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馥郁满园

大丰日报记者 胡勤荣 实习记者 胡城颢

地处里下河地区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三圩,在大丰西部。这里河流纵横、沟网密布,兴盐河、串场河、斗龙河将这片土地围成三角形,赋予其水之灵秀。创办于1919年的三角圩国民学校,枕紫云山麓,撷水之菁华,百年弘道,博取日新。2016年,守拙、柔情、坚韧、执著、透明、淡泊、豪迈、齐心、公平、包容之水形成的“善水文化”,汇入新教育实验之泉,圆融如一,渐至丰饶,构建起教育的“理想园”。垂拱众流安,大美而不言。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三圩小学,人们感受着那股清新自然的成长气息。做一根思想的苇草,晕染开独特的水光之美,上善池里,水波荡漾,莲叶吐绿。

桂花树下,书声琅琅,接力“似水好少年”

菁菁校园,水韵天成。一棵老桂花树,在清源楼和汇源楼之间。再见它时,六(2)班的姜梦琪格外欣喜:“在无数的浅红和深绿里,我嗅到了花开的味道,哪怕隔着口罩。”她感谢桂花树的陪伴:爷爷上学时,它在;爸爸上学时,它在;自己上学时,在树下读《水乡歌》,看《水孩子》。桂花树又何尝不感谢这些水孩子。他们在校园读书节、艺术节赏桂、写桂、画桂、吟桂、演桂,多少欢声笑语爬上密密的年轮。这棵活化石,在“善水”的校园里,浸染水韵,习染勤奋,濡染书香,见证着一个个“水精灵”,快乐地长成“似水好少年”。

新教育,馥郁满园

学生在读书交流

获得一枚水精灵徽章,就是一次新的出发。“文明、勤学、爱心、守纪、安全、节俭、勤劳、卫生、体艺、创新”,十类水精灵的评比,让所有孩子都能找到归属。“我特别爱画画,虽然没有上过培训班,但是给我一张图,我能画出95%的相似度。”五(1)班的班长庄心怡是个阳光自信的女孩,好学上进的她有过考“76分”的尴尬。“老师没责怪,但拖了学习小组的后腿。”这以后,庄心怡通过“学习单”,经常和学习伙伴问一问、考一考、研一研,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重拾了学习的信心,成为耀眼的“勤学水精灵”。

“我不能怯弱,要向水孩子汤姆一样正直、勇敢。”体艺原本令四年级学生奚梓桐很头疼,但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她鼓起勇气参加了学校兴趣社团,在成长共同体中锻打自己。学校举朗诵比赛中一等奖、全区中小学生“三独”比赛独舞一等奖,奚梓桐在收获成长乐趣的同时,也更加明白,以水为志,百折不挠,方能昂扬向上。达成全部水精灵,申报“似水好少年”,是撬动,是驱动,是自我的超越,是理想学生的乡土诠释。而学校,以善水文化整体建构学生发展的多元空间,在时间、空间纬度优化学生成长设计和路径,这一路,莲花绽放。

“好喜欢‘水精灵’卡通,一滴水,却有闪亮的大眼睛,小巧的嘴巴,轻盈可爱。”10岁的沈致澄喜欢跑步、看书、听音乐、拉二胡,课余生活多姿多彩,一如小水滴奔跑的姿态。在他眼里,成长就像小水滴的旅行,只要出发,一定会遇到美丽的田野、翠绿的草原。滴水成河,随着稻香河流一起奔跑,为了自己的人生鲜艳上色,回到最初的美好,这是以“稻香”命名的一个中队的愿景。在这里,绘班徽,诵班诗,唱班歌,一个个生命个体在宏大的背景下逐梦远行,契约意识、合作精神水润无声。我们欣喜的是,善水之舟上,“晨露、小荷、阳光、浪花”,一个个成长共同体风帆正劲。

上善池畔,静水深流,涵养“水品好教师”

“善水有道,育人无痕。”巨大的校魂石静卧在一进校门处,似在聆听斗龙河悠悠的水声。水品即师品,水之道乃师之道,在三圩小学,铸水品师魂是一种常态。“一言一行,我秉爱为源,以心润心、以情怡情、以智激智,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个生命的需求。”在安静和从容里,创办高质量的水乡教育不再是誓言,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撑的,是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润物无声、滴水穿石的思想硬核。

“如果教师不能充满激情地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不能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存在着一种缺陷。”40年,书写乡村教育芳华,这是老教师李乃安。读书,写随笔,关注孩子心灵成长,面对新教育,他这样行走。他更呼吁,要时刻思考拯救乡村文化,教育孩子不忘乡村,立志长大后改变乡村。以爱之名,一直在路上,这路上,王海迪老师有汗水的浸透,也有泪水的滑落。她潜心课堂教学,裸备、磨课、反思、问策、拾遗,一次次熬白了窗外的月色,在“2019盐城市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质课大赛”中斩获一等奖第一名。她是“知心姐姐”,一学期与100多名过敏体质、留守儿童以及单亲家庭的孩子谈心,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给他们一个温柔的怀抱,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相信岁月的美好。“潜心积虑以求精微,随事体察以验会通,优游涵养以致自得。”王海迪和所有老师一道,给幸福完整定义。

新教育,馥郁满园

教师在研讨新教育

这是一群人的行走。体育老师韦海鹏体悟到,理想的课堂应有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应当简约高效,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而他正在不断的实践与证明中探索着全新的教学线路。“激趣、灵活、活动、赏识”,这是数学老师颜莉莉的教学关键词,她在做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由、平等、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实现自我追求。“当你潜心要在教育上为孩子们做出点什么时,不仅要有用心良苦的创意,更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激情四溢的践行。”纪娟老师想的,是用博学和爱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做一个美的传播者,让孩子在音乐的世界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工作3年的邱昊老师着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唱得幸福落满坡”。

立师德、强师能、树师表、铸师魂。为师,当有水之柔情、坚韧、淡泊、明净、执著,每学年一次的“如水好教师”的评比,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而一个个名字的书写,是乡村教育守望中的一股股水木清流。正如一位老师所说:在这大千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微小的个体,只有通过不断的前行,才能创新出属于自己的“品牌”。这品牌里,盛装着如水的善念、如水的德行、如水的胸怀。

若水亭里,文以载德,开始“最美规则行”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化墙上孔子浮雕栩栩如生,登高临远,有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远古诘问。新教育,信教育,是对“面对疫情,教育何为”的现实作答。疫情大考,亮出规则缺失的生命危机,新时代新德育的践行从信守规则破题。若水亭里的春色,也因《最美规则行》微课程的落地,更添生机。

敬畏自然之水、润泽生命之水、激扬文化之水,多年来,校本课程《水沐年华》一直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法”。而今,厚养道德之水的注入,更具时代内涵,直指教育本真。“规则,让生活更美好,让生命更隽永。”该校校长张勇说,规则重建,在于让孩子逐渐明白福祸相依的生命观、命运与共的自然观、幸福完整的自我观、天道酬勤的行动观。而生活,无疑是最好的教育。

新教育,馥郁满园

什么是规则?是责任,是关爱,是细节,是期待,更是养成。教常技课的老师准时进行线上教学,有教唱歌曲的、有指导绘画宣传防疫的、有指导给“最美逆行者”写信的、有示范健身游戏的、有指导科学小实验小制作的……复课前,全科协同,打造“空中德育课堂”:《诚信篇》,颜莉莉;《网络学习篇》,王晓莲;《考试篇》,黄九银;《公共集会篇》,沈洒赛;《食堂就餐篇》,吴国海;《礼仪篇》,李艳华……复课后,《最美规则行》十个篇章,十个智慧团队,通过鲜活的图文,深入浅出地讲述关乎规则的故事。

“家庭,应站在教育的第一线;学校,必须补上科普教育的短板;线上教学,未来可期,需要我们用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它的成长。”“真正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不光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更多的是获得情感价值的体验。”“规则也是一种文化。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景点都成为孩子们接受规则熏陶的主阵地。”“孩子们当如小王子,无论是遭遇狐狸、玫瑰,还是只有三枚花瓣的沙漠花,都始终牢记自己承担的爱与责任。”倾注于规则教育,老师们对教育的思考更加深入。实现规则观念和规则行为由他控到自觉的转变,目标已定,路径清晰。

疫情似镜,照出境界高低;规则如绳,测出是非曲直;生活是诗,共同守护美好。4月15日, 该校五(1)班“规矩与责任”主题班会如期进行。“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刻,让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分清是非,提升自我规则意识和理性精神,刻不容缓。”班主任感言。“只有自己学会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只有人人都能自觉遵守规则,我们的社会才能安定、和谐、有序。比如,我们在家学习也要讲规则,要学会思考、学会自律。”学生们纷纷吐露心声,发表自己的感受。

“一场疫情也让我们明白,磨难压不跨,奋起正当时。张勇在国旗下的讲话犹在耳畔回响,“我们要永远保持上进心,像水一样,朝向大海,永不停息,去遇见更好的自己,努力让生命更丰盈、更出彩、更幸福。等风雨经过,待春暖花开,愿归来,你已自然生长!”

新教育,馥郁满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