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溫病條辨》褒貶不一,《溫病條辨》到底算不算中醫四大經典之一,你是如何看待這本書的?

用戶68736147


目前,一部分人把《溫病條辨》看做中醫四大經典之一,而大部分人認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中醫四大經典,目前也存在一定的爭議。

《黃帝內經》是早期中國醫學的理論典籍。世簡稱之為《內經》。也被稱為“醫書之祖”,也是一部養生的寶典。可見它的地位也不可置疑的。

東漢末年南陽人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不僅為診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證綱領和治療方法,也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規範,創立了六經辨證體系,奠定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原則。為後世醫家奉為經典。《金匱要略》也是源於《傷寒雜病論》,古今醫家對此書推崇備至,稱之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治療雜病的典範。

《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三卷,原題秦越人撰,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理、營衛、腧穴、針刺等基礎理論,同時也列述了一些病證。《難經》全書內容簡明扼要,辨析精微,在中醫學典籍中常與《內經》相提並論。

《神農本草經》,又名《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撰者不詳,“神農”為託名,《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是我國早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第一次系統總結,歷代被譽為中藥學經典著作。

而《溫病條辨》,是清代吳瑭(鞠通)著,為溫病通論著作。該書在清代眾多溫病學家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完全獨立於傷寒的溫病學說體系,創立了三焦辨證綱領,為溫病創新理論之一。在溫邪易耗傷陰液思想的指導下,吳鞠通倡養陰保液之法,並擬訂了層次分明的溫病治法方藥體系,故《溫病條辨》被稱為清代溫病學說標誌性著作。《溫病條辨》有多種現代校點本,以道光十六年(1836年)刊本為底本,2007年張志斌以嘉慶十八年(1813年)問心堂初刊本為底本校點出版,收入《溫病大成》一書。

不管大家認為《溫病條辨》是不是中醫四大經典,但是都會認可它的巨大價值,其實這就夠了,何必在乎名分呢。





唯佰康劉巖


作為溫病學派的代表作,它是對《傷寒》熱病的繼承和發展,應該被列為四大經典


中醫鄭進教授


不算,太多漏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