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导航的古代,古人该怎么认路?

古人该怎样认路呢?在没有手机app导航的古代一个人要想出远门,该如何不迷路呢?在交通不发达,道路非常稀少的古代,一旦迷了路,远离了乡村可是一件要命的,于是就有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想到了,那就看地图呗!但地图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没有导航的古代,古人该怎么认路?

其实在古代,除了看地图之外,古人还有其他一些寻求路径的,第一就是路标,一些对道路比较熟悉的人,会为后来人设立一些道路指示标志,与今天的路牌作用一样,但古人的路牌却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古人会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这种指路方式,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因为道路两旁都种着树,所以只要一直按着树的引导走就不会迷路了,因此,这些树木也可以视为路标的一种。

没有导航的古代,古人该怎么认路?

另外,从东汉开始,古人还堆积一些土堆来作为路标,由于间隔相同,这些土堆还可以作为里程标志,古人管这些土叫做堠,按照这些后来标记的里程数也被称之为堠程。为了管理养护这些堠以及之间的道路,当时的官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些官员,他们被称之为堠吏,与我们今天的公路养护处差不多,这些土堆虽然看上去很简陋,却比道路两旁的树木更加先进,因为他们具有标记路途远近作用,可以说是简易的定位器。

第二是馆驿,除了路标以外,在我国古代的交通要道上,通常都设有馆驿,它们也具有指路的作用,这些馆舍又被称之为亭。设立亭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政府人员,比如官吏使者和异族休息时使用,不但它有专人看管,还备有粮食和柴火,此外,亭还有长亭和短亭的区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亭逐渐不再存储粮食和柴火,但指路的功能却一直延续了下去。

没有导航的古代,古人该怎么认路?

第三,指南针。由于古代的繁华区域,大都集中在大江大河边上,因此,古人出行坐船是免不了的,在唐代行船主要依靠天文导航,就是在夜间观察天上星座的位置和方向,但天文导航的局限性很大,通常只能靠岸边航行或者短途航行。从宋代开始,我国的船舶导航技术出现了一个飞跃,开始依靠指南针辅助天文进行导航。可见当时的船舶在天气良好时,仍然采用天文导航的方式,在坏天气时,才利用指南针进行导航,然而上述导航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要是穿越到了古代,还是要小心迷路!

没有导航的古代,古人该怎么认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