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還在進化嗎?

無論是現代發掘的古人遺骸還是復原獲得的圖像,已經文明時代的人類在外部特徵上,和現代人類似乎沒有多大的區別,於是引發了一些人的質疑:人類到底還會進化嗎?

人類還在進化嗎?

其實從目前的考古發掘證據,古代人和現代人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我國曾發掘了迄今9000年左右的賈湖遺址,據發掘出的一百多個墓葬坑中的遺骸,賈湖遺址的成年男性身高在163-179之間,平均數值甚至比現代人類還高一些。

人類還在進化嗎?

而根據賈湖遺址之後歷史時期的古代人群聚居點的研究顯示,居住在我國大地上的遠古先民身高曾一度降低,主要的原因是人類遷徙和基因交融。據骨骼特徵,賈湖遺址的先民屬於亞洲北部族群,由於所居的地方氣候較為寒冷,而更高大的身軀具有相對更小的體表面積,更利於保存熱量,也就更利於在較為寒冷的地區生存。與之相對應的是居住在南方溫暖地區的人群。

在人類遷徙的歷程中,人類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不大相同的人種的相遇,於是就有了基因交流,加上食物的變化,導致遠古先民的身高發生了變化。而這就是比較明顯外部特徵的變化,英國曾有一項研究證實,人類的身高決定於基因,食物對身高的貢獻作用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

人類還在進化嗎?

再者,雖然這個階段的遠古先民也屬於現代人類,他們和生活於現代人類的外部特徵區別不是很大,但是還是有一些細微區別的,從辛追夫人的復原像中可見一斑,那時的女性面部更立體不像如今這麼圓潤;古代史書中也記載過李世民濃眉大眼,眼窩深陷,鬍鬚微卷,面部更加立體,也和現代人有一些區別。

這些外部性狀的變化就是進化的表現形式,性狀決定於基因,外部性狀的變化就代表了相應的基因及基因的頻率發生了變化,而這就是現代進化的含義。

人類還在進化嗎?

就20世紀以來的人類來說,近現代由於工業的發展,食物營養豐富,人們的身高、體重等基礎數據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國居民已經比清朝時高10公分不止,不過食物較難影響到基因,作為眾多環境因素的一種,食物也發揮著一點點作用。

現代為了精準醫療,不少國家都紛紛啟動十萬人甚至百萬人的基因組計劃,旨在通過採集十數萬不同代居民的基因數據,分析人們的各種疾病易感基因。英國早在2012年就已經實施此類計劃,發現現代人不同代序人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人類甚至正在適應現在的一些不良嗜好;1990年正式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也證實不同地區的人類存在基因種類和頻率的差異,而這是由於地理隔離導致較少的基因交融引起的。

人類還在進化嗎?

而種群基因庫中基因頻率的變化才是現代生物學定義的進化,進化的單位不是個人,而是整個人類種群。同時由於人類基因數目眾多,大約25000,人類個體極少數的基因突變一般也影響不到人類的外部性狀,因此就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來說,他不可能看到整個人類種群的所有個體的外部特徵都發生明顯變化,進化不是這樣的。

人類個體基因突變很難改變整個人類種群的基因比例,只有大量人口的基因交融、相互影響,加上環境的選擇(其中部分人可能還沒來得及生育就因為意外或者疾病去逝),導致整個種群的基因庫發生變化。至少從基因頻率層面來看,現代人類無疑也還在進化,如果對其它生物也採集足夠的基因信息,特會發現它們正在進化。

進化不是個體的進化,而是種群經自然選擇的結果,人類歷史上不同的遷徙歷程導致了不同地區的人群存在一些差異,如果分析基因的話肯定是相應基因頻率的差異,就狐臭來說,漢族人90%沒有相應的基因,而歐美人則大部分都有這個基因,使得歐洲人和亞洲人在種群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就是不同環境因素的影響。

人類還在進化嗎?

人類一直在進化,從未停止。不要再保持陳舊的進化觀,現代生物演化理論以基因為證據,相比達爾文時代的進化論已經豐富了很多,也改正了達爾文進化論的一些缺陷,能更準確地描述進化過程和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