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生札記--002

人生有“志”

志,有兩種。其一是日誌之志,是對過去的記憶;其二是志向的志,是對未來的籌劃。

未來之籌劃,孔子是最好的老師。子曰:吾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概括了孔子生平之節點,從中可以看到孔子志學之境界,印證了孔子畢生志學之歷程。孔子志學日日精進,晚年超凡入聖。孔子一生沒有頓悟和奇遇,有的只是持續之努力。以前不覺得孔子厲害,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見識的開闊,對孔子的尊崇與日俱增,當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過去之記憶,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文脈不斷,則國祚家道胄延祀綿。《黃帝內經》之天元紀大論篇記載有黃帝請教天師的話:夫子之言,上終天氣,下畢地紀,可謂悉矣。餘願聞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之後世,無有終時,可得聞乎?先聖之心之法志於此,吾輩敢不承而傳之。

人之記憶取決於腎氣。十五歲前後人之腎氣最為充沛,尤善學習。此時,若能熟讀甚至背誦一些經典,雖不甚理解,卻能牢牢記住。以後,隨著年齡和閱歷之增長,這些記憶自會被一點點深化,增益人生。而當今知識經濟社會已成,智能時代已來,藉助於各種技術,人類的學習能力也空前提高,千里眼、順風耳遍察宇宙天地。終身學習即是社會發展之需要,也是自我修養之法門。

回到當下。不管過去,還是未來,都不是現在,都不應過於糾結。當我們全然當下靜一致遠,認真過好當下每一秒,學而時習之,知行合一,我們也就即過好了過去,也過好了未來!


治生札記--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