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005、为什么讲中医会讲“天人合一”?

先观察一个现象:把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墨水会自然扩散。


问005、为什么讲中医会讲“天人合一”?

清水不再清水,墨水不再是墨水,墨水和清水一点点的交融,也即是俗话所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墨水和清水的边界会越来模糊。边界的模糊化,就是所谓的合一的一个特征。


天人合一,字面上是指的是人和环境的合一。但人不是有确定的边界吗?怎么合一?

读者可以想想泡在水里的感觉,特别是适合的温度,如温泉。人体可以达到的某种松弛状态,是不是和墨水中炭粒慢慢分散开的松散状态类似?

其实换了媒介,不是水,是空气,其实也是同样的效果,如沐春风就是其中之一。与其说人从母亲的肚子里出来,摆脱了羊水,不如说其实只是换了"羊水"——空气。

生命在活着就有一种能力:感知和强调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我要的”,什么是“我不要的”。因为新陈代谢是生命的第一性。生命对于空间有着天然的占有欲望,在体内的,聚拢在身边的,都是“我的”。如我们常说小孩子吃着嘴里的,看着碗里的。恒河猴的母爱实验中,小猴子宁可要假妈妈的拥抱,也不要食物。这种最原始的“匮乏”感需要紧致和聚拢来缓和(无法消除?),所以紧致和聚拢成了生命的某种本能,它演化为了所谓的安全感。

但有限的空间中,过度的紧致必然要导致排斥,生物体会竞争。刺猬们过冬,既要靠拢在一起取暖,又不能靠得太近。专注可以令人可以提高效率,过度的专注会变成紧张,而紧张会降低效率。


问005、为什么讲中医会讲“天人合一”?

婴儿在羊水中获取能量,没有焦虑而能达到最放松,最自然的,最安详的状态(哲学家们总是喜欢思考婴儿的事情),大概受此启发,古代先贤创造了天人合一的概念。人在社会中,在自然中,如果能做到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当作子宫,就能继续享有婴儿般的安详,而不是各种成人式的焦虑。

"天人合一",从人文关怀上讲,其实就是让人不要顺应“匮乏感”的本能去逼迫自己,也不是去抑制“匮乏感”所带来的情绪,而是要从"焦虑"的本源上消除"焦虑",要克制欲望。只要你觉得全世界都是你的,你还会执着于嘴里的,碗里的吗?肯定不会。欲望的克制,其实是人类群居,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正如有人说:诗人要带着镣铐在跳舞。


那作为医学的中医,为什么也讲天人合一呢?首先中医认为七情可以致病,人文关怀可以消解七情的影响,益于保持健康和恢复健康,这里不作延展。因而中医也讲天人合一。

但这是中医讲天人合一的唯一原因吗?

人体保存了动物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有各种的机制,这些机制控制和分配能量的流转,转换,其中大脑占用能量最多,达20%左右。在生物演化的历史上,生命不断强化了“匮乏感”,到达人类,演化成了马斯洛所研究的多层次需求模型,“匮乏感”得到了全面提升,也全面地爆发。因为"历史上关于缺乏的教训",器官,组织,或细胞自身也存在,并总是存在"匮乏感",即使人脑已经告诉器官:面包总是有的。但往往都达不到让器官放下紧张的效果。

如果人要达到整体放松,自在,安详的状态,那最直接的体验就是深呼吸,或进入一个安静的环境。一种是由内而外,一种是由外而内,人体会因为心跳的节奏发生改变,而整体发生了改变。为什么心跳的节奏变化,整体身体就跟着变化了呢?

问005、为什么讲中医会讲“天人合一”?

再次回到水(这也是哲学家都偏爱的物质),一个湖面,一颗石子掉落,荡出波纹,扩散,到了湖边又回返回,与后来的波纹交融在一样,直到很久很久,湖面恢复平静。水还是那一湖水,没有增,也没减,但它们在波纹中的状态与平静的状态截然不同,两股力量可以在一滴水上汇聚,又从一滴水上分离。

琴和瑟是古代的两种乐器,人们经常用它们一起演奏乐曲,声音非常好听,你能分辨出琴音,也能分辨出瑟音,但它们交融在一起,却又比单一种声音要好听。后来人们琴瑟和鸣来形容契合度很高。而契合与我们说平常说的乐高玩具的组合不同,契合是在保持边界的同时,又升华了彼此。没错,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合一。

现代的我们早已经理解,水纹是波在传输,而琴瑟是共鸣(共振)。但这仅仅只是物理层面的知识。对于生物,对于人类,它们意味着更多更多。

生物学上有一个迷雾久久并没有散去,就是从单细胞生物,如何演化出多细胞生物的?因为多细胞出现后,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事件:寒武纪大爆发。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思考:为什么活人的细胞并没自动地散开?即使是人死后,也没有如电影特效那样,灰飞烟灭?为什么断指可以重接?为什么死后器官可以捐献移植?


问005、为什么讲中医会讲“天人合一”?

这些问题都指向了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关联实质,细胞群远远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乐高式的堆叠。因为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允许形变,这也是动物能动的基础,但也因此动物对比植物,机械性要弱很多,于是才有了上面的几个问题。胚胎学正在研究组织器官的生成过程,但目前只聚焦在结构生成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可以肯定的是,细胞群内的关联,除了物质的交换,能量的交换,肯定还有信息的交换。这些就是所谓的协同,而协同的本质是什么呢?调频。

频率,波长,振幅是波动理论中最重要的三个概念。调频和调幅是最常用的两种信息载波调制方法。收音机的AM和FM便如此而来。调频比调幅相比,更适合短程通信。生物选择调频,或以调频为主,调幅为辅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我们常常听说生物钟,但却一直也没找到它,只能模糊地描述它。

回到人体本身,我们也早早就认可了人体是存在生物钟的。研究过互联网的人,可能知道一个概念:授时服务器。如果网络中的所有电脑系统自带的时间都是各不相同的,那么会出现很多的混乱。而人体也类似,心脏是一个具有天然节律的器官,它作为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乃至细胞的授时中心,太正常不过了。心律的变化,可以影响所有器官的变化,也就可以成立。

插述一个小讨论:网上有人撰文,提到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心主神明”,解释为:心是用来思考的,而现代医学证明,大胞是用来思考的。这不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方式。日常我们说,经理主导了项目的过程,并不是说经理完成了项目的工作内容,而是说经理安排了项目的计划,控制了进度,把握了时间。心主神明,更合理的解释是,心主导到思考的事情(具体工作由大脑来完成)。再联系一个简单的例子:电脑由CPU,内存,主板,硬盘等组成,核心的部件是CPU,这些知识早就被普及了,说个冷门一点的知识,主板上有一个部件,叫CMOS电池,它没电了,它决定了主板的时钟正常运作,而CPU内也有一个时钟,每次电脑启动,CPU时钟就要主板时钟进行同步,也就是特工电影常见的动作:对表。大脑有很多部分,各个区域不是一直都在工作,需要休息,在睡觉时,休息的区域达到最大,而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应该是和心脏对表,我睡了多久,虽然不一定次次都精确,但明显,我们就是有这样的体验。而心脏骤停,也会失去意识,而且失去的速度是很快的,和头部受到猛击无异,比剧烈疼痛还要快。所以说心主神明,一点都不夸张,而且很精确。先贤不仅从解剖学看人体,或许更多的时从这种些种种的事件和动态情况去分析人体【可参看《问003》】。

回到之前的问题,人体因为有心脏和各器官的生物钟,可以达到细胞的高度关联,细胞如同列队的士兵,虽然本身可以散开,却一直保持着队形,这就是多细胞生物,不会轻易解体的本质。同时,这也也是人体抗争疾病的重要基石,但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因素,如常说的水土不服,空调病,时差颠倒,作息不正常。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深呼吸,可以放人放松,因为深呼吸,直接改变了心跳的频率,并引发所谓的时钟同步,或对表。而为什么进入安静的空间,也可以让人放松呢?这个主要是因为大脑的负担减轻了,不用处理音频信息,大脑的能量需求降低了,因为它是能量消耗的巨头,需求降低,心脏得到减负,频率会自行调整,只要到了约定时间,各器官和心脏进行时钟同步,于是整体就可以慢慢地安静放松下来,同类型的动作有,闭上眼睛,闭睛省掉的视频处理消耗比声音处理消耗还要大,听音乐除了本身可以降低音频处理消耗后,音乐的律动也可带动心脏调整律动。所以更常看到的是,人闭上眼,深呼吸,这种连续的动作后,满血复活。

再回头看泡在水里或温泉里为什么可以让人达到边界模糊化的“天人合一”呢?除了安静的环境和闭眼等动作的影响外,水的律动可以影响皮肤,皮肤可以达调整自己的频率,恢复类似在子宫中的状态,而其他器官也可以相继受影响。

也不防回头看看黑水与清水的例子,所谓的边界模糊,不就是炭粒在墨水中运动的频率,调整为了接近在清水在运动的频率吗?

由此看来,所谓的“天人合一”,其实就是调节人体各器官和机能的频率,靠近或达到某一个值,而这个值就是天的频率,环境的频率。而这个频率,是可以通过实践验证对于治疗疾病,对于恢复身体健康有效的。当然,严格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很难达到,但实际上,我们都在践行之中,例如古代皇帝经常要去各地的庄园静养,而现代人更多的是说去度假。

最后,再翻出一句旧语:小隐隐于郊,大隐隐于市。还有一个小故事:年轻时的毛泽东,为了培养随时随地都能专心读书的能力,特地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城门口“闹市读书”,时而朗读、时而默念、旁若无人。

中医讲"天人合一",从物质,能量,结构,机制,意识和精神各个层面上讲,其实就是只要你拥抱环境,相信环境,调节频率,以达到消除"能源饥渴",达到最舒适,最健康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