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如題,《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給人一種以富人的眼光隨意踐踏普通人的感覺,以突出富人,老闆的優越性,普通員工的低劣。是這樣的嗎?

正相反,只從三觀角度而言,可能沒有幾個短視頻比得上《朱一旦的枯燥生活》。

而這一系列作品的品質,實際上就算拿下奧斯卡獎也並不為過。對此我寫了一些看法:

三叔侃侃:別驚訝:為何我認為《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有實力拿奧斯卡獎​zhuanlan.zhihu.com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如果是去年這個時候,可能根本沒有人知道“朱一旦”是什麼人。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然而在今天,這個枯燥的有錢人形象,卻早已紅遍大江南北。

無論是在更加平民化的抖音: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還是年輕人扎堆的B站: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朱一旦都能夠憑藉短短一條視頻,就迅速抓住網友們的心。

僅僅是從打造網紅IP的娛樂角度,相信沒有人會否認朱一旦的成功。

可如果我說從藝術效果而言,《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系列也擁有著奧斯卡級別的水準……

你信嗎?

飽滿生動的形象:一個眼神,就讓他人無法模仿

任何一部經典作品,其中必然離不開演員們的出彩表現。

比如周星馳電影之所以好看,劇本固然給力,但如果主人公不是星爺的話……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再好的戲也都出不來。

同樣,從《朱一旦》第一集開始,朱總那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就深深印在了觀眾們腦海之中。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看起來是在微笑,然而這種表情讓人根本無法感受到一絲一毫的善意。

他看著員工,就像是在看一些沒頭沒腦忙碌的螻蟻。

因此,當他隨意地解聘一名員工,亦或者是用鈔能力讓某個角色感激涕零……

這些都能夠讓我們覺得理所當然,彷彿朱一旦就該這麼任性且無所不能。

之前有不少人分析過,朱一旦在現實當中就是幾家公司的老闆,所以這是“自然流露”。

我認為,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卻完全抹殺了朱一旦本人所擁有的演技天賦。

作為證據,大家可以看下演員本人在現實中什麼樣子: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你還能找到那種皮笑肉不笑的冷漠感嗎?

畢竟,如果現實中有人一天到晚都是這種死魚眼表情,早就被打死了……

考慮到朱總本人從來沒有任何學習過表演的經驗,因此我只能用“天生影帝”來形容他。

所以,只要《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當中,依然還有朱總神秘的微笑與放肆的行為,那麼這個視頻就會一直吸引觀眾看下去。

不過呢,如果該系列只有朱總一個角色傳神,那麼距離奧斯卡還是太過於遙遠了。

我很佩服這個團隊的,就是他們竟然能湊齊那麼多影帝級的人物,上演如此精妙的劇情。

例如說,同樣用眼神俘獲人心的酒肉朋友。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例如說,總能夠流露出不解、惱怒、悲傷、弱小的十佳員工。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再比如說,總想要擠進上層圈子,卻總是顯得格格不入的暴發戶。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光是看著這些有意思的角色,我們作為觀眾都忍不住要嘴角上揚,甚至笑出豬叫。

也正是他們共同努力,撐起了接近200集短視頻內容。

這樣的作品,怎能不好看?

濃縮就是精華:短時間內說好一個信息量滿滿的故事,這不容易

很多人都在吐槽現在的國內影視劇環境。

除了演員看起來千篇一律,只知道走飯圈路線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

作品劇情看起來拖拖拉拉,本來10集就該解決的事情,硬是拖到了40集。

這固然是因為背後存在著“多寫1集就能多賺1集錢”的利益因素,但也從側面體現出很多編劇的創作風格並不精煉。

所以,才會出現很多觀眾一邊吃泡麵一邊追劇,順便還能玩手機的場面。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沒辦法,因為畫面當中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少,讓他們不得不找點其他事情做。

而我們隨便從路邊抓一個正在看《朱一旦》系列視頻的人,你就會發現:

他們看視頻時,根本不可能有心思做其他的事情。

無他,因為視頻當中所體現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了。

比如隨隨便便找一張圖出來: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畫面中佔據主要戲份的,自然是外甥。

他公然躺在那兒玩手機,還笑得特別大聲,完全無視這是工作環境。

按照常理,我們會覺得很氣憤,吐槽這種關係戶不務正業,干擾了正常的秩序。

然而,他真的耽誤了其他人工作嗎?

仔細瞧,後面那兩位老兄一個對著桌面發呆,另一個壓根電腦都沒開……

隱藏信息就透露了出來:其實,這家公司壓根就沒人在認真上班!

再來看一下關於王布斯的一個片段: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主線劇情僅僅只是他接到了朱一旦的電話,露出玩味表情而已。

但是如果我們暫停,就會發現他正在看的是個人自傳,風格完全模仿喬布斯。

而作者是誰?馬小策——團隊導演。

這還只是兩個隨便翻出來的例子,而在100多個視頻中,類似彩蛋比比皆是。

不用說,看《朱一旦》是不能吃泡麵的。

必須時不時暫停下來,好好研究畫面中的細節。

甚至在B站的評論區,專門會有人仔仔細細地挖掘彩蛋,然後跟其他網友分享: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那麼,植入了這麼多信息量,所需要的時長又是多久呢?

大多數情況下,只不過是1分鐘罷了!

然而很多1集40分鐘的電視劇,甚至於某些電影,在耗費了大家時間後……

回過頭來,似乎什麼都沒記住。

尤其是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抖音和快手的爆紅,本身就證明了大家時間寶貴,沒有那麼多精力用在大篇幅的影視劇上。

因此,《朱一旦》系列正是為了迎合這個時代而生,也絕不會讓看過的人後悔。

不能造梗的作品,絕對不是經典的作品

雖然存在著很多政治正確的要素,但我們必須承認一點:

能夠拿到奧斯卡獎的作品,至少從質量而言是得到大多數人公認的。

拿到奧斯卡獎的作品,通常也能夠留下許許多多經典臺詞和場景,被後來人借鑑或是山寨。

比如說,刷爆奧斯卡的《泰坦尼克號》,其中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名場面: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光是這麼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鏡頭,就被無數人惡搞至今: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如今我們會將這些要素稱之為“梗”,越是影響力大的作品,就越容易被創作者和廣大吃瓜群眾們“玩梗”,從而形成二次傳播效果。

像是日本動漫《銀魂》等作品,就是玩梗界的達人,帶給了觀眾很多快樂。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那麼《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裡,又有多少流行起來的梗呢?

我都不需要查資料,隨口就能念出一大堆來:

有錢人的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非洲警告。

感激涕零。

炒兩個拿手小菜。

特別好玩。(帶音效)

勞力越帶,能力越帶

……

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文化異常流行的年代,隨便一句經典臺詞,都能立刻被網友們採用。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我甚至可以斷言:

如果大家經常帶著彈幕看視頻的話,若是對《朱一旦》系列不夠了解,甚至會不知道網友們所發佈的一些彈幕,究竟笑點何在。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從第1集上線,到如今不到1年時間。

但《朱一旦》卻已經成功地讓眾多元素成為了網絡文化的一部分。

並且可以預見,就如“老司機”這個詞經久不衰一樣。

哪怕再過10年,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那個時候的年輕人,會因為“朱一旦”而露出微笑。

勞力恆久遠,一旦永流傳……

針砭時事的短視頻“魯迅”——奧斯卡級別的作品,不可以沒有深度

很多奧斯卡獎作品,不光走紅於它上映的那個時代,在之後幾十年依然被廣為流傳。

這是它們和大多數通俗作品所區分的地方——深度。

深度,既可以是對人性的思考,也不乏對某些事件的側面評價,甚至還可以被當成是加入了藝術效果的“歷史”。

那麼《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能否符合標準呢?

我認為在深度方面,它是“超一流”的。

首先,光從朱一旦這個角色本身,就是一種對現實的諷刺。

他並沒有什麼憐憫之心,對任何事情並沒有特別大的熱情,也不願意費心思去做什麼。

如果換成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也許此時此刻只能去當竊格瓦拉。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但僅僅因為他繼承了億萬家產,就可以隨性地浪費人生,並且一念之間便能決定員工、乃至路人們的命運。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這便是我們面對的現實:無數人被金錢衝暈了頭腦,只要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

而面對朱總的鈔能力,普通人的反應統統只有一個:下跪。

這是被朱總魅力所折服嗎?不,讓他們跪下的,只有人民幣。

不用吐槽別人,哪怕是我,如果現在有人給這篇文章打賞個十萬八萬,我立馬也能感激涕零。

再想想幾乎一出場就被開除的十佳員工。

能夠得到這份榮譽,說明他很努力,也很有能力。

可在老闆眼中,他和其他人並沒有什麼區別,隨手可以打發,你的人格在朱總面前一文不值。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再想想,一朝得勢就立刻氣焰囂張的暴發戶,難道不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我也想拆遷)

每次登場幾乎都在從事一些見不得光工作的“三癩子”,也是在醜化那些坐在寫字樓喝著星巴克,全網瘋狂帶節奏的黑公關。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而所謂真摯的愛情,往往也會在朱總露出勞力士的那一刻,顯得不堪一擊……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你以為《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只是搞笑,但你知道有多少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劇中出場的哪裡是什麼朱一旦、十佳員工和王布斯,分明就是自己啊!

短短1分鐘視頻,就刻畫了社會百態,人間萬象。

你怎能不因此佩服這個團隊的牛×?

當然了,團隊更加讓人歎服的,還是對熱點事件的精準諷刺與批判。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天,在看了《一塊勞力士的回家路》之後,內心是多麼震撼!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鏈接放在這兒,強烈建議沒看過的人看一遍【朱一旦】142 一塊勞力士的回家路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雖然國內疫情現在得到了控制,尤其是和那些拉胯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成績單足夠光彩。

但我們也絕對不能忘記,疫情初期所暴露的那些腐敗、人際關係、醜惡的幕後交易。

這一切,都被濃縮在了上面那個3分鐘的小視頻之中。

在故事裡面,當朱總捐贈口罩之後,口罩經過了無數人員的轉手,最後被用翻倍價格重新回到了朱總手邊。

甚至沒有人注意到,朱一旦的勞力士當時不慎落在了箱子裡。

因為,箱子壓根就沒有被打開過。

比起最近引發無數口水的那本號稱紀實的“日記”,即便本視頻結尾使用了“本故事純屬虛構”的特別聲明。

但凡經歷過疫情初期混亂的中國人,都沒有理由僅僅將它視為一個故事。

別忘了,即便這個視頻充分展現了疫情之下的陰暗,可它卻只用3分鐘,3分鐘……

所以當時我一看完,立刻激動地在朋友圈中分享。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很顯然,有類似想法的人絕不止我一個。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可是呢,如果你覺得朱一旦僅僅只是在諷刺一切,對這個社會憤世嫉俗,那麼就大錯特錯。

該系列作品與那些整天嚮往西方極樂、將中國視為“無藥可救”的公知不同。

它是一個真正希望社會和國家能夠變得更好,並且始終捍衛國家主權的系列。

為什麼會有“勞力越戴,責任越大”的說法?只是為了抄襲蜘蛛俠嗎?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因為它利用短視頻劇情的方式,象徵了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

而當去年邊境線上小村子惹是生非,視頻則刻畫了一個“想要當狗的外甥”。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在醫鬧事件頻發之後,《朱一旦》製作了視頻,呼籲全社會關注醫護人員們的安全。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我相信,哪怕是一名還在唸書的中學生,如果他也是《朱一旦》系列的粉絲,那麼100多個視頻下來,他更有可能成為一個三觀正、對自己和社會都有價值的人。

說它是短視頻領域的“魯迅”,真心不為過。

想起來現在有些文人,動輒就把抹黑中國當成“魯迅遺風”,自我感覺不是一般的好。

然而,在佩戴勞力士的朱總面前,他們只配得到這張嘲諷。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存在三觀不正的問題嗎?

自詡魯迅的文人們,不如給朱總打個電話,去發展非洲地區精神文明吧。也許,那兒更適合你們。

當然了,所謂《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能夠贏得奧斯卡,只不過是個調侃。

畢竟該系列作品真正刻畫的內核,其實是同不少奧斯卡評委的三觀格格不入的:

你咋能刻畫一個有希望的中國呢?這不正確!

但是,沒有關係。

就如在疫情之中,我們都意識到比起西方發達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中國更配得上勝利。

也許,我們的藝術作品也不需要再得到“西方”認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