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下半部,經典名句彙總(五)陽貨篇

1.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2.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3. 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3.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 子曰:由也,女(汝)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愚蠢)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放蕩不羈)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被傷害)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說話尖刻)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鬧亂闖禍)

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狂妄)

5. 子謂伯魚曰: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6.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7. 子曰:鄉原(通“願”),德之賊也!

鄉:鄉黨,古時候是普通社會的通稱;原:通願,老好人。鄉原,指鄉黨中的原人老好人,貌似好人,實為與流俗合汙以取媚於世的偽善者,欺世盜名,似有德實害德。

儒家極為反對的一種人,斥責為“德之賊”,說明《中庸》絕對不是“騎牆”和“和稀泥”。

8.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說話做事一定要有準確的依據,不能“據說”!)

9.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有修養的人不會患得患失,更不會為了不失去而不擇手段。)

10. 子曰:……古之狂也肆(放肆,不拘禮節),今之狂也蕩(放蕩)。古之矜也廉(難以接觸),今之矜也忿戾(蠻不講理)。古之愚也直(直率),今之愚也詐(狡詐欺詐)而已矣。

11.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2. 子曰: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德經》有類似的說法:“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令而常自然”)

1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14.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音,SHAN,意,毀謗)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音,JIAO,意,竊取)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音,Jie,意,用言論攻擊別人的短處或揭發別人的隱私)以為直者。

15. 子曰:………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