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书

——全国“书香之家”家庭成员燕昭安谈读书故事

读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书

燕昭安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玉姣 文/图】读书是汲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许多人通过读书实现了人生理想和价值。淇滨区居民燕昭安便是如此,目前他是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他的家庭曾获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4月22日,燕昭安向记者分享了他的读书故事。

阅读时要去伪存真

4月22日下午,记者一走进燕昭安的办公室,便感受到了浓浓的书香气。书柜里、办公桌上、窗台上摆满了书,他则戴着老花镜伏案读着《林坚公大典》。

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疫情防控期间是绝佳的静心阅读期。燕昭安在疫情防控期间受朋友之托,研究林姓始祖文化与朝歌文化的关系。几个月来,他阅读了大量关于朝歌文化的书籍,并整理出十几万字的资料。“感觉十分充实,对阅读也有了更深的体会。”燕昭安说,通过反复阅读和求证,他越发体会到阅读要有选择,要做到去伪存真。

“网络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人可以在网上发布文章,但有些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量,有些甚至明显是错误的。”燕昭安感慨,网络上有不少人为了自身利益忽略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心理,使用猜测、断言、感觉等表达方式博取读者眼球。这就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多加考量,尽量汲取“真”知识,这样才会有“营养”。

对于如何辨别内容真假,燕昭安除了建议大家选择公信力强的大网站外,还推荐了《后真相时代》一书。“这是我近段时间比较喜欢的书。该书作者用大量实例总结出误导者惯用的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智慧地洞悉真相。”燕昭安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读书应该是件让人感到如沐春风的事,尽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谈到如何才能读得进去书,燕昭安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燕昭安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爱好读书、写作。虽然父亲在他十几岁时就去世了,但他奶奶立了规矩:饭前必读书。“我们家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就连大年初一早上也得读书。那个时候时间自由,有大把时间和精力,所以读的书比较杂。”燕昭安回忆,工作后时间不自由了,为了提高效率,他阅读时比较专一,精力多放在历史书籍上,他把《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史记》《中国通史》等书看了多遍。这段读书经历让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有了现在的成绩。“后来我上了年纪,网络逐渐发达,我开始通过微信公众号阅读。长时间阅读眼睛受不了,我就听书,我常用喜马拉雅App听书。”

燕昭安认为,阅读不一定非要看纸质书,选择自己感觉最舒服的方式就行。选择书籍时,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入手,不要盲目跟风。

读自己喜欢的书

“当下不少人认为‘反抗就是正义’,他们的作品存在偏激、片面和狂躁情绪,读者也会受影响,难免变得狂躁。”燕昭安说,对于书籍的选择,要读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书。“眼下不是开卷有益的时代,读书得有选择性。一本好书应该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人阅读后感到充满了力量,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读书后要多感悟能让自己‘有劲儿’的章节或片段。”

“孙犁的作品乐观、清新,描写逼真;贾平凹的小说文风自然、轻松、接地气儿。《主角》和《远见》这两部小说就很好。”燕昭安建议,阅读时以名著和获奖小说为主,名著是历经多代人选择后沉淀下来的瑰宝,读小说则可以扩展生活阅历,了解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