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称“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

醉墨客


康熙为何称“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索额图是康熙的老丈人,更是康熙的重臣。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当时索额图也做出了巨大的功绩。年轻的康熙心高气傲,想急于亲政,但鳌拜一直独揽朝政,让康熙有所顾忌,时不时还对康熙施加压力。康熙表面上没有做出大的动向,其实心里对鳌拜非常不满。

康熙对孝庄皇太后说,自己如何受鳌拜的压制。孝庄皇太后用了一个计策:让索尼孙女嫁给康熙,因为索尼在朝廷的势力,能与鳌拜相对抗。只要索尼与康熙联姻,索尼肯定会为了康熙而对付鳌拜,除此之外,孝庄皇太后还将索额图晋升。从此之后,索额图便是死心塌地为康熙做事。当初,康熙不知道孝庄皇太后这样安排的用意,还不愿意这桩婚事,后来孝庄皇太后把整个事情告诉了康熙。

孝庄皇太后用索尼来牵制鳌拜,更让索家对付鳌拜,之后,康熙依靠索尼家族的势力,顺利亲政。

当索额图到了晚年时,因自己犯事,被康熙说:索额图是清朝第一罪人。康熙为何要这样说,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长城君便一一道来。

首先,索额图是康熙老丈人,还做出对不起康熙的事情。说起索额图所犯之事,基本都是为了自己的外孙胤礽,也就是当时的太子。众所周知,太子就是将来的皇帝,可是,康熙的儿子比较多,争夺皇位的人也比较多。

先是大阿哥,其背后是明珠为他撑腰,作为舅舅的明珠,肯定要为自己外甥争夺皇位。因此康熙时期,便出现了以明珠为首,又以索额图为首的两股势力,这两股势力还是对立的。为了对付明珠,索额图不择一切手段。一,拉拢朝廷官员,为自己所用;二,索额图收留朱三太子的女儿,让太子胤礽与她进行交往,后来让朱三太子与自己合作加害皇帝;三,谎称康熙去世,煽动朝廷官员,让太子胤礽提前登基。

索额图自以为所做之事,没有人知道,其实不然,明珠与康熙都知道。索额图用自己的后半生,计划太子胤礽的登基。其算盘打的非常好,但是没有逃过康熙的法眼。胤礽已经是太子,皇位迟早是他,可是,索额图为了对付明珠,明争暗斗。康熙都看在眼里,后来愈演愈烈,朝廷的官员也看不下去了,康熙更看不下去了。

索额图为了让自己的外孙当皇帝,试图加害自己的女婿康熙,让康熙非常伤心,没有想到太子胤礽的背后是索额图,更加意外太子胤礽所做之事,都是索额图操作的。康熙原本是让太子胤礽作为继承人,但是因为太子胤礽所做之事,让康熙大失所望。索额图所做的一切都是适得其反,最终断送了太子胤礽的前程。

其次,索额图所犯罪行比较多,让康熙感到意外。康熙早期只知道索额图犯事,并不知道他所犯之事有多少,其性质有多恶略。因此,康熙并不太在意,就没有过多的处置他。随着事情的发展,索额图的势力越来越大,所做之事越来越离谱。康熙已经不能容忍了,不得不将他的一切官职罢免,且打入打牢之中。

康熙为了了解索额图所犯的罪行,让李光地对他进行审理,不管李光地怎么审理,索额图始终不说自己的罪行。后来康熙想了一个办法,让明珠去审理索额图,明珠与索额图打得交道比较多,对索额图所犯的罪行知道一些。康熙真聪明,让明珠审理索额图,知道明珠定能审出索额图的罪行。

经过明珠的百般审理,索额图最终说出了自己的罪行,所犯罪行比明珠还多十项。康熙知道后,感到非常吃惊,平时对索额图非常信任,竟然没有想到索额图的罪行如此之多。虽然,索额图犯了这么多事,但依然没有被康熙所处决。更说明了康熙的宽仁之心。

长城君曰:从索额图之事来看,康熙对朝中的官员非常了解,常利用对立官员进行互相制约。这些都是跟孝庄皇太后学习的,也说明了孝庄皇太后对康熙的培养非常用功,更对康熙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索额图计算了后半辈子,最后还是被康熙计算了,不过索额图为康熙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长城说历史


康熙朝前中期的索额图,绝对是朝堂上最为热手可热的人物之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康熙皇帝登基。由于此时的康熙皇帝年龄尚小,于是根据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的安排,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排名四位辅政大臣最后一位的鳌拜,成为了这四人中掌握绝对话语权的人,并且开始独断专政,威胁到了皇权统治。于是,康熙皇帝在孝庄太后的授意下,于康熙四年(1665年),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正式实现了与整个赫舍里家族利益的绑定。

而索尼的第三子索额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参与到了康熙除掉鳌拜的整个计划之中,甚至可以说索额图是首功之臣。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病逝,索额图根据索尼生前的授意安排,辞去了大学士、吏部侍郎等所有职务,专心担任康熙的贴身侍卫,一方面保证康熙的绝对安全,另一方面帮助康熙训练布库少年。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承担这一项工作是魏东亭,而他在“智擒鳌拜”阶段的历史原型,正是索额图。

最终,在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假借议政之名招鳌拜来到武英殿,进而通过这群由索额图训练的布库少年将鳌拜擒拿,康熙皇帝当即宣布鳌拜的“三十大罪状”,彻底铲除了鳌拜。索额图参与了整个“智擒鳌拜”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更是整个过程的实际指挥者,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将年仅一岁的胤礽册立为皇太子,既是感念他与赫舍里皇后之间的感情,也是为了表彰索尼、索额图等赫舍里家族成员在铲除鳌拜、维系政局稳定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此后的十多年里,索额图在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侵略、征讨噶尔丹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时的索额图权倾朝野、风光无限,而整个赫舍里氏家族在他的带领下,也成为了康熙朝前中期最为显赫的家族。


所谓“成也胤礽,败也胤礽”,正式因为胤礽的缘故,致使索额图和整个赫舍里氏家族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康熙皇帝对于胤礽可以说是充满了期望,自册立胤礽为皇太子的那一天起,康熙无时无刻不再为胤礽的成长而费心尽力,为此可以说是花费了半生的心血。一方面,康熙为胤礽先后安排了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四位老师教育胤礽,这四人不仅为官清廉、能力出众,并且都是当世之大儒,学识卓越,另一方面,康熙也在利用一切机会让胤礽参与政务,提升胤礽施政能力的同时,提升胤礽的威望。

然而,胤礽的表现却让康熙不断的失望。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在第一次亲征噶尔丹的时候因风寒病倒,太子胤礽在与三阿哥胤祉共同探望病中康熙的时候,全然没有伤心之意,甚至还是兴高采烈的,这引得了康熙的极大不满,胤礽不仅遭到了康熙的训斥,还被直接撵回了北京。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康熙发现太子胤礽正在不断的“变坏”。

首先是胤礽的生活极度奢靡,特别在使用的器皿、铺盖、装饰等方面,比康熙所使用的还要贵重。

其次胤礽开始变得非常的贪婪,经常性的暗示官员们主动向其行贿,并安排其心腹人员,打着自己旗号到各地收受贿赂。

再次就是胤礽对于朝臣和兄弟们的态度是非常的傲慢,弄得朝堂上对其是怨声载道。

康熙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没有问题,并且太子胤礽的老师们也没有问题,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索额图身上。

实际上,在此之前,因为索额图与明珠之间激烈的党争,弄得朝堂上是乌烟瘴气,康熙已经对二人有了极大的不满。

康熙皇帝首先处理的是明珠,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时候,明珠就为直隶巡抚于成龙举报其伙同党羽余国柱卖官鬻爵,进而为康熙皇帝罢官留用。而在明珠倒台后,索额图非但没有进行收敛,而是进一步发展并且培植自己的党羽势力,同时对明珠旧部进行持续的打压,进一步增加康熙对其的怨恨。

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走到德州的时候太子病重,康熙急召索额图赶来照看太子胤礽,索额图与太子就此朝夕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之后,太子的种种恶习一下子全部都暴露了出来,并且是愈演愈烈。

于是,康熙皇帝是新账旧账一起算,将所有的怒火全部倾注在了索额图身上,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索额图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被康熙圈禁,进而被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伴随着索额图的倒台,赫舍里氏家族也从曾经的辉煌中,迅速走向了衰落。


索额图被康熙扣上了“本朝第一罪人”的帽子,是康熙愤怒之情的发泄,同时也是将所有罪责推给了索额图,而索额图因此成为了康熙“替罪羊”。

康熙皇帝本想借索额图的死,给太子胤礽一个提醒,希望胤礽能够有所警示,然而胤礽却就此产生了浓厚的报复情绪,与康熙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恶化,最终,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时候康熙与太子之间的矛盾爆发了,并最终导致了康熙“一废皇太子”。

与此同时,康熙皇帝在愤怒之余,将已经去世五年的索额图再次搬了出来:

“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

在康熙看来,是索额图带坏了胤礽,也是因为索额图的教唆才使得自己对于太子胤礽这三十年的培养功亏一篑,而这直接导致的是康熙半生心血的付之东流。至此,康熙将 “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的头上,并且将其全部的功劳和功绩予以了抹杀,索额图也就此身败名裂了。

然而,仔细想想,如果真的将所有的罪过扣在索额图身上确实有些牵强,最大的责任人应该是康熙本人。

一来,康熙过早的册立胤礽为皇太子,在这样“拔苗助长”的环境下,胤礽的品行和心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立与发展,造成了胤礽自身条件上的缺陷。二来,康熙皇帝极大的忽视了其他皇子们对于皇位的觊觎之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想要掩盖自己的罪责,只能将所有的责任推卸到索额图身上,而索额图也就此成为了康熙皇帝的“替罪羊”。

与此同时不得不说的是,康熙皇帝已经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反省对于鳌拜的处置,并且重新任用鳌拜的家人。此时的康熙或许已经把当年如此刻薄的对待鳌拜当成了自己的错误,而不愿认错的他,只能用处置索额图,这个智擒鳌拜最大功臣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歉意,并且再一次将所有的罪责推给了索额图。

所以,不管出于哪一方面的原因,索额图有罪不假,有过错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将其列为“本朝第一罪臣”,除了康熙皇帝极度愤怒的情绪外,就是索额图替康熙皇帝背下了许多的罪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替罪羊”。


雍亲王府


如果索额图是清朝第一罪人,那么纳兰明珠就是第二罪人?

康熙把“诚本朝第一罪人的”锅摔在索额图脸上,存在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句话是在康熙年间九子夺嫡时期:“从前索额图助伊(皇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尽然想篡位?心情很不爽,一怒之下把胤礽治罪后说的。我认为康熙是不忍再提往事,不堪回首。这也是康熙爷的另一个痛点:

朕最恨党争

索额图和明珠同为康熙执政、治国立下汗马功劳,基本上康熙年间所有的大事都有这两个人的身影,离不开他们的献计献策,作为臣子他们尽心尽力,而他们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索额图和明珠在康熙年间一个为右相,一个为左相。


《清史稿》:“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然不能终保令名,卒以贪侈败。”

原本鳌拜既除、三藩已定、台湾光复、沙俄已定,国内形式一片大好,可是朝廷内部越来越不安分,康熙年间的党争愈演愈烈。在康熙削藩期间,索额图和明珠因意见不和,直接建议杀掉明珠,两人因此结仇。分别以索额图和明珠为首的“索党”和“明党”,在朝廷分队排列,互相倾轧、相互打压,这种恩怨一直延伸到两人整个政治生涯,甚至直接影响了大清朝廷的政治倾斜。

面对这种“党争”,康熙开始是喜闻乐见的,中间“制衡”就是帝王最喜欢用的手段,你们两斗拳打脚踢,只要不涉及我的利益,好好给朕办事,什么事都无所谓。从这里可以看出康熙深谙帝王之道,即使两党怎么打都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康熙在“党争”中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一定意义上也是康熙放纵“党争”态势,让康熙忍受不住的是:


“党争”逐步转变夺嫡之争

明珠和索额图斗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正是康熙选择接班人的时期,两人毫不收手的权势斗争性质发生转变。“明党”和“索党”的争斗从庙堂之争转变成皇太子之争。康熙晚年面临立嗣问题,让索额图和明珠都看到了投机倾向,索额图是康熙的叔叔,太子胤礽的亲外公,而明珠是大阿哥胤禔的姑爷爷,康熙老婆慧妃的亲哥哥,也就是康熙的大舅哥。“索党”支持太子胤礽,“明党”是大阿哥胤禔的铁杆。

这么复杂的关系背后牵扯到两大家族的利益群体,反正没有一个省油的灯。以前是“索党”、“明党”,现在都围绕太子党而努力!在这一阶段的斗争中,根正苗红的索额图背后是赫舍里氏家族,从索额图的得势至康熙搬到鳌拜,都离不开赫舍里氏家族的支持。所以确定胤礽为太子时,除了因为康熙和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感情深厚,还放出一个政治信号,告诉索额图,乖乖听话!你们家族的未来指日可待!


明珠属于叶赫那拉族,叶赫那拉和女真人是世仇,相比之下明珠的政治起点要低,但是能得到康熙重用,说明明珠的个人能力和政治倾向,更符合康熙的治国观,直到明珠这一代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潜意识中索额图的政治资本要比明珠雄厚,但这也不是索额图能打到明珠的关键原因,反而明珠的倒台给了索额图一个错误的信号。

原因在胤礽

胤礽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明珠是胤禔的支持者,在立场上以前马首是瞻的权臣反向倒戈,公然和康熙唱反调,这也是康熙在党争中首先决定收拾明珠的最大原因,不得不说索额图沾了胤礽的光,出生注定索额图是胤礽的拥护者,间接的成了康熙的话事人。在康熙二十六年于成龙首先曝光明珠罪名,第二年御史郭琇疏劾:

“明珠、国柱背公营私,阁中票拟皆出明珠指麾,轻重任意。国柱承其风旨,即有舛错,同官莫敢驳正。圣明时有诘责,漫无省改。 凡奉谕旨或称善,明珠则曰‘由我力荐’;或称不善,明珠则曰‘上意不喜,我从 容挽救’;且任意附益,市恩立威,因而要结群心,挟取货贿。

康熙对明珠始终没有痛下杀手:“朕不忍加罪大臣,且用兵时有曾著劳绩者,免其发觉。罢明珠大学士,交领侍卫内大臣酌用。”明珠的失势彻底离开夺嫡舞台。按道理康熙对明珠的打压,坚定了太子党地位,可是问题还是出在胤礽身上。

这位圈养的太子哥辜负了康熙期望,更辜负了外公索额图的期望。胤礽被康熙授予权柄过大,仪仗太足,养成娇纵狂傲的性格。成年后的胤礽和早年判若两人,开始培植党羽,放纵手下人贪赃枉法,更是玩弄权势欺压大臣。尤其在康熙南巡时,小儿子胤祄意外感染风寒病死,胤礽作为哥哥是毫不关心,康熙决定废除太子。

明珠因为结党失势,索额图作为资深的太子党看到了政治危机。以胤礽为核心的利益团体受到康熙的压力越来越大,胤礽不争气,索额图是没脾气。但作为政治投机者,索额图整个家族的兴衰全押在胤礽身上,夺嫡矛盾正式把索额图推向康熙的对立面,历史何其相似!于是在索额图的授意下试图谋逆夺位。

索额图事皇太子谨,皇太子渐失上意。四十一年,上阅河至德州,皇太子有疾, 召索额图自京师至德州侍疾。

在胤礽时间中,康熙认为索额图过于亲近太子,甚至有教唆太子不法的嫌疑。结果事情败露,索额图被清除政治舞台,在宗人府囚禁至死,“索党”一派也彻底消灭。索额图事件一直延续到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

后数年,皇太子以狂疾废,上宣谕罪状,谓:“索额图助允礽潜谋大事,朕知 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欲为索额图报仇,令朕戒慎不宁。”

事件中可以看出,康熙厌恶党争不假,最厌恶的是党争争到他的家事,索额图对胤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从“明党”和“索党”,至后来的“太子党”,如果索额图是当朝第一罪人,有点名不副其实,至少明珠也该背半个锅?


文章开头我说过康熙把“诚本朝第一罪人的”锅甩在索额图脸上,有避重就轻的嫌疑。何为避重就轻?康熙晚年面临承上启下的问题,索额图和明珠两家独大,虽然影响到康熙权柄,但并没有实力威胁到大清根本。

康熙也在考虑自己死后,谁来约束不断强壮得两位权臣?好了,既然喜欢党争,那就争吧!康熙也清楚在立嗣问题上自己很失败,既然失败了为什么不顺手扫清障碍?“索党”也好,“明党”也罢!终究是这位英明睿智的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


我不是易中天


索额图,出生大约在崇德元年(1636)前后,生于盛京(沈阳),姓赫舍里氏,清朝康熙年间 大学士,满洲正黄旗人。索额图是索尼第二子,出身子贵胄之家,是皇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 。中国清代康熙朝大臣,在协助康熙帝巩固清朝政权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平定了“三藩之乱”,成为朝廷里最有权势的大臣。 

索额图平生最大的功绩有四个,一是帮助康熙生擒鳌拜;二是为平定三藩出力;三是签订《尼布楚条约》;四是从政准格尔。

那么为何康熙如此痛恨索额图呢?原因就是在于索额图带坏了他最器重也最宠爱的儿子胤礽。索额图参与党争,参与了皇室斗争,闹得父子不合,在康熙亲征时设计差点陷康熙于死地,康熙最后的时候把参与党争的人统统丢进了天牢,明珠也是。

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被囚禁后,康熙曾传谕:“朕若不先发,尔必先之,朕亦熟思之矣。”意思是说,康熙经过深思熟虑,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拿下了索额图。

康熙四十七年,在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时,康熙曾说:“从前索额图助胤礽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朕不知是今日被毒死,还是明日遇害,昼夜不得安宁,时时警戒,朕若不先发制人,尔必先发制我。”

康熙两次提到“先发制人”,还说“潜谋大事”,说明索额图确实有撺掇太子谋反的举动。只是康熙及时发现,太子未能成事。


Sylar弈


与其说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不如说康熙把亲儿子(太子)的过错都归“功”于索额图,认为索额图是太子背后的始作俑者,把自己一手培养的储君给教坏,走向被废的道路,从而引发了后来的“九王夺嫡”事件。所以在康熙心里第一个恨得就是索额图。



索额图家族曾经是康熙亲政时期最信赖、最依赖的家族。其中康熙为了得到索尼家族的全力支持,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为皇后(太子胤礽生母),整个索尼家族可谓是风光无限。


索额图,是顺治皇帝托孤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辅大臣索尼的儿子,同时又是康熙的老丈人。

在康熙刚亲政时候,帮助康熙智除鳌拜立下不世之功。


当时鳌拜权倾朝野,朝廷一半官员为鳌拜所用,康熙和孝庄举步维艰。索额图就是在这个时候,听取了父亲索尼和孝庄太后的明示,明里暗里帮助康熙,在宫里事康熙的左右膀臂,在宫外又充当康熙监视鳌拜的眼线,正是有了索额图的全力帮助,康熙才一举除掉鳌拜。

康熙十四年(1675年)陪伴了康熙几年的赫舍里皇后因为难产去世,康熙伤心不已,为了怀念去世的皇后赫舍里,康熙皇帝违背祖制封了刚出生的胤礽为皇太子,其实康熙这样做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让索尼家族的人感受到康熙对其的看重,和奖励索额图为朝廷做出的贡献。


随着康熙的帝位越坐越稳,索额图在朝中的官职也是一路高升,曾先后担任吏部、户部官职、朝廷议政大臣、内阁大学士等职务,在《康熙王朝》中,康熙更是褒奖称索额图为“三眼索相”可见索额图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能力。


随着康熙儿子们逐渐长大,以索额图和明珠两党的政治斗争也越来越明显,索额图作为太子的姥爷一直暗中结党营私为太子筹谋储君之位明珠作为大阿哥的舅舅也同样如此。正是因为两人的相互碾压,搞得朝堂官员分帮结派乌烟瘴气,让康熙不胜烦恼。


最让康熙恼怒索额图的是,自己费了很大精力和心血培养了近二十年的的儿子,在康熙眼中宽宏仁厚的太子,随着跟姥爷索额图的相处变得“悷气”很重。



从这点可以看出跟什么人学什么样,没错的。而且太子变得很有心机,甚至利用太子的威严公然收取行贿官员的财务,和向下级官员笼络人心,培养自己的势力。


还有就是太子开始变得非常狂妄自大(摆架子),对于其兄弟亲属的态度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没有了从前的兄友弟恭。

再有就是胤礽对于康熙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康熙在行宫生病时候,作为太子的胤礽竟然没有表现出来半分的悲伤,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愉悦,这些康熙都看在眼中。


最让康熙不能容忍的是,在康熙出征葛尔丹时候,让太子监国。没想到索额图竟然暗中勾结前明余孽朱三太子,要推翻康熙政权,怂恿太子继位。



正是因为索额图的这些教唆,康熙费劲这么多年的心血培养的储君,落得个被自己亲手废掉的下场,反思之余,康熙把这一切太子变坏的根本原因全部算在索额图的头上,称其为“本朝第一罪人”。



微风之语


看过《康熙王朝》电视剧的看官,肯定对索额图不陌生,康熙时期的权臣,他的老子是索尼,顺治皇帝钦点的四大辅臣,康熙皇后的叔叔。少年时,整天陪伴在康熙身边,与康熙有着浓厚的感情,当初康熙刚登上皇位,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康熙的信任。鳌拜及其党羽被清除以后,康熙开始论功行赏,索额图的功劳肯定是最大了,从此他便开始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官越做越大。

康熙时期,俄国不断侵扰我国边境,康熙多次派兵与俄军作战,最后康熙还是派索额图率团去与俄国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收复了被侵占多年的雅克萨城,结束了中国多年的边境战争,这与索额图也是分不开的。

按理说索额图与康熙关系这么密切,建立的功劳也是不同寻常,为什么最后被康熙称为“清朝第一大罪人”?

因为索额图晚年做了一件错事,引起了康熙的厌恶。那就是他参与到了皇室的储位之争当中来。

康熙作为千古一帝,他打破了清朝之前的祖制:皇帝生前不立太子,预立胤礽为储君。康熙这么做也是为了防止多尔衮事件再次发生。胤礽是孝诚仁皇后,而索额图是孝诚仁皇后,作为太子的外叔公,在宫中夺储之争中,他极力维护太子地位,成为太子党的首脑人物。在朝堂中,索额图也处处为太子说话,谋差事。而觊觎皇位的其他皇子也并不甘心,把矛头一起对准太子及太子党,他们造谣非标,无中生有,向康熙进言,说太子的坏话,攻击太子党,索额图就首当其冲了,康熙对太子和索额图的印象逐渐变差。

后来康熙帝南巡到德州,太子得病,召索额图至德州侍疾。这次康熙帝突然召索额图到德州的原因,表面上是令探视皇太子,其实是借此观察太子和索额图的关系和他们的活动。索额图陪伴太子一个月左右,太子病愈后,一起回到北京。

值得深思的是康熙给索额图安的罪名是“议论国事,结党妄行”,指的就是索额图和太子在德州时候的一些不轨行为,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是康熙认为索额图会借此机会发动宫廷政变,使太子提早夺位。帝王最是无情,康熙本着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原则,将索额图交宗人府拘禁,不久索额图便死于禁所。

后来康熙帝对索额图一生所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谈判外,全面给予否定,并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我觉得索额图在宫廷夺储之争了表现的太活跃,不仅导致了其他皇子和其他对立派的群起而攻之,同时也引起了康熙的厌恶,没落得一个好下场。

回答完毕。

欢迎大家点赞和关注,持续为大家解读历史。


老王来谈古说今


清朝时期有一个通例,那就是一旦权臣倒台,注水也会注出十项二十项大罪,索额图也不例外,被幽禁(后来在幽禁中死去)之后,康熙帝对索额图一生所从事参与的军国大事,除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外,全面给予否定,但是康熙帝还是表示过:

朕念尔原系大臣,心有不忍,姑贷尔死。

5年后的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的太子胤礽因罪被废,康熙帝这时说过胤礽的动机是『欲为索额图复仇』,可见心中多猜忌仇恨索额图,但是这时康熙帝还没说出本问题的这句话。

康熙帝为了安慰自己,将胤礽的种种不端解释为受到咒诅心智失常,这种理由,可以证明一方面康熙帝本人的废太子没错,另一方面废太子胤礽的种种劣迹也得到了开脱——胤礽也很知趣配合,把自己的骄横跋扈推到舅公索额图身上。

康熙帝『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大致是针对索额图对太子的负面影响来说:

换句话说,在康熙帝的认知中,索额图的各种劣迹其实也还好说,但影响太子进而动摇国本的坏事才是最严重的,才是达到『本朝第一罪人』标准的。

问题在于,皇太子的服制到底该怎么样索额图只能建议,做决定者还是康熙帝本人,所以康熙帝的这种说法,不免诿过他人的色彩。


谈古论金


先来回顾一下影视剧片段:

康 熙:朕真是瞎了眼!就是养条狗,还知道亲顺主人呢!索额图!你是本朝的第一罪人呐!!还有,李光地 张廷玉 你们--你们长的是猪脑子啊!!你们想都不想,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篡政谋逆夜袭皇驾,这些能提吗!

李光地:皇上,此款大案,已审明查实,索额图认了……

康 熙:他认,朕不能认啊!一个跟了本朝40多年的心腹大臣,朕的国丈啊!!到头来他居然想弑君!大清的脸面何在!!大清的体统何在!!!传出去,朕就是个昏君啊!!你们听着,这17款罪……朕--都准奏,即使这样……索额图他就是长了一万个脑袋,也不够朕砍的!!……还是那句话……朕不能杀他……把他关进大牢……颐养天年吧……

索额图(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间权臣,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一等公赫舍里·噶布喇弟弟。孝诚仁皇后叔父。出生年代推算当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康熙中期,代表满清朝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征谋反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后期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三阿哥胤祉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不善于言谈的人,并且无心夺嫡,一心修书。在雍正帝即位之时,他带头第一个跪拜,甚至在雍正朝老八胤禩搞“八王议政”的关键时刻,他都没有出现,难道他真的不喜欢权力吗? 一、 史书中的胤祉: 胤祉是康熙帝的第三个皇子,本来是第十子,只因为前面有七个早逝,于是他成了第三子。胤祉从小也是非常优秀的,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亦或者骑射,都是众皇子中数一数二的。 在康熙三十一年,此时的三阿哥胤祉十五六岁,他曾经跟随康熙帝一起去塞外围猎,两个人比试骑射,结果不输康熙帝。 他跟太子胤礽的关系非常好,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好,在太子胤礽得势的时候,他也跟着沾光,甚至康熙帝因为他跟太子关系好而晋封他为和硕诚亲王。 只不过跟太子胤礽关系好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等到雍正帝即位以后,也是因为他跟废太子胤礽关系好而获罪,因此被发配给康熙帝守陵,同时也被改名成了允祉。 再后来,因为老十三胤祥的死,老三允祉迟到加上没有忧伤面色,导致雍正帝大发雷霆,最后把他圈禁了,并在雍正十年病逝。 老三胤祉书生气足,具备正义感,大阿哥允褆镇魇太子的事情,就是他向康熙揭发的。也是康熙帝相当信任的皇子,即使到了后来各位皇子们夺嫡激烈,他仍然能独善其身,没有负面信息。 雍正帝评价胤祉: “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诚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谓尽若辈之罪也。” 也就是说雍正帝只承认这么一个哥哥,只不过跟他心不齐而已。后来因为老十三的事,导致这个哥哥也不认了,可惜了一个独善其身的老三胤祉,最后还是没有逃过雍正帝的手心。 二、 老三胤祉的事业: 在《雍正王朝》中老三胤祉是有一份事业的,这个事业就是编书。 要知道清朝入关以后,一直以来备受汉族人们的反对,虽然打天下可以依靠大刀弓箭,但是坐天下再使用大刀弓箭就不行了。康熙帝多次南巡,其实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剧中就有他赐给江夏镇庄主牌匾,教化人们学习礼仪文化。 所以,康熙帝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仍然要延续汉族的科举文化,不仅仅是汉族人们学习汉文化,包括统治层也需要学习汉文化,并且要推广下去。 在康熙三十九年,他就召集了一群学者编书,第一部书《佩文韵府》从康熙四十三年到康熙五十年完成。在剧中则是在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编撰完成。 当时康熙帝高兴万分,不仅表扬了他,还从大内拨款给他,让他继续完成另一部伟大作品的编撰工作。 老三胤祉也是众皇子中唯一一个只受过康熙帝褒奖,而从没有被训斥过的皇子。 之所以能成就如此的成绩,完全在于他做到了以下几点: 不结党营私,整部剧中没有见过他结党营私,在雍正即位以后,因为田文镜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制度,遭到顽固派的反对。老三胤祉因为门人李绂晚上造访一事说了一句经典名言: “巨来,你这官还没有做通……四弟这个人我了解,小心把你打成朋党!” 谨遵顺治帝的教育,好好读书,比起十阿哥花钱盖园子要高尚的多,并且做事有规矩,懂得轻重缓急,比如科举舞弊案,他面对李绂的求助,也没有直接出马,而是让李绂去求助雍正帝的铁杆部下李卫。 三、 扮猪吃大象(一): 其实我们不要被老三胤祉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我们应该拨开迷雾见本质,其实在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失败时他就已经暴露了。 因为追缴户部欠款时逼死了魏东亭,导致追缴一事陷入困境,后来太子胤礽出来卖了人情,给了欠款之人两年期限。在朝堂上,因为老十不服气,顶了康熙帝两句,结果康熙帝说话了: “朕告诉你,朕是拿体己钱给三阿哥还了债,从康熙三十九年起……现在第一部《佩文韵府》已经出来马上可以付印……” 当康熙帝讲到这里的时候,老三胤祉得意地抬起头看了老四胤禛一眼…… 就这一眼就饱含了多种含义: 一方面他也是反对老四胤禛追欠款如此凶残,连兄弟都逼得这么紧,最后没办法,是皇阿玛帮我还欠债。你看看你逼我这么紧,到头来竟然逼到康熙帝头上了。 另一方面,则是表明,自己的招数才是最高明的,钱花到了编书这么一项高大尚的事业上,从出发点就是正确的,深得康熙帝的嘉奖。而你老四胤禛,费劲把火的追欠款,到头来还不是落了一身不是! 最后一层含义则是,老四啊老四,你想在皇阿玛面前表现一把,你还嫩了点! 四、 扮猪吃大象(二): 有了这次的褒奖,老三胤祉继续扮猪,直到第二次机会的到来: 在热河狩猎时,太子胤礽因为刑部一事被康熙帝冷落,于是招待蒙古王公的差事落到了其他皇子头上。在康熙帝说出哪个皇子招待之前,众皇子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镜头中的老大胤褆眉飞色舞,老四胤禛低头不语,老八胤禩睁大眼睛,而老三胤祉则是望眼欲穿。 可是等康熙帝说出让胤禩替皇帝赐宴时,老三胤祉则失落无比。后来他回到编书的地方,看了一下忙碌的众臣,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然后就到了小河边,甚至同老大胤褆抱怨一句: “唉,我还能干什么,不过是吊几句文罢了。” 也就是说老三胤祉本来以为靠读书能在夺嫡之战上赢得先机,面临太子胤礽被冷落,他对太子之位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只不过康熙帝的一句话就浇灭了他。此时的他有点灰心丧气,也不再拿读书当筹码了,甚至都有点嫌弃自己只会读书了,不然的话为什么要叹一口气呢? 等到太子胤礽真的造反了,老大胤褆咄咄逼人之时,他感觉到最后的机会来了,于是跳出来指出老大胤褆让蒙古喇嘛巴汉格隆私下里阴谋魇镇太子胤礽一事。 按照他的逻辑,太子胤礽已经倒下,如果这次再干掉老大胤褆,那么就自己年长了,或许还有机会。 可是等后来太子胤礽复立,再加上老八胤禩跟老四胤禛的频频出手,让他感受到了恐惧,于是悄无声息的退出了这场争斗,也算是保住了性命。 其实到康熙帝的后期也确实考虑过老三胤祉继承皇位,只不过他的实力比较弱,又只会读圣贤书,跟实干家老四胤禛还是差一些的。 老四胤禛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光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关键是得会实践加应用啊!


趣向杂谈


索额图参与九子夺嫡,导致朝局更为复杂。导致康熙晚年对于治国有心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