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10万女军人转业复员,授衔时仅4千余人,不失为一种遗憾

1955年评衔受苏联模式影响很大。在制定评衔框架时,苏联顾问建议比照苏联的军衔制,对女军人的授衔条件和人数进行严格限制,为此中央军委早在1952年12月就召开会议,做出了陆续转业复员十万女军人的决定。

建国初,10万女军人转业复员,授衔时仅4千余人,不失为一种遗憾

1955年授衔仪式

到1955年评衔时,国防部在部长彭德怀的主持下,又出台了一个名为"处理和留用妇女工作人员"的文件。该文件不仅硬性规定大部分女军人都必须限期退役,而且还使用了"处理""留用""妇女工作人员"等词句,这意味着她们即使还未退役,也只能是被"留用"的"工作人员"。

如果说十万女军人复员的决定尚属大势所趋,国防部的文件从名称到内容、措辞,都让一部分女军人感到难以接受,也因而对彭德怀产生了意见。

建国初,10万女军人转业复员,授衔时仅4千余人,不失为一种遗憾

1955年授衔仪式上的女将军李贞

由于做了这样近乎苛刻的限制和规定,一大批同样对新中国建有功勋的女军人在评衔前就陆续离开军队,或到地方院校学习,或直接复员转入地方。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很早就参加革命的著名女革命家,如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张琴秋等。

蔡畅和邓颖超是共产党内的"老大姐",两人都是大革命时期就入党的老党员。康克清上井冈山时只有十八九岁,她也是井冈山时期真正能打仗的两名女战士之一(另一位是谭震林的前妻蒋秀仙)。张琴秋曾任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妇女独立团团长兼政委,为红军时期唯一的女高级指挥员。

建国初,10万女军人转业复员,授衔时仅4千余人,不失为一种遗憾

邓颖超

这些女军人的贡献并不比男军人差,但她们在战争中所需要承受的痛苦和付出的代价,却往往超过男军人。例如张琴秋在西征时不仅失去了自己刚刚分娩的孩子,还落下了严重的妇科病,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据统计,首次参加评衔的女军官不足五千人,占授衔军官人数的百分之一还不到,其中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只有李贞一人,女校官仅有几十人,尽管事出有因,但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建国初,10万女军人转业复员,授衔时仅4千余人,不失为一种遗憾

李贞

李贞出生于湖南浏阳农村的一个贫困之家,童年十分凄惨,六岁不到就被送给人家当童养媳。从做童养媳的第一天开始,她就要起五更睡半夜,洗衣烧饭,提水砍柴,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得干,婆婆和比她大四岁的小丈夫稍不顺心,就是一顿打骂。因不堪忍受,李贞曾经想跳河自杀,是左邻右邻把她拉了回来。

残酷而又近乎绝望的现实生活,使李贞磨炼出了大胆泼辣、敢作敢为的性格。大革命风暴骤起,她毅然剪掉辫子,参加了妇女协会,以后又入了党。

建国初,10万女军人转业复员,授衔时仅4千余人,不失为一种遗憾

李贞夫妇

入党才一个多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贞回家隐蔽,族人劝她自首,还说这是为了救她。李贞气得两眼冒火:"一年前,我做小媳妇那么苦,你们为什么不来救我?今天,我是为着要活,而不是为着要死!"

李贞拒绝自首,就此参加了游击队,成了一名女游击队长。有一次,她和几个队员被敌人逼到悬崖边,为了不被敌人抓到活的,她带头纵身跳下了悬崖。其他队员都牺牲了,她卡在崖边的树丛中,尽管侥幸活了下来,然而还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同张琴秋一样,她流产了,不但即将出世的孩子夭折,而且她也从此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建国初,10万女军人转业复员,授衔时仅4千余人,不失为一种遗憾

李贞

1933年,时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长的李贞随军突围西征。西征过程中,部队作战失利,被截为数段。李贞担负着寻找前卫部队的任务,可是当天下起了暴雨,山上草深路滑,很难找到下山的正常路径。这时,她看到别人的挑子里有一个洗脸盆,灵机一动,就坐上脸盆朝陡坡下滑,滑到半山腰,人跌了个筋斗,李贞顾不上浑身疼痛,爬起来继续向山下跑,终于及时找到了前卫部队。后来,这段坐脸盆下山的故事也在军中被传为了佳话。

建国初,10万女军人转业复员,授衔时仅4千余人,不失为一种遗憾

李贞

李贞曾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回国后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军衔与干部级别的比照标准上有一条,"正、副、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仅就这一条而言,她即有被授以少将的资格。

李贞既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女将军,同时她和丈夫、被评为上将的甘泗琪也是唯一的一对将军夫妻。在授衔仪式结束后举办的酒会上,他们是现场的"将军明星",将帅们都不停地与这对夫妇碰杯互致祝贺。

文/Y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