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之外 仍有不少未识别民族或者本族人不认同民族划分

艾努人/阿布达里人

Aynu/Abdallar归为维吾尔族约10000人

艾努语(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居住在新疆疏勒、英吉沙、莎车、巴楚、墨玉、洛浦、于阗、和田市肖尔巴克乡以及罗布泊附近。

克里雅人

-归为维吾尔族约1300人

克里雅人据说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另有一说是离群索居在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自然环境决定了克里雅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生活方式,至今依然保留着古朴纯厚的民俗文化和较原始的生活方式。他们多数几代同堂住在一起,家里的老人是最受尊重的长辈,族人很少跟外族通婚,被称为“沙漠中的原始部落”。

托茂人

-归为回族约500人

分布在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使用托茂语(一种混合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的蒙古语)。

古格人

-归为回族、藏族约5000人

分布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德钦、维西三县、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古格人在文化上通过协调与调适,兼容并蓄藏等多民族文化的同时俨然保留回族文化特质,形成一支独自一格的民族。

康家人

-归为回族约500-600人

康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康家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蒙古语支,生活方式混杂了回族、土族,因此现在康家人认为自己是一独立民族,和周围的民族不太一样。

曼咪人

-归为布朗族约1000人

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曼咪人的住房、服饰、宗教信仰、节日与傣族差不多,但民族被划分成布朗族,现在曼咪人希望能成为一独立民族。

昆格人

-归为布朗族共338户1656人

昆格人的习俗和一般布朗族不同,独特的节日有龙列节、龙恩节。龙列节即打铁节,时间在阳历二月,过节时要杀牛、烧篝火、祭祖。

八甲人

Bajia归为傣族约1500人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阿镇勐康村,使用和傣语接近的八甲语,信奉原始宗教。

阿克人

Akha归为哈尼族约6000人

阿克人分布在云南省景洪市的景洪镇、勐罕镇、勐龙镇,勐海县的布朗山乡,勐腊县的勐仑镇,共21个村。阿克人自称“过克”,阿克是傣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奴隶”)。

老品人

-归为傣族52户233人

老品人自称“老品”,也称“卡品”。老品人保留有自己的语言,如吃饭为“唐扎”,房屋为“拥”,能讲流利的傣语。老品人住房为汉式平房。信仰独特的原始宗教,有庙宇、无神像,每年全寨要举行一次祭山神活动。

老缅人

-归为拉祜族约4000人

老缅人和缅族无关,老缅人作为一个跨境民族,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老挝四国的边界区域。中国境内主要以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的老缅大寨和勐海县勐遮乡的老品寨为主要聚居地。毕苏人Bisu澜沧县等地毕苏人归入拉祜族;

勐海毕苏人

未识别6000人

毕苏人是亚洲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和老挝交界一带。人口近1万,其中在中国境内有5000余人,属中国未识别民族。在中国的毕苏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勐海和西盟地区,常与其他民族混杂而居。他们操毕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彝语群。很多毕苏人都是双语或多种语言的使用者。

木佬人

-归为仫佬族约3万人

其语言木佬语属于仡央语族,接近仡佬语,仅因他称接近便被划入仫佬族。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黔南两州北部的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瓮安、福泉等县市。

菜族人

-未识别民族,身份证一般填汉族计32户,170人自称菜族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山区一带。统计的有32户,170人,通用汉语。

蔡家人

-未识别民族

约4万蔡家人即蔡人,是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办证称的曾享受过少数民族待遇的未定民族。是历居毕节、六盘水、安顺、清镇及云南的昭通、彝良、镇雄等地的世居土著民族。解放前被泛称为“蔡兜兜”或“蔡家苗”,但是蔡家人从古至今都坚信不移地共认自己是“蔡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族。

龙家人

-归为汉族、白族、布依族约50多万

中国西南地区的族群,民族问题含糊。僜人Deng未识别民族大约2000人现多住在西藏自治区南部近麦克马洪线边界附近。他们积极向中国政府申请重新识别,成为独立民族,但因为中国结束民族识别政策以及该人群人数过少,计划最终告败。

诶人

-归为壮族5000人

诶话是一种混合语。

标族人

-归为汉族约8万人

标话原本认定为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由中原迁来的人讲的语言。但后来认定是属于壮侗语系侗水语支,和汉语无关。

茶洞人

-大部份归为汉族

有一部份归为壮族约2万人茶洞人分布在广西临桂县茶洞乡绝大部分村寨及相邻的两江镇和永福县龙江乡部分村寨,茶洞话属于侗水语支,现在民族问题含糊。哥隆人-归为汉族约6万人哥隆人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东方市北部昌化江下游南岸,集中新街、三家、四更三个镇,哥隆话是一种兼含汉语、苗语、黎语、越南语等成分的特殊语言。

革家人

Gejia未识别民族约6万人

中国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居住在贵州省黄平县,他们没有文字,却拥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自称是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后代,是一个有待识别的民族。

东家人

Dongjia归为畲族约5万人

虽在1996年部分人划成畲族,但是民族问题仍未明,他们仍积极请求政府承认为独立民族。西家人Xijia归为苗族3000人主要分布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带。现有750户左右。至今他们还保留自己的语言、宗教和节日,以及生活习俗,西家仍保持着西家服饰的工艺和装饰品,服饰主要以刺绣为主。女性衣服以蓝色为主,加上头巾。

绕家人

-归为瑶族约1万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麻江、都匀两县。

布努人

-归为瑶族约40万人

布努语是自称“布努”或“努”(意思是“人”)的民族所说的语言,是目前民族划分中的瑶族语言里除了勉语以外最大的语言,属于苗瑶语系苗语支,不属于瑶语支。有39万人说这种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西北部的山区。布努语可能和苗语川黔滇方言最接近。

阿侬人

-归为怒族约500人

阿侬人的生活方式、语言(阿侬语)混合了怒族和独龙族,并自成一格。包瑙人-归为瑶族约3万人包瑙人说的包瑙话不属于瑶语支。

格鲁人

 Gelu归为藏族约12万人说嘉绒语

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黑水、理县、汶川、金川、小金等县,雅安地区的宝兴县,甘孜州的丹巴县。使用嘉绒语的人口约11.69万人。

顾羌人

 kuiqang归为藏族

约6千人说贵琼语,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的舍联、时济、前溪、麦笨、三合等乡,泸定县的长征、烹坝、泸桥乡以及雅安地区宝兴县硗碛乡的部分村寨。

茂人 

Mao归为藏族8000人说扎贝语

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的亚卓乡、红顶乡、仲尼乡、扎拖乡、下拖乡和雅江县的瓦多乡、木绒乡。

木雅人

-归为藏族约1万人

说木雅语,分布在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的朋布(phur bu)、沙德(gsar sde)、宜代(vjig rten)、六巴(klu pa)四个乡和九龙县的唐古乡(thang gu)。由于木雅语的藏文名与西夏的名称一样,所以很多学者怀疑讲木雅语的人可能是西夏人的后代。

白马人(氐族人)

-归为藏族约1万人

说白马语,分布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河流域的木座、白马等乡村,和阿坝九寨沟县下塘地区的勿角、马家等乡村以及松潘县小河地区,以及甘肃省武都地区文县的白马峪河等地,有民族学家认为白马人的祖先为氐人,在汉代被称为白马氐。

尔苏人

-归为藏族约2万人

说尔苏语,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等县,有自己的语言和中国所发现的仅存的两种图画文字之一;所用语言属于羌语支(而不是藏语支),这语种与曾建立过西夏王国的党项人同源。

纳木依人

-归为藏族约6千人

说纳木依语,分布在四川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使用不同于藏语的纳木依语。一般使用这种语言的居民被泛称为“西番”,分布在冕宁、西昌、盐源一带的自称为“纳木依”,分布在木里、九龙一带的自称为“纳木兹”。

尔龚人

-归为藏族约4万人说

尔龚语,主要是分布在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道孚、炉霍、色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金川、壤塘等县。

却域人

-归为藏族约2万人

说却域语,主要是分布在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道孚、新龙、理塘等县。

克木人

Khmu归为布朗族约44万人

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老挝、越南和泰国。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克木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人口约44万(1978年)。“克木”意为“人”、“人民”,克木人有克木、克比之分。克木内部又分为"克木泐"(西双版纳土著)、克木老(老挝迁入)、克木交(越南迁入)三个群体。相传历史上也曾建立过王国,但最终被傣族征服而沦为奴隶。

苦聪人

Kucong归为拉祜族约4万人

居住在云南省边陲的哀牢山、无量山一带海拔1800米的山区,人口约4万。苦聪语和拉祜语接近,同属彝语支。

拉基族

Laji归为彝族约2千人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的河江省和老街省。根据1999年人口普查结果,越南共有拉基族10,765人。云南省有1600多拉基人,越南政府把拉基人划分成单独的民族;拉基语和仡佬语接近,同属侗台语系仡央语族。

土生葡人

Macanese归为葡萄牙后裔居民(《澳门基本法》第42条)约4千人是一个由多种民族混合而成的群体,难以分类。土生葡人在中国澳门特区通常为葡萄牙人或其人于东南亚各地的后裔与澳门当地的汉族结婚后生下来的人群。现时大多数人只在澳门及东南亚生活。中国澳门特区政府把土生葡人法律确定为澳门少数民族,享有法律认证的政治权利;中国大陆把土生葡人定为未识别民族。土生葡人主要说葡萄牙语,一些人说中文;他们曾经创造过土生葡文,作为自己的语言。

莽人

Mang归为布朗族680人

分布在云南省金平县居住最后一个中国原始部落,一直是一个鲜为人知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族群,迄今还不过百户人家,人口仅五百余人,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金平县。

摩梭人

Mosuo云南归纳为纳西族

四川归纳为蒙古族4万人中国唯一一个母系社会为主的人群,民族识别问题未明。部分摩梭人实行走婚制度,从文化大革命年代实行一夫一妻。

普标人

Pubiao归为彝族300

普标人是指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境内土著民族。他们自称“给标”,史称“窝泥”,其祖先来自云南文山州富宁县普梅(普阳)一带。越南政府把普标人划分成单独的民族;普标语属侗台语系仡央语族。

掸族人

Shan部分人被归纳为布依族或壮族,也有人被归纳为未识别民族。

-与壮族及布依族同源,语言可互相沟通。人群分布在中缅边境附近,通用缅甸语。缅甸的掸族为独立民族。

载瓦人

-被归纳为景颇族约8万人

使用载瓦语,缅甸政府把载瓦族划分成单独的民族,和景颇族做为区隔。

夏尔巴人

Sherpa未确定族系2000人

主要居住在尼泊尔境内,部分散居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山脉上,民族问题未明(一说是党项人后人)。通常以登山向导为生。

图瓦人

Tuvan归为蒙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湖附近。图瓦人现被归为蒙古族的分支。

布里亚特人

Buryat归为蒙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附近。布里亚特人定为蒙古族。虽然他们认同自己是蒙古人,但是他们的文化与一般蒙古文化极为不同。

回辉人

Utsul归为回族4958人

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三亚市附近,原为东南亚穆斯林;语言为回辉话,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卢人

-归为满族

部分被归纳为未识别民族约8000余人分布在黔西、金沙、大方三县交界处。

羿人

Yiren大部份仍申报为汉族

一些归为仡佬族一支,也有人被归纳为未识别民族330人生活在赤水河两岸川黔交界地带、四川省叙永县赤水镇、古蔺县纳盘沟和贵州省毕节县普宜和阴底一带的古老人群。

土生犹太人

Youtai/Jewish有部份被划为回族

有部份被划为未识别民族-传统称为“蓝帽回回”,所以被划为回族的一部份;但实际上,其民族组成与回族无关,尽管犹太人跟回族的组成部份阿拉伯人是兄弟民族。中国的犹太人散居于中国大陆各处,尤其是在河南省开封市黑龙江省和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连接的中俄边境附近。者来寨人Zhelaizhai归为汉族400余人又名骊轩人,部分人长相偏向于欧洲人,居住在甘肃永昌县境内的者来寨。

阿尔巴津人

Albazinian归为满族

一小部分改为俄罗斯族500余人为斯拉夫人、蒙古人、满人、汉人等民族的混血儿。信奉东正教。现已使用汉语。部分老人能使用俄罗斯语、教会斯拉夫语、满语、蒙古语、古希腊语。主要居住在北京市、天津市、哈尔滨市、呼伦贝尔市、长春市、白城市、锦州市、上海市、武汉市等地。

富裕柯尔克孜人(哈卡斯人)

Wuyur Girgis归为柯尔克孜族约1500人

官方定为柯尔克孜族,实际上是哈卡斯人。主要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五家子柯尔克孜族村、富裕牧场七家子村。使用黑龙江柯尔克孜语(哈卡斯语的一种方言)和卫拉特蒙古语。信奉萨满教或藏传佛教。

瓦乡人

Waxiang归为苗族、汉族、土家族约40万余人

居住在湖南省西部山区。有人认为宋祖英实际上也属于这个民族。瓦乡人有着不同于苗族人、汉族人和土家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瓦乡人的语言独特,瓦乡话与苗语有些接近但并不属于苗语。瓦乡话也不属于汉语的任何一个方言系统,既不属湘语,也不属湘西一带流行的“客话”(西南官话的一种),语言学家至今仍把瓦乡话单列。

穿青人

Chuanqing未识别民族67万人

居住在贵州省毕节、安顺、六盘水市三地市十多个县,主要在织金、纳雍2县。

雅库特人

Yakutia鄂温克族2600人

使用雅库特语,属于突厥语族的北支,他们的语言有很多来自南方突厥语的字眼,与其他民族不同。

五十六个民族之外 仍有不少未识别民族或者本族人不认同民族划分

克木人

五十六个民族之外 仍有不少未识别民族或者本族人不认同民族划分

五十六个民族之外 仍有不少未识别民族或者本族人不认同民族划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