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涼了:優步司機改送外賣,寶馬網約車裁員充足

網約車的寒冬還未過去。


文/宋雙輝


如果要盤點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網約車絕對排名靠前。疫情止住了大家外出的腳步,包括出租車司機在內的網約車從業者們一下子就沒了生意。


在國內,根據交通運輸部公佈的數據,疫情發生以來包括網約車在內的出租汽車行業接單量和運輸量下降了85%。


網約車涼了:優步司機改送外賣,寶馬網約車裁員充足

海外的網約車行業同樣慘淡,Uber說他們在疫情嚴重的城市打車服務次數最多降低了70%,公司已經撤銷了此前發佈的2020年財務目標。


不光初創企業日子難熬,傳統巨頭們的網約車業務也很難。戴姆勒和寶馬合資的網約車公司Free Now為了抵消疫情帶來的影響,宣佈與戴姆勒收購的另一家打車公司Kapten重組合並。


網約車涼了:優步司機改送外賣,寶馬網約車裁員充足


重組後兩個公司將合併為一個品牌,保留一個APP和一個管理團隊,以此降低運營成本,意味著裁員不可避免。


01


出行業務不好搞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戴姆勒和寶馬在出行業務上第一次做調整了。


網約車涼了:優步司機改送外賣,寶馬網約車裁員充足


去年2月,兩家巨頭宣佈合體,共同投資10億歐元成立5家合資公司,分別是做多式聯運的ReachNow,做充電服務的ChargeNow,做網約車的FreeNow,做停車業務的ParkNow和做共享汽車的ShareNow。


兩家合體的原因就是出行業務過於分散導致投入資金過多,還見不到效果,大家的業務規模都不大。合作之後可以節省投資,並且在規模上迅速擴大,可以更早實現盈利。


網約車涼了:優步司機改送外賣,寶馬網約車裁員充足

但是顯然出行業務的發展並沒有他們預期中順利。去年6月,ShareNow旗下的共享汽車業務Car2Go在進入重慶市場3年後,宣佈徹底退出中國市場,隨後又宣佈退出美國市場。


7月,ReachNow突然宣佈停止在北美的乘車服務運營,表示今後將專注於多模式平臺的開發。


網約車涼了:優步司機改送外賣,寶馬網約車裁員充足

9月,ReachNow的CEO馬科滕(Daniela Gerd tom Markotten)突然離職,雖然官方沒有給出其離職原因,但是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因為她覺得戴姆勒和寶馬在合資業務上的投資力度不夠。


如今巨頭們口袋裡也沒錢,給這種純燒錢的業務投錢的時候自然不會太積極。如今再來一場疫情,更是雪上加霜了。


02


疫情下網約車不如送外賣


不管是網約車還是共享出行,這兩年都不是很景氣,去年Lyft和Uber先後上市,但是上市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都差強人意,股價下跌虧損不斷,很是頹廢。


網約車涼了:優步司機改送外賣,寶馬網約車裁員充足


如今一場疫情突然駕到,共享經濟都涼了,大家都儘可能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所以沒有人會願意與陌生人同乘一輛車,更不想用陌生人開過的車。

網約車的情況也差不多,人們沒有了出行需求,司機們只能閒在家,Uber和Lyft不得不把業務轉向外送領域。


網約車涼了:優步司機改送外賣,寶馬網約車裁員充足

Uber原本不怎麼賺錢的外賣業務Uber Eats一下子成了火了起來,Lyft上週也宣佈推出按需送貨服務,為人們送雜貨、醫療用品、食品等生活必需品。


不過外送服務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應對辦法,只能算是附加服務,長期來看出行公司們還是要找到能持續盈利的業務模式。


網約車涼了:優步司機改送外賣,寶馬網約車裁員充足

一場疫情成了放大鏡,把網約車公司們的困境暴露在公眾面前,不管是戴姆勒、寶馬這樣的傳統車企巨頭還是Uber、Lyft這樣的出行新貴,大家面臨的挑戰是相同的,撐過疫情才有未來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