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信物豐叢書之《紅色信豐》連載(十五):​蘇區保衛戰

蘇區保衛戰

國民黨信豐縣政權垮臺之後,其政府官員、軍警武裝和土豪劣紳,紛紛逃往白區,不少反動勢力在大塘埠結成團伙,試圖反撲。在駐贛國民黨軍三十四旅六十八團扶持下,由劉湘渠出任國民黨信豐縣縣長,同時在大塘埠重新設立縣政府,蒐羅大塘埠傅振道、小江陳鴻鈞、安息何愛平、正平邱道樞等反動武裝共1000 多支槍,並糾集“三南”和安遠等縣的靖衛團,以大塘埠為大本營,新倉、萬星、七里等地為前哨陣地,企圖趁紅色政權立足未穩之機,進攻蘇區,毀滅革命力量。

1930 年5 月至6 月,駐紮七里村的反動武裝時常偷渡到桃江北岸的花園、遊州堡、上井等地騷擾,放火焚燒蘇區民房達l000 多間。水東鄉蘇維埃政府也因經常遭敵騷擾而無法正常運轉,只好把機關駐地搬遷到城內北門街。水東反動勢力害怕革命的趨勢不斷擴大,蔓延到水東大片地區,竟不顧廣大群眾的反對,縱火將嘉定橋燒燬。這樣一來,信豐縣就形成以桃江為界,明顯分為紅區和白區兩大塊:桃江西北的城區、西一區、西二區和北區為蘇維埃區域;桃江以南的坪石、大塘埠、安息、小江為白區。雙方隔河對峙,壁壘森嚴。

為了保護蘇區廣大群眾的利益和鞏固紅色政權,桃江西北的蘇維埃政府在蘇區周圍的邊緣高山,如西一區的谷山、團嶺、寨腦,西二區的走馬壠、寶子山、石人山,北區的岐嶺、坳頭、天華山和城區的南山寺、古嶺上、獨股橋等地,設立瞭望哨,佈置眼線,密切注視國民黨的軍事行動。

1930 年6 月中旬,國民黨縣政府強迫與紅區接壤的正平、九渡等地區的群眾,以姓氏為單位組織民團兩三千人,分兩路進犯大小窩蘇區;一路從正平竹逕口進入大小窩、川風亭、塘背上等地;另一路從九渡水向棚子下、禾秋陂等地進攻。縣蘇維埃政府得到情報後,立即調遣縣遊擊大隊和赤衛大隊共100 多人,在西區農民群眾配合下,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有力地反擊敵人。首先出其不意地打擊九渡水一路敵人,然後揮戈南下,沿山腳抄竹逕口來斷敵的後路。正當敵人在大小窩團嶺焚燒群眾房屋時,赤衛隊、游擊隊突然前後夾擊。敵人沒有料到遊擊大隊和赤衛大隊的出現,於是被打得亂作一團,在峽谷中相互踐踏,倉皇逃命。這一仗俘敵十餘人,繳獲武器甚多。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第三天,縣蘇維埃政府組織游擊隊、赤衛隊和武裝群眾共3000 餘人,在縣軍事部統一指揮下,從竹逕口一直打到正平圩,勢如破竹,敵人無力抵擋,慘敗而退。一時間,正平、九渡地區的反動勢力不敢輕舉妄動。

7 月17 日,九渡靖衛團團總邱道樞經過多次密謀,到廣東始興借來數百支槍,連同他的反動武裝及當地民團共1000 多人向長安蘇區發起進攻。日夜堅守在寶子山、走馬壠高地的崗哨發現敵情後,當即發出信號。頃刻間,長安蘇區的赤衛隊、少先隊和農民群眾全部出動,分兩路把敵人包圍在長安松山背。經過一陣廝殺,斃敵12 名,繳獲長槍5 支、短槍2 支,其餘敵人狼狽出逃,使企圖孤注一擲的邱道樞賠了老本。

同月,國民黨信豐縣保衛團和第二區靖衛團,會同安遠歐陽龍反動武裝共400 多人槍,分兩路向城區進攻:一路從周灣壩;另一路從水南壩渡河。為安全起見,縣蘇維埃政府把政府機關撤到源和,工農武裝則埋伏在縣城周圍。當歐陽龍反動軍佔領縣城正洋洋得意時,游擊隊、赤衛隊伏兵四起,當場擊斃歐陽龍部下6 人,繳獲長槍17 支、短槍1 支,萬隆靖衛團排長王志祥被俘獲。這一仗給了敵人以沉重打擊,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8 月的一天,國民黨信豐縣長劉湘渠強迫1000 多白區農民,在“三南”靖衛團配合下,企圖到北區犀牛鎮壓革命。北區蘇維埃政府得知消息,立即組織農民武裝進行阻擊。當敵人行至天一宮時,迎戰的農民只有5 支步槍和一架4 人抬的鐵炮, 其餘數十個農民手上拿的都是梭鏢、大刀。他們憑著一顆保衛蘇區的堅強決心,在寨腳嶺向來敵開了一炮,打了一陣步槍,便操起大刀、梭鏢,如猛虎下山般地衝向敵人,敵人被這陣勢嚇到了,頓時撒腿就跑。

國民黨信豐縣當局見蘇區人民如此英勇頑強,屢次吃了敗仗之後更不甘心,更加瘋狂地向蘇區發起進攻。10月19 日,信豐縣靖衛團糾集東南鄉的反動武裝,聯合南康、大餘縣的地方民團,共約1 萬餘人,分別從南康、大餘、信豐,分三路向信豐西北蘇區大舉進攻。縣蘇維埃政府集中游擊大隊和赤衛大隊的全部兵力迎敵,西區曾人超指揮,北區李生榮指揮,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先打九渡來敵,後打正平一路敵人,取勝之後,分兩路在太平圍夾擊東鄉之劉殿鍾、黃成侖靖衛團,打得敵人丟盔棄甲,拼命逃跑。在搶渡竹橋河和桃江時,敵人慌了神,不少敵人被當場打死或淹死,來不及逃跑的敵人扔掉武器,跑到竹橋河橋下和沿河的竹林裡躲起來,結果被蘇區軍民發現,乖乖地當了俘虜。

國民黨信豐縣反動勢力遭到慘敗後,向國民黨贛州駐軍第三十四旅求援。1931 年1 月底,國民黨軍第三十四旅旅長馬崑派第六十八團從南康龍迴向信豐黃泥排進攻。蘇區軍民憑藉岐嶺有利地勢,頑強抗擊,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敵人無法從岐嶺進入信豐蘇區,繞道南康縣龍回窯下,沿信豐至南康的山逕南進,於2 月1 日佔領了信豐縣城。在強敵的進攻面前,信豐蘇區各級政府和幹部群眾,在游擊隊、赤衛隊掩護下,轉入油山、蓮蓬坑等山區,繼續堅持鬥爭。

敵人佔領縣城後,立即派出部隊進佔大小窩、黃泥排、犀牛、星村等西北蘇區,深入山區喊話,欺騙躲藏在山林中的革命群眾出來投降。騙局失敗之後,敵人改用血腥手段鎮壓百姓,殘害幹部群眾。在划水塘保衛戰中,蘇區人民不畏強暴,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赤衛隊和群眾斃傷敵七八十人。赤衛隊隊員李生保作戰勇敢,外圍失守後,在屋場內與敵人展開巷戰,擊殺多人後與敵人同歸於盡;游擊隊副隊長李生茗在掩護蘇區幹部群眾撤退過程中不幸犧牲;鄒興鉷夫婦齊上陣,丈夫犧牲後,妻子上陣殺敵,沒有武器就用耙子打敵人。划水塘保衛戰終因寡不敵眾,遭到敵人血洗,幹部群眾犧牲30 多人。與此同時,南區的細布崗村被敵包圍,赤衛隊堅守村寨,抗擊敵人,第一次打死敵人數名,當敵人第二次進攻時,赤衛隊又打死1 個敵連長和十幾個敵兵。敵人發狂了,向村寨發起強攻。細布崗終被敵人攻破,共有39 名蘇區軍民慘遭殺害,至今當地群眾還記憶猶新說:“國民黨在細布崗殺人三糞缸。”在敵人血腥的燒殺搶掠下,一部分鄉蘇維埃政府幹部潛入信豐西北部山區,以雉山為根據地,準備堅持長期的武裝鬥爭。在敵第六十八團支持下,國民黨信豐縣政府於1931 年6 月從大塘埠搬回信豐城,成立了反革命武裝警察大隊,下轄5 箇中隊,共400 餘人槍,以維護其反動統治,繼續鎮壓革命運動,報復革命群眾。

雖然信豐蘇區大部分被敵佔領,但是蘇區軍民仍頑強堅持鬥爭,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不斷打擊和擾亂敵人。1931年6 月的一天,國民黨警察大隊3箇中隊約300 多人前往大小窩圩鎮壓革命。他們剛剛駐下,正準備吃早飯,突然遭到游擊隊100 多人的武裝襲擊,這次戰鬥共繳獲敵人步槍50 多支、戰馬1 匹。8月的一天深夜,遊擊大隊4 箇中隊採用聲東擊西戰術,翻越城牆,襲擊駐縣城敵人。守敵從夢中驚醒,摸黑往東門逃竄。這次奇襲,繳獲敵人步槍300 餘支,子彈1 萬餘發,以及西藥藥品一批。同年冬的一天,信豐遊擊大隊為了奪回被敵人抄山搜繳去的修械所的槍支,聯絡南雄遊擊大隊,在龍回窯下伏擊南康縣靖衛團5 箇中隊,繳獲衝鋒槍6 支、步槍100 多支、手槍數支,奪回被敵人抄繳的幾十支壞槍。

信豐蘇區軍民英勇頑強,浴血奮戰,為保衛紅色政權,保衛土地革命的勝利成果和蘇維埃區域,做出了重大貢獻。比如肖牡丹烈士就是無數革命烈士中突出的一位。1930年5 月上旬,肖牡丹在中共信豐縣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縣委委員。6月,肖牡丹又擔任縣委婦女運動委員會書記兼縣蘇維埃政府婦女部長和縣婦女協會主席。

為了不辜負群眾的期待,肖牡丹兢兢業業,一心撲在婦女工作上。在她的精心組織下,全縣先後成立了西一區、西二區、南區、北區、城區5 個區婦委會和64 個鄉婦女組織,組織了45 個洗衣隊、17個慰勞隊、6個宣傳隊。各級婦女組織廣泛發動婦女參加反帝反封建鬥爭,宣傳婦女解放,廢除買賣婚姻、實現男女平等,信豐的婦女運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1930 年12 月,當得知自己的丈夫、時任贛南肅反委員會主席曹景祥在贛縣韓坊壯烈犧牲的噩耗時,肖牡丹萬分悲痛。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消極下去,相反,她化悲痛為力量,毅然服從組織決定,繼續在油山一帶走村串戶,堅持游擊戰爭。她利用空閒時間,教游擊隊員和群眾唱《國際歌》《送郎當紅軍》《共產兒童歌》等革命歌曲,不僅豐富了大家的政治、文化生活,還鼓舞了大家的革命鬥志,為鞏固和發展信豐蘇區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肖牡丹因此被婦女們稱譽為“我們的知心姐姐”。

1932 年4 月的一天,肖牡丹不幸被捕。每次審訊時,她都對敵人怒目而視,絕不屈服:“共產黨人都是硬骨頭,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敵人問她:“你為什麼要加入共產黨?”她昂首挺胸,鏗鏘回答:“為了受壓迫受剝削人民的翻身解放!”無論敵人使用何種酷刑,她都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1932 年5 月的一天,肖牡丹從容地走上刑場,臨刑前,視死如歸,神態自若,在信豐黃泥排英勇就義,年僅28 歲。

(來源信豐縣委黨史辦莊春賢 著:《紅色信豐》,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