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記憶裡,有沒有關於山東的詩詞?

有知識才有學問


望嶽•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五嶽之首泰山的景象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

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山南山北陰陽分解,晨昏不同。

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盪滌;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顯得渺小的群山。

註釋: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五嶽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裡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疑問語氣。

如何:怎麼樣。

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後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

青未了:指鬱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造化:大自然。鍾: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

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裡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誇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蕩胸:心胸搖盪。曾:同“層”,重疊。

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於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

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會當:終當,定要。

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寫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寫仔細遠望,見群峰雲生,彷彿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語氣助詞,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緻。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可謂匠心獨具。

接下來“齊魯青未了”,它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裡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的地理特點,在寫其他山嶽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嶽樓》特別提出這句詩,並認為無人能繼。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是描寫泰山的近景。一個“鍾”字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被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象,可詩人妙筆生花,用一個“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這裡詩人此用筆使靜止的泰山頓時充滿了雄渾的力量,而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風格,也在此得到顯現。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決眥”二字尤為為傳神,生動地體現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前像著了迷似的,為了看夠,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現得更為形象鮮明。“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說明已是薄暮時分作者還未曾離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

最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寫詩人並不滿足看嶽而是想登上山頂一攬盛景的心情。此聯號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 這就是這兩句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的原因。正因為泰山的崇高偉大不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極頂的想望本身,當然也具備了雙重的含義。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佈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託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後出之作難以企及。

創作背景

公元736年(開元二十四年),二十四歲的杜甫開始一種不羈的漫遊生活。作者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





追夢老學生


登岱行

—— 蒲松齡(清)

兜輿迢迢入翠微,

往來白雲蕩胸飛。

白雲直上接天界,

山巔又出白雲外。

黃河泡影搖天門,

千峰萬峰列兒孫。

放眼忽看天欲盡,

足真疑星河捫。

瑤席借寄高巖宿,

雞鳴海東紅一簇。

俄延五更黍半炊,

漾明霞射秋谷。

吳門白馬望依稀,

滄溟一掬椎琉璃。

七月晨寒勝秋暮,

曉月露冷天風吹。

頃刻朝暾上山觜,

山頭翠碧連山尾。

及到山下雨新晴,

歸途半踏蹄涔水。

回首青嶂倚天開,

始知適自日邊來。

一、 簡析: 此詩寫泰山翠碧相連、峰雲相疊,海東日出、霞射秋谷的奇觀,抒發登岱如至天界日邊的感受。

二、蒲松齡簡介: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


驛客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因其地域寬廣、物產豐富,人傑地靈,聖賢輩出。自古以來關於山東的詩詞數不勝數。這裡且不說歌詠山東名勝古蹟的,只列舉明寫山東的詩詞歌賦。

(一)次韻蘇伯固遊蜀岡送李孝博奉使嶺表 [宋] 蘇軾

新苗未沒鶴,老葉方翳蟬。

綠渠浸麻水,白板燒松煙。

笑窺有紅頰,醉臥皆華顛。

家家機杼鳴,樹樹梨棗懸。

野無佩犢子,府有騎鶴仙。

觀風嶠南使,出相山東賢。

渡江吊狠石,過嶺酌貪泉。

與君步徙倚,望彼修連娟。

願及南枝謝,早隨北雁翩。

歸來春酒熟,共看山櫻然。

(二)宋代蘇軾的《南鄉子·未倦長卿遊》

未倦長卿遊。漫舞夭歌爛不收。不是使君能矯世,誰留。教有瓊梳脫麝油。香粉鏤金球。花豔紅箋筆欲流。從此丹唇並皓齒,清柔。唱遍山東一百州。

(三)唐代章碣的《焚書坑》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四)宋代王安石的《江上》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五)元代施耐庵的《念奴嬌·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

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六)朝代唐代的《贈王秘書》

早在山東聲價遠,曾將順策佐嫖姚。賦來詩句無閒語,

老去官班未在朝。身屈只聞詞客說,家貧多見野僧招。

獨從書閣歸時晚,春水渠邊看柳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