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服装企业如何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

春节积压的冬装,4月没能及时销售出去,库存让服装人叫苦不迭;春装已直接放弃,夏季马上到来,但大家的服装消费欲望已降至最低点。现在,全球疫情的拐点还未可知,生活很可能回不到从前。因此有些服装卖家把筹码放在更远的秋冬款,但长达半年的空档期,对服装业来说极其致命。

这次疫情之后,会改变全球时尚格局。疫情后,要想占据时尚高位,建议:

①打造核心竞争力“优胜劣汰”。对于时尚业来说,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危机意识,内部推行精益管理,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

②深化线上线下融合。这次疫情让人们见证了线上的魅力,在线课堂、直播网购等生活方式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而此次时装周之所以受到波动比较大,也是局限于传统线下形式、市场以订单为主。因此,时装周相关从业必须尽快适应新方式,加强对VR技术、直播零售、社群运营等运用,促使线上线下深入融合,不断优化企业布局。

③适应健康消费升级。这次疫情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健康观。疫情过后,人们的健康和防护意识也会进一步增强。对于时尚行业来说,美丽与健康从不冲突。未来的时尚行业可以在健康概念及其周边产品的有所侧重,抗病毒面料的服装会是一个亮点。

疫情防控“常态化”,服装企业如何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

一、供应端按下快进键,需求端却被暂停

随着国内疫情接近尾声,恢复生产的进度条几乎已全部加载完成,服装上下游生产也陆续进入正轨。

3月份,华南地区最大的服装面辅料批发市场,广州市中大纺织商圈终于复市,这里拥有59个专业市场,近2.3万家商户,形成包含商铺、制衣厂、作坊在内的纺织服装产业流通市场,从业者超过10万人,作为最重要的采购供应地之一,这里也被成为“时尚源头”。

但是,现在复工复市之后,相比以往依旧冷清。工厂的复工,不代表订单和产能的恢复,服装市场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苏醒。

受疫情影响,跨境出口电商下跌最多的也是鞋服箱包,其次是户外运动和纺织家居产品。据创嘉平台了解,疫情期间,服装类卖家的销售跌幅都在30%甚至更多。如主要在亚马逊销售的厦门俊亿服饰,他们美国站的单量占到90%,自3月13日特朗普正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公司的订单量就出现了明显下滑,幅度达30%。

这场疫情,将服装品类卖家推到了十字路口。

二、疫情下快时尚进入全面败退潮?
对快时尚行业而言,疫情的冲击更为猛烈。
快时尚品牌本质是建立在最新的趋势之上,如今,大多数人被迫蜗居在家中,穿着家居服在客厅散步,他们不再那么需要那些时尚的衣服。

数据显示,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的快时尚公司三月份的销售额预计将下滑20%,这里边既有零售店关闭的因素,同时快时尚的供应链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快时尚生产聚集地——孟加拉国,一周时间内已经取消了价值15亿美元的订单,大量亏损的快时尚企业,让该国服装制造商也揭不开锅,只能采取关闭工厂、裁员等方式渡过。因此,熬过疫情后的快时尚品牌,还要面临着供应链端的动荡。

正如在08年金融危机时期崛起的优衣库,“优质低价”模式顺应了消费市场的变化,更有抵挡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韧性。

此次全球性的疫情叠加金融危机,全球的消费习惯都会因此发生了改变,这可能会再次导致消费者滑回平价服饰,健康面料服饰迎来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