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期間看我都做了什麼?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也影響了所有人的工作和學習狀態。讓大家不得不長時間的待在家裡,一時間,所有人都體驗了“宅”。

在這個期間,我也經歷了一次蛻變。

應該是這麼多年以來,被動和主動並行的第一次讓時間慢了下來,開始梳理過往的積澱,開始試探著朝另一個方向邁出了第一步。

3月12日我在千聊平臺講了人生中第一堂課,時長44分鐘,我選了一個比較細分的課題:市場調研,這是我從事了10年產品研發工作但又一直缺失的環節,是的,我講這門課不是因為我是專家,而是我需要學習,通過看各種資料和進行專題學習後,我總結出來了1萬2千字的文稿,我堅信“分享是掌握知識最有溫度的方式”,就這樣有了我的講課首秀,但我只是有限的分享給了我建的學習小組裡。

疫情宅家期間看我都做了什麼?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始。

28號我在微信視頻號上發了第一期內容,視頻號名字叫“V姐商業乾貨”,因為跟我的微信名發音比較接近,我最終定了這個名字。

疫情宅家期間看我都做了什麼?


在視頻號裡,我以一分鐘的短視頻,給大家分享商業、職場知識點,用我的所學所看,轉化成現在正時興的短視頻形式呈現出來。

在這40多天裡,我在千聊講了兩堂課,發佈了17期短視頻,學完了4門專題課程,每天看市場研報,看別人優秀的文稿,為了方便梳理和記憶,開始學習製作思維導圖,不過剛開始做的都是這樣的。

疫情宅家期間看我都做了什麼?


我發現不管是自己觀看還是別人理解都會形成認知障礙,看到有網友說:思維導圖都是給自己看的。

我琢磨著一定要打破這個怪圈,於是我開始想辦法提升思維導圖,偶然發現導圖還可以做成豎版的,而且重點標註和視覺效果上都更加清晰,於是開始嘗試把之前的導圖進行改版,邊做邊學,現在的導圖也耐看多了,已經發布到“V姐商業乾貨”的公眾號,方便大家閱覽保存。

疫情宅家期間看我都做了什麼?


有時候,為了做出一期短視頻,我會集中閱讀關於這個領域的幾十篇長文章,通過思維導圖初稿抓取重點,然後再抽絲剝繭,形成精煉的豎版導圖,總結成400字的文稿,最後形成1分鐘的視頻,呈現在大家面前。

那些在以前我看不懂也不關心的數據和經濟專業術語,那些大段大段的文字,在一個用慣了圖形思維主導的設計師大腦裡,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裡,我覺得也變得格外親切了。

從知識點理解、梳理、寫稿、製作思維導圖、視頻拍攝、後期剪輯,公眾號和其他平臺的發佈等等,都是我一個人完成,這個過程既煎熬又令人興奮。

煎熬的是我在開始一段新的路程,所有的事物對我來說都是新的,我要學的東西還太多,深感時間不夠用;令人興奮的也是我每天都在學習新的知識,我的大腦異常亢奮。再加之個別作品小有收穫,也讓我更加有動力。

疫情宅家期間看我都做了什麼?

視頻號目前還處於灰度測試狀態,並未向所有用戶開放,數據來看對於新手還算不錯,而且還在持續增長中,新發的兩篇內容估計在本週末也會有明顯增長。

疫情宅家期間看我都做了什麼?

有四篇在微博上的閱讀量也過了2萬,其中一篇還過了10萬。

視頻號發出之後有不少朋友加到我微信請教視頻號製作和運營的問題,他們覺得我背後應該有一個團隊吧,當知道都是我一個人完成時驚訝不已。

在這裡,我想給大家分享另外一個小故事。

在我高二選文理科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選了文科,因為理科不好,自認為文科是我唯一出路。

一次和別人的聊天中,說起我選了文科的事,那人問我:為什麼選文科啊?

我答:因為我理科不好。

他用再平實不過的語氣說了句:那就應該選理科

我頓時有點懵,以至多年之後每每回想到這句話,都像窺見了心底的那一點微光

雖然這句話並沒有改變我當初的選擇,但一直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的認知。

很多時候,我們都說要做自己擅長的事,這樣能換來更多的認可和價值。

但人生其實就是無數個體驗的瞬間,我們可以選擇擅長的事單點擊穿,也可以把人生看成一個圓,看看哪裡凹陷,再慢慢讓其飽滿。

這也是為什麼,我願意去做我12年設計生涯以外的事。那些數據,那些專業術語,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那些深夜還在堅持看資料、畫導圖、寫文稿的“熬”,在我看來,都是我當初選擇放棄的“理科”。

我想,所說的人點亮人,當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