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喜提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绿皮书》喜提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首先,恭喜《绿皮书》喜提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电影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而成,叙述的是1962年的美国,一名黑人钢琴家唐谢利,雇了一个白人混混托尼做司机,一路自驾南下音乐巡演的故事。这是影片的高明之处,将严肃的黑人平权话题,用一个相对轻松的公路片来完成,随着一步步南下,矛盾冲突不断升级,竟然摩擦出了不少爆笑的场景,硬是把严肃的种族主义玩成了高级喜剧片。

《绿皮书》采用了双男主的模式,你很难说托尼和谢利谁是更加突出的男主角。二者的角色通过种种细微的表现和细节刻画得极为成功,人物的一颦一笑、措辞动作神态甚至微表情都极其到位

体现托尼人物角色的细节:

白人托尼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有着自己的习惯:满嘴脏字,乱丢垃圾,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从他买通衣帽间女郎故意藏起客人的帽子这个细节,你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的人,他知道通过哪些小伎俩可以操纵别人,让自己和这个人攀上关系,不露声色,干净利落。

电影中,失业的白人托尼一开始也歧视黑人:去他家修理管道的黑人喝过水的杯子,被他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垃圾箱。可是生计所迫,为了赚钱,他做了钢琴家唐的司机,尽管唐是一个黑人。

《绿皮书》喜提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对家庭的爱和责任感——临行时向妻子写信的保证,说到做到,一路走来一路写,即使临近归家,他仍然在写最后一封信,自己亲自带回家,然而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他对妻子和孩子的想念和爱意。

在旅途中他为了保证演出顺利进行做了很多努力,因为他深知如果违约他就拿不到另外一半报酬,可是当最后一场巡演,谢利收到了大堂经理的歧视和侮辱拒绝演出的时候,当谢利说:如果你希望我演出,我会照做而托尼毅然决定带他离开的时候,整个影片达到了高潮:他已经不再把这份差事看成一份单纯的工作,谢利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亲密的朋友,哪怕损失酬劳,他也不会牺牲朋友的尊严,让他在一个受到歧视和侮辱的餐厅完成最后的表演。他真的拥有一个十分美好的灵魂。

体现谢利人物角色的细节:

《绿皮书》喜提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1、温和而坚定——让托尼归还顺走的幸运石、捡起随手丢出去的饮料杯、拒绝在受歧视的简陋茅房里如厕、在西装店受辱后仍然保持的得体微笑、坚持在餐厅用餐否则拒绝演出,然而看到朋友为难时愿意为了他而妥协,甚至为了让朋友在平安夜赶回家在旅途的最后一程冒着大雪亲自开车,所有这些都体现出谢利内心的强大和原则的坚定,和托尼的肢体防御不同的是,谢利展现给世人的,是自己的态度和勇气,正如提琴手奥列格所说:"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 "仅仅有天赋是不够的,想要改变人心需要拿出极大的勇气。

2、矛盾而孤独——在他温和高傲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无所适从的内心,他通过资历、天赋、头衔和举止礼仪来掩饰自己的脆弱,夜晚回到宾馆,奥列格和乔治在和美女们畅谈搭讪,而他则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喝酒,难怪他每晚都需要一瓶威士忌。当托尼播放黑人爵士乐,他问谢利,你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呢,他们是你们的人!(和他一样都是黑人)听到这里谢利沉默了,包括他在黑人旅馆时为了躲避同胞的搭讪和讥讽跑到酒吧结果被揍一通、在西装店被侮辱后当晚表演中琴声里狂怒的表达、以及从警局脱身之后面对托尼的责难愤怒地下车走进滂沱的大雨,他在雨中爆发了,他终于吼出了他的孤独、边缘化和自我认同的挣扎,白人上流社会假惺惺的尊重、附庸风雅的追捧和骨子里的歧视让他时常难堪,大部分黑人的境遇和教育背景又与他格格不入,甚至他无法公开的性取向,让他失去了妻子和家人,无人可以诉说,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奢华而虚空的城堡,

3."孤独"是影片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唐复杂的身份属性,是整部电影的核心话题。影片中有一场非常有力量的戏,唐站在自己的车边,看着农田里耕作的黑人同胞们,他是那样不同,茫然而无力。当谢利博士对着托尼大声喊道,我不够黑,不够白,不够男人,我是谁?作为黑人,他有着不同于其他黑人的地位,受到优待;作为黑人,白人只是在听他演奏时当成一个消费品,而下了台,他只是一个黑人,

"The World's full of lonely people afraid to make the first move"

"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诚然,人与人之间的巴别塔永远存在,或是因为种族,或是因为信仰,或是因为身份和地位。

但只有踏出第一步,才有可能改变现状。

心理阈值:(先提出一个让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这个条件也要高于自己的需求,对方拒绝之后,再假意做出利益让步,说出自己原来的想法,这时对方就更容易答应你的需求。因为在拒绝你以后你已经做出了让步,两人谈判就是为了达成共识,对方不便再驳你的意。 托尼与博士面试前,博士早就打听过托尼并已经想要他作为私人司机了,因为不确定才多叫了几个司机来面试。其体现在,前面的几个面试者没当场确定,而到了托尼则即可确定司机人选。

博士担心作为黑人或托尼家庭原因等,托尼不会跟着他,所以博士才有了这一段有意思的谈话。博士除了支付较高薪水,也希望司机作为个人助理、侍者,要求托尼洗衣服、擦皮鞋。托尼必然不会这样做,转身就走。博士叫住托尼,称赞托尼的能力。托尼想了想,觉得受到肯定,进一步还价,最终达成一致。

其实,博士只要求托尼作为助理按计划处理事情即可,没打算要托尼作为侍者。为了讨价还价,提出了些让托尼无法接受的条件。好让托尼有这个条件去拒绝反对,使托尼的心理接受阈值降低。如果博士直接说让托尼作为司机助理,托尼可能就只接受开车而不管行程安排,甚至不愿为博士开车。

影片中有一个关键道具,一块绿色的石头。

这块绿色的石头起初是托尼在一个小摊的地上捡到,恪守原则的唐要他还回小摊,他无奈答应。

但到了影片后面,绿色石头又出现了,不知道托尼使了什么把戏,而唐显然也知道托尼之前并未归还石头。这块被托尼称为"幸运石"的石头成了代表两人友情的符号,在片尾又出现在了唐的手上。

用一块小小的石头,就把人物关系交代得明明白白,且让影片更显得温情,实在厉害。

比石头更有力的是情书。

情书是贯穿全片的重要道具。

最开始,托尼的妻子要求托尼在旅途中给她写信,托尼不情愿,但还是写了,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他文词匮乏,写下的信不但语焉不详且错字百出。

唐见到托尼写信,出于自身的语言洁癖,就干脆代行其事,帮托尼完成。

于是,一封封辞藻华丽且情真意切的信就被送到了托尼妻子的手里。

影片最后,托尼妻子一句"谢谢您帮他给我写信"成为结尾,有力而隽永,温情满满,又自然舒服。

大圆满的结局与寄托 影片最终是全片的高潮所在,归乡途中遭受大雪,司机托尼已经筋疲力尽,为了实现对于妻子的那句"圣诞节回家"的承诺,他拼尽全力赶赴回家,但最终却体力不支,镜头跳转博士老板却开起了车,司机托尼却在后排盖上了老板的毛毯安睡。一句Merry Christmas二人的分离与旅程的结束未免让观众心生忧伤。

回到家中的博士在新年夜空无一人的孤独生活,他财富富足才此刻却缺失一切,反观托尼随缺少财富而全家祥和,此刻不免让观众对幸福有了全新的定义。影片尾声,博士手持香槟再次来到托尼家,这一次,他卸下了包袱,托尼一家也释怀了种族的歧视,大家完成了一场发自心底的和解。

这个电影看似讲的是种族平等,其实在更深层次,探讨的是身份认同,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我是从哪儿来的,我要去向何方,如何跟内心,跟环境,达成和解,获得认同。正因为此,对于从未经历过种族隔离的我们,仍能体会到电影那份直抵人心的力量,每个看似坚强的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不管什么样的人,人性中都有闪光点。人心看似深不见底的黑洞,其实有时一缕微光,就能彼此照亮。因为一趟旅程,他们超越种族,超越肤色,结下深厚的友谊,成为一生的朋友。——世间最美好的故事,不过如此。

收藏了几句台词,想和大家分享。

1.The world is full of lonely people waiting to make the first move

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

2.You never win with violence. You only win when you maintain your dignity.

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

3.Being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

成为天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勇气改变人们的心灵。

4.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

Whatever you do,do it a hundred percent

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

When you work,work.When you laugh,laugh

吃东西时,就像最后一餐那样享受

When you eat,eat like's last meal

文章内容选自公众号【意映翻译】【世界View】

《绿皮书》喜提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绿皮书》喜提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