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偏見和去標籤化

偏見可能在一念之間。它瀰漫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並長期存在,它與差異、不平等及偏好同行,影響著我們對事物的觀察和看法,在與人交往中指導我們在社會中的行為,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偏”本身即為與人有關的不公平,“見”本意為看見,引申為對事物的觀察理解,“把人看扁了”就是偏見常見的表現形式。潘光旦把普通人的成見稱為

“蔽”:“但凡指心理上一切先存的狀態,有如意志和各種情慾,和先入的事物,有如見解、記憶,習慣等足以影響此人對後來刺激的反應,使失諸過度或失諸不足,也足以影響他對後來事物的看法,使不能客觀,得不到最較近情的事物真相”。偏見在社會心理學家眼裡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不公正的片面或者錯誤的態度及認識,帶有預先的判斷。也就是說偏見具有先入為主的特點,而且一旦產生這種映像,就相當於給所評價的客體加上了一個很難撕掉的標籤。

社會偏見和去標籤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種族性別是我們最開始和最重要的自我認同,這對於我們來說一般情況下不能改變,而像國別和地區、階層、文化(包含宗教和各種民俗等)等範圍內的偏見則是在社會不斷髮展中出現的。在我國傳統社會中對女性存在的偏見、對少讀民族的偏見,包括對商人的偏見等,這些偏見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封建王朝對國家統治的需要,但是也早產生了很多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甚至有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至今都深深烙在國民的性格里。

信息化時代的現在,社會結構分化現象愈加突出,社會複雜性增大,其實傳統社會存在的一些明顯的社會偏見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以某種微妙形式呈現的偏見比之前明顯公開形式存在的偏見更多。生活在社會中的大部分人非常熱衷於給某一人、某一個事物、某一件事、某一個群體等貼上標籤或者說是強加一個整體印象,說起農民工他們腦海裡直接跳出的是媒體報道的樣子,說起清潔工他們腦海裡蹦出來另外一種樣子,說起寶媽想起微商,說起富二代就是揮霍金錢的浪蕩子,說起老人不約而同的想起碰瓷者,說起老師是猥褻者......這些是群體內部的對不同職業、階級、年齡、容貌等的偏見,也有對某個群體的標籤化,可能有的人只知道少林寺裡都是和尚、吃齋唸佛、普度眾生,但是他們不知道少林寺也要商業化發展維持自己的發展;“上海人精打細算,十個河南九個騙”、“河南人偷井蓋”等,甚至在前段時間南方某城市因為應聘者是河南人而不予錄用;中國電視劇不出彩被稱為“腦殘劇”,從而只追美劇、韓劇,“哈韓、哈日”追星族,熱衷於外國的美容服飾,過洋節就是追逐潮流,本土文化落後沒意思;同性戀者就是亂了倫理......

社會偏見和去標籤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標籤導致社會偏見愈加深刻,使“我們”、“他們”、“她們”、“它們”都有了偏見的意味,這包含著嚴重的價值傾向性,是一種負面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社會行動以及衝突中都是由社會偏見引起的。在當下世界互聯互通,各種輿論一旦出現就像一陣風一樣迅速吹過大江南北,有的扭曲了社會現實,製造隔閡,導致歧視甚至引發暴力和衝突,產生各種社會問題,如果不能相對理性地思考,只是做一個鍵盤俠,不能透析事物的本質,整個社會的偏見將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無情的襲向“受害人”,從而加劇對立和矛盾,個別無良的商業平臺在煽動大眾情緒的同時卻從中受益。

偏見的產生原因是多樣的,它是一種認知現象。最初產生於社會產品的分配不均,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窮人和富人之間的產生偏見、進而演化為階級、代際之間產生的偏見;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也會產生這種分配不均現象,這種時候信息優勢方也會產生優越感,

一個人內心越是覺得自己優越,他就越容易對別人產生偏見;一個人越是自卑,他就越容易對自己產生偏見。如前文所說,偏見具有先入為主的特點,在這種特點下,不僅不能讓人對目前存在的事物產生一個客觀公正的看法,難以觸及事物本質,與此同時,縱向來看,對舊有概念的依賴也會導致認知偏見深化。人們通常選擇用舊的概念去套新的概念,用舊的文化去驗證新的文化,用舊的認識合理性來審視新的認識合理性,這種對舊有認識合理性的固執和依戀,再加上現有的工具和方法的不足進一步導致了認知偏見深化。當然,現代大眾媒體、互聯網的普及,縮短了世界的距離,引領著觀眾的情緒,因此在偏見產生的背後,媒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媒體所站的角度進行的報道有時有所偏頗,報道偏見引起誤導。

社會偏見和去標籤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究其根本,大部分的社會偏見源於社會公民的“無知”。這種“無知”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於缺乏知識儲備和理性分析思維導致的偏見,另一方面是因為各種資源分佈不均造成各個主體存在差異導致的偏見,簡單來講前者是意識問題,後者是物質問題,當然這種物質是哲學意義上的物質,是一種抽象的概念。這兩方面或是獨立存在或是同時存在。

人除了具有區別於其他生物的體貌特徵以及具有意識和思維並且其實踐具有目的性、創造性之外,其他與其他動物無異,人遵從著自然界一切生物法則,但是人類文明不應侷限於此,人應該思考生命的本質和意義(自然界孕育了世間萬物,它們從起源開始就無高低貴賤之分),而不僅僅是被生下來和活下去就夠了。很顯然不是每個人都會去思考這些問題,這裡大眾又給這些問題加了一個標籤:這些都是哲學家的工作,哲學家呢,很多都是“閒人”。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人有愚昧的本質特徵,所以根治偏見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將其壓制。

社會偏見和去標籤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不能保證自己是一個完全沒有偏見的人,但是我們還是有義務為我們的和諧社會做些貢獻的。具體一些建議和大家共勉:多讀書,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建立理性思考的思維體系,儘量對任何新事物不抱有偏見之心,不心胸狹隘,不妄加標籤,要理解事物的本質,不浮於表面,遇到矛盾多以溫和手段處理,私立報仇不應被推崇,這也為自己和他人營造一個較為良好的相處氛圍,

沒必要讓自己的心靈承受太多重負,何樂為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