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向世界傳遞了哪些積極信號

3月10日,長安UNI-T完成了L3級自動駕駛體驗,它是國內首款能實現“解放雙手、雙腳、雙眼”的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量產車型。

在衝壓機和機械臂的“伴奏”下,UNI-T在長安汽車智能工廠生產線上誕生。

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讓急於恢復元氣的汽車業多了一道加試題。

有統計稱,截至3月底,全球共有超過150家汽車工廠處於停工、停產狀態,超過1400萬名車企員工正在面臨就業難題。而在國內,受多種因素影響,汽車銷量已經連續兩年下滑。這意味著,中國汽車業到了止損自救的關鍵時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我國汽車產銷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下降45.2%和42.4%。其中,3月汽車產銷降幅收窄,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呈快速增長,市場份額提高。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面對疫情影響,中國汽車業有責任也有義務為恢復消費市場的繁榮貢獻力量。”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二季度中國汽車市場會有較大的復甦,但未來整體市場下行壓力較大,汽車企業仍要不斷努力。

疫情會在多大程度上放大汽車消費下行的壓力?在此特殊時期,車企應該如何做?在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看來,儘管疫情對全球汽車產業帶來一定衝擊,但這並未影響企業的長期戰略發展方向。

“這種衝擊是短期的。”張寶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說,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長安汽車的“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依然按原計劃穩步推進。他表示,“整體而言,我們對第三次創業的各項成果和進展十分滿意。”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一方面,長安汽車在營銷服務上進行創新,開展“一對一視頻看車”和“直播看車”等服務,打通線上營銷服務渠道,降低疫情風險而不降服務品質;另一方面,長安汽車經過科研攻關,推出“PM0.1級”複合抗菌殺毒高效過濾器,將汽車乘員保護標準從過去的“安全”升級為“安全+健康”,滿足了用戶的新需求。

這一系列創新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長安汽車整體銷售139737輛,環比增長385.8%;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售113821輛,環比增長464.5%,回升勢頭領跑市場大盤。今年一季度,長安乘用車市場佔有率同比提升0.4%,創下2015年以來歷史最高水平。

“第三次創業”成果初現

對於這家歷史可追溯到清末洋務運動的老牌企業來說,復甦並非是在這個春天突然發生的。

2018年4月,長安汽車首次提出“第三次創業”計劃。當時,張寶林在發佈會上不無憂慮地說:“如果我們沒做好充分準備,那麼,將來的某一天,這個時代淘汰了你,就真的與你無關。”那時候,長安汽車正連續多年實現自主品牌乘用車產銷百萬輛,其內心的危機感和使命感讓不少人感到驚訝。

近日,長安汽車披露了2019年業績快報以及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報告指出“第三次創業已經邁入3.0階段”。

長安汽車公佈的這份“成績單”顯示,一方面,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量突破130萬輛。其中,乘用車品牌主力車型銷量集體攀升,實現了轎車、SUV“兩條腿走路”。同時,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銷量3.67萬輛,經受住了補貼調整等一系列市場考驗。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長安汽車在海外市場累計銷售4.77萬輛,同比增長11.7%。目前,長安汽車產品已銷往5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超34萬輛。

另一方面,合資板塊增長態勢持續向好。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銷量持續回暖,加速向“優秀合資企業賽道”迴歸。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汽車與福特汽車加強戰略合作,長安福特研究院正式落成,計劃在2021年底前累計投放超過20餘款產品。同時,林肯品牌首款國產SUV車型——冒險家於今年3月正式上市,吹響了向豪華車市場衝鋒的號角。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狂飆突進,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比銷量增長更重要的是企業經營質量的持續提升。

據介紹,通過產能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長安汽車3年來累計淘汰20多款低競爭力產品,關停並轉整車產能140萬輛、發動機產能126萬臺。得益於此,長安自主品牌單車市場均價提升了4800多元,讓品牌競爭力再上新臺階,也使市場佔有率穩中有升。

事實上,通過一系列產品佈局和戰略動作,長安汽車在2019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均實現營收大幅增長,並在2020年一季度實現盈利。“2020年一季度,以長安汽車為代表的中國車企克服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企業經營質量持續提升,使盈利狀況不斷改善。”有證券分析師在研報中總結說。

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在搜索引擎輸入“汽車銷量”後你會發現,幾乎所有國際權威機構都下調了對全球汽車銷量的預測數據。於是,如何在此次疫情帶來的巨大挑戰面前沉下心來,找到新動能,成了各大車企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此,中國汽車業嘗試使用各種措施進行“自救”,轉危為機。提前開始“第三次創業”佈局的長安汽車正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例子。

一方面,經過“第三次創業”,長安汽車品牌號召力與產品競爭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長安汽車面對疫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應對措施,為企業業績快速回升打下了基礎。

據瞭解,近年來,長安汽車堅持將每年銷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中。在CS75PLUS、CS55PLUS、CS35PLUS、逸動PLUS等主力產品中,長安汽車研發團隊甚至提出了“技術過剩”的產品研發理念。負責研發的工程師笑言:“只有產品超乎期待,才能收穫用戶的信任。”

在“第三次創業”計劃中,長安汽車提出“堅定不移地從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有分析人士指出,長安汽車重磅產品的亮相之所以能幫助企業業績迅速回暖,離不開新車突出的智能化表現。

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11個部門聯合發佈《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按計劃,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動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2030年-205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體系全面建成,智能汽車充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今年3月5日,長安汽車推出了國內首款能實現解放雙手、雙腳、雙眼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量產車型UNI-T,並在3月10日完成了國內首個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此次活動充分驗證了長安L3級自動駕駛完全具備了商業化量產的基礎。”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法規開放,長安汽車就能率先完成L3級自動駕駛技術量產上市。”

據介紹,長安汽車目前已實現IACC、APA5.0、微信車載版等21項技術國內首發。張寶林坦言,汽車“新四化”趨勢下,“智慧”就是推動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引擎,“長安汽車追求創新和極致體驗,希望為消費者提供更聰明、更懂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對於早已習慣了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年輕消費者來說,枯燥無味的傳統汽車已經讓人‘審美疲勞’。只有脫離傳統汽車價值觀的智能汽車,才能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獨立汽車產業評論員夏樹分析說,如果說當年自動擋問世帶來了新的駕駛樂趣,那麼汽車智能化將帶來屬於智能汽車的勝利。

正因如此,一系列科技創新上的突破,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在相關領域成為了先行者。

不久前,長安汽車推出“科技長安智慧夥伴”作為企業的全新品牌定位。有分析指出,這意味著長安汽車的智能化並非冷冰冰的技術升級,而是要關注到用戶的用車生活,“讓前瞻科技更加貼近用戶生活,打造更智慧、更有溫度的出行體驗”。按計劃,到2025年,長安汽車的車載功能將實現100%語音控制,L4級無人駕駛量產。

此前,有行業專家向記者表示,長安汽車發佈L3級別的自動駕駛車型UNI-T,標誌著中國汽車真正從“駕駛輔助”進入到“自動駕駛”時代。“這從側面體現出,長安汽車對長遠戰略的佈局是沒有絲毫動搖,而這種定力和對智能化轉型的決心,將成為其持續制勝的法寶。”

全方位創新展現企業韌性

“中國車企一定要在核心技術領域擁有自己的競爭優勢。”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說,面對危機,車企更要加強在產業鏈、芯片、軟件、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的佈局和突破。

事實上,汽車智能化浪潮下,車企並非孤軍作戰。近年來,有不少造車新勢力參與智能汽車競爭,也有不少傳統汽車頻頻與互聯網科技公司“聯姻”,利用各自優勢,加速向智能汽車產業滲透和佈局。

在“第三次創業”戰略的引領下,長安汽車推出了瞄準新能源汽車領域的 “香格里拉計劃”和劍指智能化發展的“北斗天樞計劃”。不少長安汽車員工發現,公司裡的“新面孔”越來越多。

據介紹,長安汽車已聯手科技公司和供應商資源,打造軟件數字化開放平臺。為了構建新能源香格里拉夥伴計劃、智能化北斗天樞聯盟等產業生態圈,長安汽車與華為、博世、騰訊等成立聯合創新中心;與騰訊成立梧桐車聯合資公司,打造了車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開放平臺。

在全方位創新體系中,科研攻關離不開模式創新,而模式創新則需要打造開放技術創新平臺。

與此同時,長安汽車計劃在2025年前打造5000人規模的智能化開發團隊。其中,軟件開發人員佔比將提升至60%。此外,長安汽車還將整合各方優勢資源,重點佈局智慧出行、人工智能、芯片、高精地圖、語音交互、全息技術等領域,為公司的智能化轉型提供全方位的加持。

“智能網聯引起的行業變革深度、產業融合廣度、解決方案的實現難度均是前所未有的,企業發展首先也要克服這三個前所未有。”在2019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張寶林曾作出這番頗具“壯士斷腕”色彩的表態。

如今,長安汽車成功扭虧為盈,“第三次創業”進入收穫期。他們也為自己劃出了新目標:“對‘第三次創業’成果進行深化,向‘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目標繼續前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