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本篇,不會也難:高考現代文語段大意概括,助你一臂之力

看了本篇,不會也難:高考現代文語段大意概括,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把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看成一齣戲,則概括能力題型無疑是“主角”。遍覽歷年各種版本的高考語文試題,它或顯(直接)或隱(間接)頻頻“露臉”,出鏡率極高,無一例外。如果把語文能力層級比作“金字塔”,那麼概括能力就一直雄踞在僅次於塔頂(鑑賞評價能力)的位置上。從某種程度言,概括能力就是衡量閱讀理解能力的一顆“準星”

概括能力的形成,一方面需要“漸進”:潛移默化的能力積澱;另一方面也能“速成”:立竿見影的技巧點撥。基於此,筆者結合歷年高考試題,就現代文(段)大意概括思路做一梳理。

一、分析層次結構 明確語義主次

看了本篇,不會也難:高考現代文語段大意概括,助你一臂之力

分析結構是為了準確的把握語義。語法分析往往是解決概括類題型的“切入點”或“突破口”。分析文(段)結構的目的有二:一是明辨層次關係,二是明確語義重心。一般而言,如果層次間的關係是聯合型(並列、遞進等),則語義是各分句要點的“相加”;如果層次間的關係是偏正型(轉折、因果等),則語義重心在“正句”(表“轉”或“果”的分句)。明乎此,文(段)意的概括就顯得輕而易舉。

例1、簡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內容(不超過26字):    (1992年全國高考題)

①宋代湧現出了更多的竹畫家,蘇東坡就是一位畫竹的藝術大師。他畫竹氣魄極大,“從地起一直至頂”,線條和筆力都很強勁。②元代文人畫興起後,畫竹更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雲林的畫,大都是修竹數竿,意境蕭疏,具有獨特的風格。③明代竹畫家蜂起,王紱畫竹名馳天下,技藝高超。徐渭(字文和長)創雪竹的方法,所畫極為精絕。有人評論說:“徐文長先生畫雪竹,純以明代瘦筆破筆燥筆斷筆為之,絕不類竹;然後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間葉上,罔非積雪,竹之全體,在隱約間矣”。

本段層次間的關係屬聯合型(並列)。故其意義所指是各構成部分(三塊)內容的並存或相加(合三而一)。運思至此,就不難得出答案:宋、元、明時期,竹畫家蜂起,風格獨特,技法高超。

例2、歸納〔丙〕部分的中心(不能超過14字)      (1997年上海高考試題)

〔丙〕①科學知識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結晶,不論其正確程度如何,只要是實踐過的,就能提供理性知識,提供智慧,提供思想素材。②因此,詩人掌握科學知識,面愈廣愈好,千萬不要淺嘗輒止,滿足於一知半解。③唐朝詩人張繼,有無學過物理常識,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寫的《楓橋夜泊》,卻完全合乎聲學原理……

此語段共三句話,行文思路是“觀點→舉例”(①②→③),顯然,語義中心在表示觀點的前兩句。而這兩句間的語義關係屬偏正型(因果),故語義重心在②(表“果”的正句)。於是可概括成:掌握科學知識,面愈廣愈好。     (例1、例2題中序號為筆者所加)

例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題。    [2005年全國試題(III)]

              張家界 卞毓方

張家界絕對有資格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譯成人類通用的語言。

鬼斧神工,天機獨運。①別處的山,都是親親熱熱地手拉著手,臂挽著臂,惟有張家界,是彼此保持頭角崢嶸的獨立,誰也不待見誰。別處的峰,是再陡再險也能踩在腳下,惟有張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絕從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巖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漢。②而峰巔的每處縫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蒼松,或翠柏,亭亭如蓋地笑傲塵寰。銀崖翠冠,站遠了看,猶如放大的蘇州盆景。③曲壑蟠澗,更增添無限空濛幽翠。風吹過,一嘯百吟;雲漫開,萬千氣韻。

15.張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機獨運”的創造,從第二段看,張家界的山水在哪幾個方面與眾不同?

看了本篇,不會也難:高考現代文語段大意概括,助你一臂之力

根據題意,完成此題的步驟可為:先劃分第二段語意層次(針對題幹中“幾個方面”);次明確每層中語義重心(針對題幹中的“哪”,即分別是“什麼方面”)。該段除首句總括外,可分三個層次,即三個方面(序號為筆者所加);明確語義重心,關鍵是第一層次,從“別處”、“都是”、“惟有”等詞看出,作者是將“別處的山”和“張家界”進行對比,於是三層次的側重面分別是:形態(“彼此保持頭角崢嶸的獨立,誰也不待見誰”,“每柱巖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漢”);松柏(“又必定有蒼松,或翠柏,亭亭如蓋地笑傲塵寰。銀崖翠冠”,“猶如放大的蘇州盆景”)和氣象(“空濛幽翠”“萬千氣韻”)。稍加整理,答案為:有三個方面:①山峰的形態;②峰頂的松柏;③山壑山澗的氣象。

二、鎖定首尾句段 找出關鍵詞句

看了本篇,不會也難:高考現代文語段大意概括,助你一臂之力

更多情況下,無須分析結構,直奔首尾段(句),即可概括出文(段)的大意。這是因為,首尾往往是文(段)的要害部位。開門見山(首段或首句)、承上啟下(首句)、卒章顯志(尾段或尾句),提出問題(首段或首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尾段或尾句)等,這些常見術語,無不凸顯著首尾的重要性。抓住了首尾就抓住了概括大意之“肯綮”,抓住了“牛鼻子”。

看了本篇,不會也難:高考現代文語段大意概括,助你一臂之力

例4、閱讀下文,完成文後試題。           (1998年上海高考試題)

①自70年代以來,科技進步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開始成為現實,今天世界的競爭已成為以經濟為基礎、以科技特別是高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事實上,1997年美國的信息高科技產業的產值已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以信息技術為主的知識密集服務出口總值已接近商品出口總值的40%,經合組織主要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近50%來自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

第①自然段列舉了各項數字,是為了強調□□□□的重要作用。

表面看,考的是“填空”,實則題幹“□□□□的重要作用”一語,已關涉該段的大意。數字是論據,是為觀點句(首句)服務的,故首句中的關鍵詞“科技進步”,即答案。

例5、閱讀下文,回答文後問題。           (1999年上海高考試題)

路是人走出來的,有了路,就要橋。

橋是路的一部分,沒有路,當然就沒有橋;橋不能沒有聯繫的路而孤立存在。橋的存在是為路服務的。既然是為路服務,就要能滿足路的要求:第一,所有路上的車輛行人,都要能安全地順利在橋上通過。第二,車在橋上走,要能和在路上走一樣,不能因為過橋而使行車有所限制,比如減輕載重,降低速度,一車單行等等。第三,路上交通運輸,總是天天發展的,路還可以跟著改造、加強,橋就不那麼簡單,一定要造得比路更為堅固耐久。滿足了以上這些要求,橋和路才能成為一體,合為一家。否則那就是“路歸路,橋歸橋”不能密切合作,共同為陸上運輸服務了。

橋和路不但要為陸上運輸而合作,還要為水上運輸而合作。因為過河的橋,下面要走船,水漲船高,不但橋要造得高,而且路也要跟著高。橋在過河的地位上要服從路,路在兩岸的高度上,也要遷就橋。橋和路都是越高越難造的,但是為了行船方便,就把困難留給自己。橋和路跟船合作得好,這個困難就解決了。

(1)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是:□□□□□□□□□□□□

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是:□□□□□□□□□□□□

看了本篇,不會也難:高考現代文語段大意概括,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把兩段分開來看,則第二段的首尾句都有表觀點的意思,但從整體來看,中心句應是尾句;第三段則很明顯表觀點的內容只有首句(表過渡),而本段的中心則是其後半句。

如果把兩段聯繫起來看,則第三段的首句是過渡句(前半句承上,後半句啟下)。

於是,答案分別是:橋和路要為陸上運輸而合作;橋和路還要為水上運輸而合作。

例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題。        (2005年湖北高考試題)

             土地 韓少功

吃著自己種出來的瓜萊,覺得它們每一樣都有來歷,每一樣都有故事。什麼時候下的種,什麼時候發的芽,什麼時候開的花……往事歷歷在目。

蟲子差點吃掉了新芽,曾讓你著急。一場大雨及時解除了旱情,曾讓你欣喜。轉眼間,幾個瓜突然膨脹了好幾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綠葉深處,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亂家規,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讓你驚詫莫名。

有時候,瓜藤長袖飄飛,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緣著一根電線杆攀向高高藍天,在太陽或月亮那裡開花結果,讓你搬來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興嘆。你看見一條彎彎的絲瓜掛在電線上,像電信局懸下來的一個野外的話筒:剛才是誰在這裡通話而且是與誰通話?或者說這麼多電話筒從瓜藤下來,從土地裡拋撒出來,一心想告知我們遠古的秘密卻從來無人接聽?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長,真正側耳去聽,它們就屏住呼吸一聲不響了。你想象枝葉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擠眉弄眼,猛回頭看,它們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經若無其事了。你從不敢手指瓜果,怕它們真像鄰居老吳伯說的那樣一指就謝,怕它們害羞和膽怯於是氣呼呼地不再合作,總之,它們是有表情自己久別後的團聚,也是你與土地一次交流的結束。

你會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場裡買來的那些瓜菜.乾淨、整齊而且陌生,就像兌換它們的鈔票一樣陌生。它們也是瓜菜,但它們對於享用者來說是一些沒有過程的結果,就像沒有愛情的婚姻,沒有學習的畢業,於是能塞飽你的肚子卻不能進入你的大腦,無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蕩蕩。難怪都市裡的不少孩子都不識瓜菜了,雞蛋似乎是冰箱生出來的,白菜似乎是超級市場里長出來的,看見松樹就說是"聖誕樹",看見鴨子就說是"唐老鴨"。在一個工業化和商品化的時代,人們正在越來越遠離土地上的過程。這真是讓人遺憾。

什麼是生命呢?什麼是人呢?人不能吃鋼鐵和水泥,更不能吃鈔票,而只能通過植物和動物構成的食品,只能通過土地上的種植與養殖,與大自然進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換。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農業的意義,是人們在任何時候都只能以土地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與文明,也指種植和養殖,顯示出農業在往日文化與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時候的人其實比我們洞明。總有一天,在工業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盪之處.人們終究會猛醒過來,終究會明白綠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比任何東西都重要得多。那才是人類culmre又一次偉大的甦醒。

18、根據原文,概括“土地”兩層含義的要點,每點不超過8個字。

看了本篇,不會也難:高考現代文語段大意概括,助你一臂之力

該文卒章顯志,呼應題目,故鎖定尾段即可概括出“土地”含義的要點。根據結構分析,不難看出尾段可分兩層(見斜線。筆者所加)。其中第一層的關鍵句是“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農業的意義,是人們在任何時候都只能以土地為母的原因”;第二層的關鍵句是culture指文化與文明,顯示出農業在往日文化與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大地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有了上述前提,可凝鍊出“土地”兩層含義的要點:⑴生命的根基(基石);⑵文化(精神)的源泉(家園)。

三、遇到特殊情況 注意三個要點

(一)若首尾均疑似中心句,則須通過分析其關係來確定。

例7、閱讀下文,完成文後問題。          (1997年上海高考試題)

中國的文化傳統,不僅體現在聖哲賢人的經典著作中,也體現在和它有著一定關聯的民間文化裡。近兩百年來,京劇是民間文化中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有廣泛影響的積極力量之一。《群英會》、《將相和》、《野豬林》等傳統劇目早已家喻戶曉。由此可見,具有兩百年曆史的京劇在中國文化中佔據了特殊的地位,而這兩百年中的幾代人,不僅把京劇作為娛樂手段,而且把京劇作為教育工具。直到今天,許多人的歷史知識、道德觀念、文化教養很多是從民間文化中獲得的,其中京劇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當前提出振興京劇是完全必要的。

(1)這段文章的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話的首尾句屬概括性的語句,均疑似論點句。若把首尾句“接”在一起,不難看出,二者是偏正關係(前因後果),故論點是表“果”的“正句”:必須振興京劇。

看了本篇,不會也難:高考現代文語段大意概括,助你一臂之力

(二)若首尾句中“是”(肯定)“非”(否定)並存,則須正面概述,舍“非”取“是”。

例8、歸納〔乙〕部分的中心(不能超過16字)    (1997年上海高考試題)

〔乙〕我們要求詩人要掌握自然科學知識,並不是要他們赤裸裸的將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表現在作品中,而是要他們將科學知識融化在詩歌的意境裡。這裡不妨以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這首題畫詩為例;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看了本篇,不會也難:高考現代文語段大意概括,助你一臂之力

此詩抓住冬去春來給生物帶來的變化,表現早春時節盎然的生機、動人的情趣,其中還包含著啟人深思的哲理。詩人這樣寫,是完全有科學根據的。在動物世界裡,和鵝一樣,鴨靠身上長滿的濃厚豐密而又潤滑多油的羽毛,以及皮下積蓄的一層厚厚實實的脂肪耐寒。一旦春回大地,河水解凍,好動喜水的鴨子便連忙跳入春江中游泳尋食。因此,水溫回升,哪怕是稍稍的增暖,鴨子總比別的動物“先知道”。詩中把科學常識融於鴨子恣意戲水的情景之中,就顯得極其自然、妥帖。

本語段的語義中心在首句,而此句是由“不是(非)……而是(是)……”的複句組成,顯然,確定語義重心之思路為“取是舍非”。故答案可濃縮為:自然科學知識要融化在作品的意境之中。

(三)格外關注“標誌性詞”和“高頻率詞”。

“標誌性詞”,是指有些議論文(段)的結尾常常由“因此”、“所以”、“總之”、“綜上所述”、“總而言之”、“一言以蔽之”等詞語“導出”,明乎此,概括大意往往既快又準。

“高頻率詞”,是指在文(段)中出現次數比較多的詞。這些詞不僅現身首尾中,且在文

中也“頻頻露臉”,抓住這些詞,往往就等於抓住了文段大意的“關鍵”。如例5中,“京劇”一詞先後“現身”六次,這就顯示了它身份的“非凡”:論點與“京劇”有關。

至於怎樣用最簡潔的語詞組合、濃縮大意,非三言兩語能說清,在此不贅。

語文新思維原創(本文首發於《試題與研究》2006年第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