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建法師:觀心修六和 實行乃慈航

轉自嶧山興國寺

妙建法師

居士:“請問師父,為什麼弟子之間不和合,會導致師父身體折壽啊?”

師父:“這就像父母養了幾個孩子,孩子們每天吵鬧,忤逆不孝,那你說父母是長壽還是短壽啊?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自己還會矛盾,更何況這麼多不同的人走到一起。眾生的知見和習慣生活不同,就會產生磕碰。

佛教為什麼講六和敬?因為團體就不容易凝聚到一起。千人千面孔,讓他們和合,得達到多大的高度自律啊。關鍵是凡夫達不到,都是自己的知見多。部隊都是執行鐵的紀律,就按制定的去執行,這就是方法。佛教既不是行政命令,也不是硬性規定,而是靠自覺。但眾生都不自覺,佛教就依戒律,以戒為師。如此簡單,豈用參乎?”

居士:“那為什麼大家做不到呢?”

師父:“因為業力衝突。你的業力和理性的東西是牴觸的,身上的眾生沒有被超度,不調順,紊亂。調順好了就會言行一致,自己表現的就高度自覺。有德行的人自律很強,而下層的人毛病就很多。品類不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妙建法師:觀心修六和 實行乃慈航


居士:“那如果想超度身上的這些眾生,達到自律,如何修行呢?”

師父:“天台宗講,佛法太高,眾生太多、太廣,唯有心法。心法是心要,攝心、觀心,這是下手處。《華嚴經》上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佛眾生就是講的這三個法,心法又難明,但還必須得明,所以先觀心和攝心。佛法叫心地法門,你先攝住自己、管住自己,看自己是不是如理如法,而不要去管別人。你有那個德行,別人自然願意聽,沒有那個德行,管了還惹別人煩。既然眾生都是這個德行,與其管別人,不如自己自律,先修自己。人人都自律了,就不用別人再管。關鍵是現在人都不自律,還都想管別人、修理別人,這就是眾生的毛病。

天台和密宗的教理都是配起來的,顯密本來就是一體。‘顯’的密義透了就是密法,‘密’是把這些種種密義程式化、規範化和儀軌化。學了天台教,再看藏傳佛教的見地、境界以及做法,並不及漢傳的體系。法理、法理,真悟透了,‘理’即是‘法’,‘法’即是‘理’,經教通了就是法,理法一如嘛。性、相、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這是‘十如是’。如是、如是,佛法的高度境界入進去真是太妙了!修行之美、修行之樂、修行之善,善哉大樂道,清淨真莊嚴,真善美啊!

佛法是富貴之道、超凡入聖之道、王者之道,豈是小根性的人能學的?過去的高僧大德都是帝王師,德行很高,而現在人光搞學問了。修行的境界太高,一層一層的,大家該修、該練和該實踐的東西太多了。入好境界、善境界,還得入壞境界;入佛境界,還得入魔境界。入魔境界的時候那得是菩薩示現,凡夫則不能用。《華嚴經》上講,佛菩薩度眾生會示現各種相,但內裡都是大菩薩境界,凡夫認識不到就很難理解。我們煩惱還斷不了呢,就想去玩煩惱,最後只會被煩惱所害。三層境界,你得一層一層得進,發大精進心,根機高了一生就能完成,這就太划算了。”

妙建法師:觀心修六和 實行乃慈航


居士:“師父,觀心是坐著觀自己的念頭嗎?但當兩個人吵架或衝突時,馬上就要起嗔恨心。遇到境的時候,怎樣才能管住自己的心,不讓它起負面情緒,而往善的方面轉化呢?”

師父:“佛法八萬四千法都是對治不同的眾生,你要找到契合自己的修法,既感覺舒服、得心應手,又實用的法,長期一門深入下去。專持咒、專唸經、專拜懺等等,都是一個進入的法門。佛教講,千法萬法就是心法,管住你的心為妙,觀心最重要!一切法最終還是攝心,心都攝不住,其他的根本談不上。因為凡夫眾生的毛病要麼昏沉,要麼妄想,所以你要時時了知自己想的是什麼,不要讓它妄想。

理上看看都能明白,但還得有個切實可行的法來貫穿、踐行和印證你的理,最後再徹證這個理,實踐它可是一輩子或多生的事。很多人都是眼高手低,不肯實踐,不肯老實,不肯篤行。因為心是無相的,看不見摸不著,直接觀心抓不住,所以不如先從‘有’上抓。‘有’就是持咒、唸佛、唸經或者拜懺等等。我們傳的三個咒子,還有地藏寶瓶財氣法,這麼多的法都可以入啊。通過這種方法是讓你先管住心,從而悟那個無相的心道(心就是道),你才能逐步地開明心地,然後明心見性。修行如此簡單,就是不肯老實。人的內心都是不安定的,凡夫沒有一個老實,能調御自心的人才是法王,所以佛稱為調御丈夫。調心自在,才能觀自在啊。‘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教誡不可過多,實行才是慈航。”

妙建法師:觀心修六和 實行乃慈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