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魏徵死後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讓他名聲受損?

談及千古君臣典範,魏徵和李世民一定榜上有名,這兩位一個犯顏上諫,另一個則廣開言路,從善如流,君臣相得被後人引以為美談,在英主賢臣的配合下大唐也迎來了“貞觀之治”的盛世。

為什麼魏徵死後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讓他名聲受損?

貞觀十七年魏徵病逝,對於這個經常給自己提意見的老臣,唐太宗十分惋惜的對大臣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度,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其懷念之情溢於言表。

為什麼魏徵死後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讓他名聲受損?

(但魏徵剛死,屍骨未寒,唐太宗就迫不及待的推到了他的墓碑,這是怎麼回事兒?)

但您可曾知道在魏徵死後我們口中這位“虛心納諫”的唐太宗卻驟然翻臉,他不但歷數魏徵的罪過,甚至還推倒了自己親手為他所寫的墓碑,大有把魏徵打倒搞臭的架勢。

這是什麼情況?唐太宗不是非常信任重視魏徵麼?為什麼魏徵一死這翻臉比翻書還快?

為什麼魏徵死後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讓他名聲受損?

(李世民也搞過些陰謀手段,比如喊尉遲恭做假證,他好殺了無辜的大臣唐儉)

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積怨已深。

雖然對魏徵很信任,但李世民也非常厭惡魏徵,這其實也不奇怪,畢竟要有人天天在你耳邊嗡嗡,一門心思給你挑錯,咱們估計也會把他煩到骨子裡,但李世民卻都忍了下來。與我們想象中溫文儒雅、從諫如流的唐太宗不同,馬上奪得天下的李世民有著武人的熱血和衝動,實際生活中的他性格非常火爆。

當年吏部尚書唐儉曾經和李世民下棋,但唐儉太過耿直竟然和李世民爭論了起來,這本來是大家一笑而過的小事,但太宗卻不依不撓,先是把唐儉貶到外地去當了個小官,接著還不解恨的要尉遲恭給他作偽證,說唐儉曾經侮辱過他要將他殺死,幸虧尉遲恭剛正不阿,在上朝時斷然拒絕作偽證這才保住了唐儉的一條小命,可見惹唐太宗生氣也是要死人的。史書記載李世民怒氣衝衝的罵魏徵是“田舍漢”,還說遲早要找個藉口殺他,這可不是開玩笑,如果不是長孫皇后勸諫,我估計李世民還真的會弄點小手段把魏徵給搞死。

雖然也忍不住想殺人,但李世民終究忍了下來,他之所以要像個受氣包一樣接受魏徵的批評其實也就只有一個目的:成為被後世歌頌的一代明君。

為什麼魏徵死後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讓他名聲受損?

(玄武門之變的壓力督促著李世民去當一個好皇帝,所以他才會對魏徵的勸諫言聽計從)

李世民比任何皇帝都迫切的希望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因為他得國不正,大唐的第二任皇帝本應當是他的大哥李建成,但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大哥建成和三弟元吉,又帶著兵逼迫李淵才當上的皇帝,所以登基後的李世民極度渴望能洗刷這段不光彩的歷史,他不惜插手史官,篡改歷史,把自己寫成了白蓮花的同時竭力給大哥李建成潑髒水,但這種方法終歸治標不治本,所以李世民選擇了當一個好皇帝,做出一番光輝燦爛的事業,這樣後人自然對自己會更寬容。

正因為如此,魏徵罵他罵的越難聽李世民越高興,他不但虛心接受了魏徵的意見,還給他加官進爵,魏徵生前做到了光祿大夫、太子太師,並被封為鄭國公,死後更是極盡哀榮,太宗得知魏徵的死後失聲痛哭,他免朝五日,親自給魏徵撰寫墓碑歌頌他一生的功績,還將自己的女兒衡山公主嫁給了魏徵長子魏叔玉,同時把這個原本是太子黨羽的魏徵列入凌煙閣,排行第四。唐太宗知道魏徵這人雖然嘴臭了點,但確實是真心為了他,為了這個帝國好。—“後數日,太宗夜夢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時年六十四。太宗親臨慟哭,廢朝五日,贈司空、相州都督,諡曰文貞。給羽葆鼓吹、班劍四十人,賻絹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

但這樣的忍耐,終究帶著氣,畢竟被人批評並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更何況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皇帝?而這時候屍骨未寒的魏徵又搭上了兩件要命的事,這也徹底改變了他在太宗心中的形象。

第一件事就是侯君集造反案和太子太師杜正倫低情商案。

為什麼魏徵死後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讓他名聲受損?

(唐太宗和侯君集,侯君集在玄武門事變中表現極為出色)

侯君集是誰?評書小說裡把他描寫成了一個輕功天下無雙的神偷,歷史上的侯君集很早就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算是秦王的嫡系,在玄武門事變中表現極其出色,但受限於能力,侯君集在貞觀中後期抑鬱不得志,對朝廷和皇帝經常有些怨恨之語,而太子李承乾因性格乖張害怕被廢黜,這兩個失意人便勾搭在了一起,在侯君集的挑唆下他們還妄圖謀反,可惜還沒等採取行動便事情敗露,李承乾被廢,侯君集被殺。

為什麼魏徵死後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讓他名聲受損?

(由於腳有殘疾,性情乖張的太子李承乾竟然勾結侯君集打算謀反)

杜正倫是誰?他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師,由於李承乾不聽話,李世民叮囑杜正亂:我兒子身有殘疾這都是不算什麼,但是這小子的親信朋友都是些流氓無賴怎麼能行?作為老師你要好好規勸,如果他不聽教導你就來跟我說。

結果杜正倫同志嘴裡答應的好好的,轉頭就把太宗給賣了,他把皇帝說的話一五一十的告訴太子以作警示,李承乾很生氣啊,老爹你怎麼能這麼說我,於是上奏摺給自己辯解。唐太宗更生氣,我是讓你跟我說,你跟太子說幹嘛?杜正倫回了一句讓我們啼笑皆非的話:我把陛下的話轉告太子好嚇嚇他。

太宗大怒:你這老師是怎麼當的!一怒之下將杜正倫貶到了海南去曬太陽,這事還沒完,後來李承乾謀反失敗後還查出來他曾經派侯君集送金帶給杜正倫,你杜正倫和造反也有關係?海南也不用待了,去越南吧!

為什麼魏徵死後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讓他名聲受損?

(推薦的侯君集和杜正倫都有問題,這讓唐太宗對魏徵極為不滿)

而侯君集和杜正倫這兩人正是魏徵極力推薦的人物......好嘛,你推薦的將領造反,你推薦的太子老師不但教導無方(魏徵還說杜正倫和侯君集有宰相之才)還把皇帝給賣了(更關鍵的是杜正倫也和造反有不清不楚的關係),而且你魏徵還建議讓侯君集掌控禁軍兵馬(魏徵嘗薦正倫及侯君集有宰相材,請以君集為僕射,且曰:“國家安不忘危,不可無大將,諸衛兵馬宜委君集專知。”),難不成你魏徵也和太子有見不得人的事情?

兄弟反目、庶子奪嫡、讓父親退位是李世民一生的陰影,所以他對宮廷政變,骨肉相殘極為看重,魏徵攤上侯君集和杜正倫這麼兩個豬隊友,再加上自己平時也從不謹慎行事,還推薦侯君集掌控兵馬,這就不得不讓讓李世民懷疑魏徵和太子等人是同黨。

為什麼魏徵死後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讓他名聲受損?

(褚遂良)

第二件事便是魏徵把自己寫給太宗的許多奏章都交給了史官褚遂良。

為什麼魏徵死後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讓他名聲受損?

魏徵這種行為就是讓這些文章流傳下去自己好名垂青史。

在唐代“漏洩禁中語”(朝廷禁密,且擅自宣洩於外)是不小的罪過,而魏徵把文章交給褚遂良博取名聲更是觸碰了李世民的逆鱗,這就說明魏徵勸諫的目的極不單純,不然你為什麼把這些文章寫進史書?本來捱了罵不爽的李世民還自我安慰:魏徵是為了我好,為了這個國家好才忠言勸諫。現在看來這小子是裡子面子都想要,高官厚祿拿了,皇帝罵了,現在還想要青史留名,名垂千古?你名垂千古也沒什麼,何苦把我牽扯進去成全你的名聲?再說這些奏章裡李世民都是個什麼形象,皇帝做了錯事(可能是許多),魏徵勸諫,太宗不聽,魏徵接著勸諫,兩人扯皮,太宗接納意見,正面角色自始至終都是他魏徵啊!對於一心想當堯舜的李世民來說這能忍?李世民會不會這樣想:從始至終這小子就是為了以直取名,他看透了我想當一個好皇帝得想法所以才故意裝成一副大公無私得樣子,此人根本就不是忠臣!

被欺騙的憤怒和羞辱讓李世民失去了理智,於是才有了文章開頭的這一幕:暴怒之下的唐太宗將他親手為魏徵撰寫的墓碑推倒,魏叔玉和公主的婚事也告吹。魏徵生前備受信任,死後卻慘遭墓碑推倒、名譽受損。

但唐太宗終究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親征高句麗時戰事不順,太宗喟然長嘆:如果魏徵在,一定不會讓我打這場戰。於是他派人祭祀魏徵,告慰他在天之靈,同時又把墓碑給立了起來,魏徵如果是地下有靈也會感到欣慰吧!

作者:雨目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