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历史也有它的温度

“读史使人明智“。然而””谈及“历史”这两个字,大部分人的直观感受可能是:布满灰尘甚至蛛网的发黄的故纸堆里,那些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字组成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即便当时发生在炎热的夏天,却感觉不到温度;即便满纸血腥,却能很平静地继续翻看下一页。“历史”,似乎天然自带冬天属性,冷冰冰是它唯一的特征,即便是鸿篇巨著《资治通鉴》,对普通人来说,也是敬而远之的多。因此,更加“温暖“、更加接地气的《历史的温度》这本书,能得到众人的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原来,历史也有它的温度

图书封面

张玮是一个传统的媒体人,曾任大众科学杂志《新发现》的主编,但却始终对新媒体保持了较高的热情,他所创立的微信公众号“馒头说”,粉丝和质量和认同度都非常高。《历史的温度》这本书,就是他将发表在“馒头说”上的文章,用传统纸媒方式精选结集而成。《历史的温度》分“人物篇”、“逸闻篇”、“战争篇”三大部分,而贯穿整个篇幅的,只是两个词:一是“真实”,二是“温度”。

历史的“真实”

历史的“真实”,表现在对历史事件真相的充分尊重里。

对于历史事件来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这些要素,对每一个细节的考证,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只力求还原真相,这是最基础的“真”。《历史的温度》里, 这种“真实”,从《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否存在》里王振铎和冯锐利用不同原理对古书中“地动仪”进行复制的探索中,到《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中以一种轻松笔调对历史细节的描述里所体现的那种历史沉重感和《“汉奸将军”的自我救赎之路》、《血战台儿庄》里对国民党抗战事实的认可态度中,再到《孙杨为什么会被别人质疑“服药”》里对负面新闻的理智分析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张玮引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揭示了一个最核心的思想:尊重、直面真相,才能真正成长、强大,也才是对历史、对民族最大的尊重。

历史的“真实”,还表现在对历史人物的多面化的认知中。

《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让妇孺皆知近乎神一样存在的爱因斯坦走下神坛,让我们认识到,原来,万人敬仰的科学家也有不自信、无法保持对婚姻的忠诚、不被信任等“问题”或烦恼;但即便如此,爱因斯坦依旧是世人心中伟大的物理学家。《爱迪生的侧面》让读者了解到了“发明电灯”和“普及电灯”的区别,通过描述爱迪生与摩根、特斯拉之间的分分合合的“黑历史”,让这位“发明家”从高高的雪山顶上走向人间;但即便如此,爱迪生依旧是那个“点亮全世界”的人。而《“上海皇帝”的正面与反面》,则让读者在了解杜月笙机敏、睿智、儒雅的同时,也看到了他躲在阴影里的残酷、贪婪和血腥,人性的两个极端,如此矛盾地重合在同一个人身上,让读者对“看不透的人性”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更高阶的“真实”则表现在对历史的客观评价里。

充分尊重人物或事件所处的时间、阶段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当时的认知,这是任何评价必须遵循的前提;除此之外,任何跳出当时历史环境的“上帝视角”,都不是客观和公正的。对于这一点,张玮有充分的认知。比如在《五个小故事,重新认识这个“卖国贼”》里作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当时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换个人来,是否能做得比李鸿章更好?”这个问题发人深思。而在《一场“耻辱海战”的背后》中,作者有基于事实的描述——马尾海战之后“法国完全控制了我国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峡的制海权”,但也立足当时的历史背景抒发了自己的观点——中国海军全军覆没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军人表现出的那种气势和魄力,才是我们这个民族在后来的各种逆境甚至遭遇灭国危险时,一直坚持到底赢得最后胜利的底气和基石”。这一评论,既没有一味批判中国海军的落后和失败,也没有任何粉饰的胜利,而是在冷静客观地描述事实的基础上,适度升华了立足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民族自尊和自强的情感,因而读起来也特别有感染力。

历史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首先表现为对女性命运的悲悯。

居里夫人,海蒂·拉玛,阮玲玉,珍妃,是张玮笔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女性人物。

写居里夫人,不仅写她艰难伟大的科研之路,为她所受到的不公待遇鸣冤;也写她有失理性的坎坷感情,对郎之万无担当无作为的谴责溢于言表;更写她在战争期间放下过往的勇气和利用X射线救助了数十万士兵的高尚人格,言辞之间钦佩之情自然流露。

写海蒂·拉玛,不避讳描述作为演员的主人公利用美貌的优势所取得的成就,但更着墨于她“保持好奇心,愿意探索研究新事物的精神”,称她在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探索和贡献,“值得被铭记至今”。

写阮玲玉,通过描写她与张达民、唐季珊、蔡楚生之间的情感纠葛,对女主最后的命运发出控诉的质问:“做一个新时代女性,真的要拿生命来换?”字里行间是满满的惋惜。并且,作为一名男性,张玮尤其难得且清醒的对处于男权社会的女性处境,有着深刻的认知和反思,“在感情和婚姻问题上,社会舆论对男性的宽容度,要远高于对女性”。

写珍妃,则写被特定大时代洪流所裹挟的个人,即便身在帝王家,也无可逃避的无法掌控命运的无力与无奈。

在写这些女性人物的时候,除了言语之间深深的悲悯,张玮也非常明显地表达了女性该有的价值取向:“这固然是个看脸的时代,但能被永远记住的,肯定不仅仅是容颜”;因为除了容颜,女性还要“更自信,更勇敢,更坚强!”

历史的“温度”,还表现为对小人物的关注。

《让“二战”美军痴迷的“东京玫瑰”》里关注的是单个“小人物”的命运:主人公户栗郁子没有显赫的家世,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引人入胜的事迹,有的只是一个被战争大背景裹挟的弱女子,因着多次的偶然而度过了艰难坎坷的一生。《“一战“,被遗忘的14万中国人》则关注了一群“小人物”的壮举:“一战”中在异国他乡抛头颅洒热血的14万中国劳工,在那个风雨飘摇,“弱国无外交”的年代,这群“小人物”用自己的汗水甚至生命,彰显了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悲悯乃至悲壮的笔调,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更加珍惜现在没有硝烟的幸福生活。

历史固然真实,但或许从来都不冰冷。《历史的温度》这本书告诉我们,历史的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或曾朴实无华,或曾鲜衣怒马,又或曾默默无闻,或曾慷慨激昂,但正是这些形色各异的过往的人们,共同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分子。当时,当下,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如何去争取或成就自己的使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温度”,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