵。

孩子發脾氣,父母別急躁;教您如何應對孩子情緒衝動


孩子小的時候會因為自己的玩具壞掉而崩潰,而在大人眼裡覺得這根本不太叫事兒。而站在歷史學和天文學的角度,在看我們的人生煩惱,難道不就是大人看孩子嗎?

所以儘可能的幫助孩子擴充一些天文學的知識和歷史的知識吧,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如中國歷史地圖繪本,地球通史等等都可以增加內心的容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