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國優秀專家國際學術影響力的幾種途徑

ORCID-作者身份誠實證明

1.ORCID是科研人員與投稿身份識別碼

越來越多的期刊採用科研人員與投稿身份識別碼(ORCID)。

比如《大學圖書館學報》、《圖書情報工作》等期刊,2015年作者介紹部分會出現ORCID信息,前者是僅出現通訊作者,後者是所有作者均出現。

2.ORCID為科研人員的學術身份證,一人一證

(1) ORCID(
OpenResearcherandContributorID,科研人員與投稿身份識別開放項目),是湯森路透和自然出版集團等單位於2009年共同發起的項目,其意義同科學文獻領域的DOI(數字對象標識符)是一樣的,DOI為科技文獻的身份證,一文一證;

(2)ORCID(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識別碼會保留特定的ISNI識別碼給學術研究者,並由獨立機構管理。個別的研究者可以創建與要求擁有自己的ORCID識別碼。ORCID與ISO兩機構會針對此狀況進行協調

(3)2014年10月28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ORCID(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簽署的合作協議,將保障中國科學家永久持有“國際學術身份證”—ORCID號,與多家戰略伙伴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將有效助推ORCID號在科研工作各環節的應用, “中國科學家在線”平臺正式上線(


http://www.cas.cn/xw/yxdt/201410/t20141030_4233324.shtml)。

(4)目前,在學術論文投稿、基金申請提交、科研產出管理和傳播等科研活動中對科研人員的識別,主流方式是通過“科研人員身份證”,來避免姓名的混淆。

(5)在“科研人員身份證”中,使用最廣泛的是“ORCID”,是一套免費的、全球唯一的16位身份識別碼,其會員包括120餘家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出版社、基金組織以及科研機構。文獻情報中心發佈的中國科學家在線(iAuthor)平臺作為ORCID中國服務平臺,將更加方便中國科學家獲取使用ORCID號,同時管理個人科研產出。

3.許多出版商和授權機構已經開始要求隨稿提供 ORCIDiD

ORCIDiD 持有者可控制其記錄內容以及可以查看相應信息的人員,更好地將研究者與其研究活動關聯來。幫助中國學者創建一個永久的、國際通用的科研身份證號,即ORCID號,用於區分同名研究者,解決作者識別問題。


SCOPUS

1.Scopus是什麼?

Scopus是覆蓋面廣,內容詳盡的文獻摘要和引文數據庫,收錄的文獻均經同行評議,包括:科學期刊、圖書和會議論文集。Scopus提供科學、技術、醫藥、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領域的世界科研成果全面概覽,是可以追蹤、分析和可視化研究成果的智能工具。

研究正走向全球化、跨學科和協作化,選擇Scopus可以確保您不會錯過世界上任何的關鍵科研成果。

2. Scopus 數據庫提供許多不同類型的多元指標,供使用者針對研究文獻、期刊、研究者從不同角度評估文獻與期刊的影響力、研究的學術產出。

(1)期刊指標:期刊影響力指標幫助使用者瞭解並評估期刊的影響力。

以3年區間為基準來計算每本期刊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並提供期刊領域排名、期刊分區的相關信息,讓您一目瞭然期刊在其領域的重要性和趨勢分析,作為投稿期刊影響力的參考。

(2)SJR指標:是不受體量影響的計量方法,旨在衡量期刊目前的「文章平均聲望」。

SNIP 全名為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 (標準化影響係數)就是找出每篇論文中期刊引用的數目與主題領域內引用的可能性之間的比例。其目的為可以直接比較不同主題領域內的文獻,以此可以突破傳統Impact Factor無法考量不同研究領域的引用情形。

(3)文獻指標:文獻指標可協助使用者評估研究文獻的影響力。

FWCI領域權重引用影響力指數(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是顯示一篇文獻與類似文獻相比之下的引用頻率,考慮的因素為出版年份、文件類型,及與出處相關的學科。世界平均值為 1,高於一則表示文獻表現優於世界水準,反之亦然。

Plum Metrics利用主流媒體、學術社交媒體以及大眾社交媒體的曝光程度來分析研究文獻的媒體影響力。

(4)研究者指標(h-index):研究者指標協助認識研究者的學術產出與學術影響力。

h-index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 Jorge E. Hirsch 教授所發展的混合量化指標,用於評估研究者的學術產出數量與學術產出影響力。


ResearchGate:科學家社交網站

1.ResearchGate是一個科研社交網絡服務網站,於2008年5月上線。

網站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科學合作。用戶可以聯繫同行,瞭解研究動態,分享科研方法以及交流想法。

創辦人Dr.IjadMadisch,SoerenHofmayer與HorstFickenscher3位先生,為了讓科研進入新時代而建立了ResearchGate全球化的線上社會。目前ResearchGate已有超過1100萬的學者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來自20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加入此共同體,其中還包含56名諾貝爾獎得主。這個科學家社區有幾十個分類社區,其中醫學社區最大。

該網站旨在促進全球學術合作,為研究人員提供線上交流互動,你還可以在這裡查閱並索取/下載需要的文獻資料等。 在ResearchGate上,科學家可以分享研究成果、學術著作,以及參加一些科研論壇或興趣小組。一些需要向社會公佈的科研項目或成果也可以提前在社區裡宣佈,讓大家討論並提出建議等。

2.ResearchGate是研究者科研經歷誠實證明,如何幫助你成為活躍在學術社交圈科研達人?

(1)通過ResearchGate平臺可以輕鬆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並與該領域的作者和其他專家們直接發信交流,或公平發表觀點,更容易達成學者之間的國際合作;還可以與興趣相投的人建立論壇,討論各種感興趣的題目。

(2)可以關注若干你感興趣的大牌專家或定製他們的相關科研動態信息。平臺會自動以EMAIL形式向你推送你所關注的專家最新發表的文章和其他短消息。

(3)ResearchGate平臺為每一位註冊的科研人員提供個人學術指數,包括文章被閱讀總量,文章被引用總量,個人高點擊文章排名,點擊來源機構和國家,文章結構的點擊佔比分佈,個人H因子(有h篇論文被引用了不少於h次),在ResearchGate平臺被研究人員關注的數量及ResearchGate綜合指數;包括文章被閱讀總量,文章被引用總量,個人高點擊文章排名,點擊來源機構和國家,文章結構的點擊佔比分佈,個人H因子(有h篇論文被引用了不少於h次),在ResearchGate平臺被研究人員關注的數量,及ResearchGate綜合指數;

(4)ResearchGate平臺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可以與興趣相投的人建立論壇,討論各種感興趣的題目。ResearchGate的價值被國際多家權威媒體評價為“在數字時代下對研究傳播方式的突破性改變”,和“改變了科學家分享與發現研究的手段”。

“將全世界研究者連接在一起,並通過合作改變世界”,並推動了科學的開放與共享。


H因子

1.知道什麼是H因子嗎?

(1)H因子的物理含義可簡單的表述為:“有h篇論文被引用了不少於h次”。

(2)H因子又稱H指數,是美國物理學家Hirsch於2005年提出,用於“評價科學家的科研績效”。

H因子在短短几年時間內,被擴展用到期刊、研究團隊、大學、科研院所、學科、國家、基金和研究熱點等不同領域。

(3)不少學者認為H因子綜合衡量了論文的數量和影響力。

(4)H因子主要是一個影響力的判定參數,其特點是關注科學家發表了多少有影響力的論文。

若你的研究沒有一定的質量,沒有引起學界的關注和交流,無論你發表了多少論文,都無法獲得一個較高的H因子。H因子的測度有利於那些出精品的科學家,也可以發現哪些人是“灌水”者。

(5)英文文章的被引次數獲取現在常採用的數據庫有WebofScience,Scopus和Google學術等。

(6)當然,任一單一參數的評價都有侷限性,H因子的問題也很多。

(7)怎樣才能夠使你的文章被同領域的小同行專家所關注,提高你發表文章的H因子吶?那就是如何讓文章產生影響力,讓文章被關注!

提高中國優秀專家國際學術影響力的幾種途徑

提高中國優秀專家國際學術影響力的幾種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