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夜晚(中) | 畢有話說

▾ 點擊收聽 ▾

20200421古人的夜晚(中).mp38:19

來自未來作家報

古人的夜晚(中) | 畢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畢老師,在上一期節目中,我已經說過了古人在平日的夜晚所做的一些雅事,這一次,我繼續來和大家講講古人在節日的夜晚,又會做哪些事呢?

古人的夜晚(中) | 畢有話說

元宵節

古人的夜晚(中) | 畢有話說

說起跟夜晚有關的節日,最有名的是元宵節和中秋節。古人把夜稱為宵,而元宵節自帶宵字,當然是和夜晚有關。在這個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無論是帝都京城,還是其他州府,鄉野小鎮,處處張燈結綵,巨大的燈樓、燈柱、燈樹、燈輪,滿眼的熱烈喜慶。夜是金吾不禁之夜,人是樂而忘歸之人,百姓們紛紛從家中出來,走在大街上,賞明月、吃元宵、逛燈會、猜燈謎、看舞龍、論雜耍、買百貨,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或者平民百姓的小家碧玉,都會趁著這個機會出門,看看能不能遇到喜歡的人。當然也有在去年的元宵夜遇到過,期盼著今年的這個夜晚還能再遇到的。

然而,在沒有電話、手機隨時可以聯繫的古代,想要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再相遇,這種概率實在是太小太小了,小到讓人落淚。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替天下所有無法重逢的相愛之人說出了心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眼前的火樹銀花,耳邊的歡聲笑語,卻無法消除心底的那一份憂傷和悵惘,只為物是人已非,深情難再續。

跟無法重逢的憂傷相比,同樣是元宵之夜,同樣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熱烈歡騰,有人經過千百回苦苦尋覓之後,驀然回首,看到心愛的人原來是在燈火零落的清冷角落等待著他,這一刻,所有的等待和尋覓有了答案,心中的焦急和失落,瞬間化為雲煙,這一份巨大的驚喜,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所以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寫到“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後,就不用再往下寫了,給人留下美好的想像,再也難以忘記詞中這位卓爾不群、甘居清冷的可愛少女。


古人的夜晚(中) | 畢有話說

中秋節

古人的夜晚(中) | 畢有話說

剛剛我提到了元宵節賞明月,不過,所有人都知道,對於中國人來說,一提到賞月,最先想到的自然是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人們在中秋節的晚上吃月餅,分水果,走親訪友,互贈糕點,還會燃燈以助月色,滿城的燈火流光溢彩,規模不亞於元宵節。

雖然從魏晉時期開始,中國民間就有了中秋賞月的活動,但是一直到宋代,中秋節才被賦予了“團圓”的內涵。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把中國人對於中秋節的理解詮釋得淋漓盡致。時空的永恆,高潔的情操,遠方的思念,幸福的團圓……一輪明月,寄託了多少人們美好的憧憬和理想。“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人世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如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然而這終究只是一份幻想。冷冷的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一直照到樓閣中遲遲不能入睡的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今夜月圓而人不能團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不過,詩人畢竟樂觀而曠達,不會為暫時的離別而長久地憂傷,最終他為普天下所有飽受離別之苦的人,送上了一份最美好的祝福,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自古以來中國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最好詮釋。

而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相上下的另一句名詩,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句詩出自唐代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我們也許記不起這整首詩來,但是每當中秋佳節,我們要向遠方的親人、朋友致以最真摯的問候時,一定可以脫出而出這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千多年來,這句詩陪伴著一代代炎黃子孫,度過了一個個中秋佳節。

古人的夜晚(中) | 畢有話說

浩瀚無際的海上,升起了一輪皎潔的明月,你我雖然遠隔天涯,在這一刻卻沐浴著同一輪明月的光華。想念而不能相見,只能怨恨我們之間的距離太遠,那就把燭光滅了吧,我披上衣服走出房間,去看看遍地的清輝。夜已很深,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只感覺露水已經悄悄沾溼了我的衣裳。我想把這滿手的月光送給你,可是也只能是這樣想想而已。還是回去繼續睡覺吧,也許在夢中,我可以與你相聚在一起。這樣的夜,這樣的月,遙遠的距離,深切的思念。寂寞,美好,溫暖,讀了這樣的詩,真是值得我們放下眼前的苟且,去向往美好的遠方,去追尋千年以前的那一輪明月,去陶醉在那個詩意的夜裡。

這一期節目,畢老師就講到這裡,在下一期節目中,我將繼續為大家介紹在古代的夜晚,另外還有一些人,他們在勤學,在勞動,在守衛自己的國家,他們都在為生活而努力,為信念而奮鬥。咱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