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本文看点:最近的家长圈被一部高分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刷屏,在短短6集的节目里,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之外5个不同国家的教育特色。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就会跟随作者,来到以色列,看看那里的教育和文化。

当我们走过这些国家之后,又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在中国,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能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元化?

《他乡的童年》第六集就回到了中国,我们童行学院的线下课堂也出现在这一集中。很多读者一直非常好奇,我们一直倡导和践行的通识教育理念是如何在现实的课堂中呈现的呢?我们又是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发现自我,探索世界的?也许在这集纪录片中你将会找到答案。

10月30日童行将举办一场《他乡的童年》第六集观影会。届时郝景芳将会在现场远程连线导演周轶君与观众互动,并一起就“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这一主题展开深度讨论,现场的观众也将获得与她们深入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活动详情请见文末,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快来报名。

周五

视野

全文共6677字,阅读时间18分钟

提到犹太人,你最先想到的词是什么呢?

可能是“聪明”“有钱”。

的确,犹太人是个创造知识奇迹的民族。

一共有两百多位犹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常春藤盟校中,30%以上的教授是犹太人。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犹太人中的诺贝尔奖得主

犹太人,还被誉为最会做生意的民族。

华尔街所有投资银行都是犹太人创办的。财富100强企业拥有者中,30%多是犹太人。

有人戏谑地说:“全世界的钱都在美国人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然而,伴随犹太人的不仅有光辉,还有苦难。

2000多年来,犹太人颠沛流离,经历数次大屠杀,却依然发达,这是犹太人给我们留下的第一个迷。

在以色列——犹太人的家园,你可以看到,这片曾经战火纷飞的土地,这些年却摇身一变,成了创新之国(start-up nation),成为纳斯达克上仅次于美国的创业大国。

可与此同时,犹太人又是个非常重视传统、信奉宗教的民族。

一个传统的民族,如何缔造出创新大国,这是犹太人留给我们的第二个迷。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有人说,犹太人厉害,是因为他们智商高。不过,犹太人不这么看。犹太人觉得,他们之所以有卓越的成就,不是因为基因强大,而是因为重视教育。

犹太人为什么重视教育呢?

这和他们苦难的历程有关。

公元前30年,耶路撒冷成被罗马帝国毁灭,110万犹太人惨遭杀戮,血流成河。从此,犹太人踏上了逃亡之路。

之后2000年间,犹太人数次遭遇灭顶之灾:十字军东征,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人都成了屠戮、抢劫的对象。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对于财产经常被抢劫的犹太人来说,有形的资产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只有知识,才是任何人无法夺走的无形资产。

犹太人绕着地球流浪。他们固守传统,又吸收世界的知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最终蜕变成一个创新强国。

究竟是怎样的“小时候”,造就了勇于创新的民族?

今天,我们继续跟着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探寻犹太教育的秘密。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01

犹太人——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犹太人有多喜欢问问题?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一个犹太孩子放学回家,她的妈妈不会问他:“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乖乖听话?”或者“今天学到什么了?”或者“今天被老师表扬了吗?”

她会问:“你今天有没有问一个老师没回答上来的问题?

还有个更离奇的说法:犹太的妈妈会主动问孩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经历过娃娃十万个为什么折磨的家长都知道,这种行为近乎“自虐”。

在以色列的大学里,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打断老师。学生甚至会直接问:“老师,某某教授也谈到过这件事,跟你的观点不一样,你怎么看?”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以色列 特拉维夫大学

这样的问题,简直是在挑拨老师之间的关系。放在中国的课堂上,会让老师下不来台。不过对于犹太人,这样问很正常。

犹太人问起问题来,为什么这么不顾情面呢?

实际上,这反映了中国人和犹太人对“问题”的看法不同。

对中国人来说,问题总有个标准的、确切的答案,掌握答案的人就是“权威”。权威是书本、是老师、是家长、是试卷的标准答案。

而挑战权威,就是冒犯。

举个例子。

我们听到孩子天马行空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往往是烦躁、不适,夹杂着一丝恐惧、甚至愤怒。这说明,面对孩子的提问,我们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冒犯。

道理我们都懂:爱问问题是个优点,要趁机引导,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过,第一反应骗不了人——我们不享受被提问。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比如,孩子问:“大人为什么要上班?”我们可能有两种常见的反应。

一种反应,是反感:“没有为什么啊?不上班哪来钱?”我们会回答孩子:“上班是为了赚钱养你。”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彻底懵掉,哑口无言。

这是权威感作祟的一种方式——我是权威,你问我问题是在冒犯我。

还有一种反应,就是:“这是一个教给孩子经济常识的好机会!”于是,我们会借机给孩子好好上一课——工作是什么、什么是公司、公司如何创造利润……然而,孩子很有可能不爱听这些。

这是权威感作祟的另一种方式——我是权威,我要由上而下,把真理传授给你。

我们面对孩子时,很难不把自己视为权威,很难与孩子平等对话。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犹太人会怎么做呢?

他们会想知道孩子问问题背后的动机:“他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这样问?”

问题背后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于是,犹太家长会问:“你为什么这样问?你是怎么怎么想的吗?”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并且创造平等的交流氛围。

再举个例子。

我们小时候,流行一种课,叫“公开课”。为了向外展示,公开课的形式要花哨一些。老师在课堂一开始,经常提出一个问题,来引出主题。快下课时,也会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

可是,那时候我总觉得,老师提的问题是假的。他虽然满脸笑容地鼓励不一样的想法,可我知道,他只是在期待一位学生说出他想要的那个答案。而那些天马行空的答案,在他心里被视为“意外”和“风险”。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脑洞大的孩子,往往会得到一个礼貌的笑,还有一句回应:“想法特别好,我们可以课下讨论。”

而我,就是那种脑洞大的孩子。我知道,那个笑,是在让我住嘴。

在中国式的课堂上,大部分话是老师说的。允许提问,是对你小小的激励和赏赐。你不能当真,肆无忌惮地质疑。

权威掌握着真理,掌握着确定的答案。而问题只是根竹竿,帮助学生够到那个答案。

这就是我们对问题的理解。

对问题的理解不同,学习的过程也就不一样了。

我们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心里装着的问题是:“我要懂什么?”他们聆听,发问,为的是诱导老师,把重点的知识讲出来。他们能敏感地捕捉到,哪句话是考试的重点,于是认真地做笔记,画思维导图,消化知识。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高考状元笔记

确定的知识,是学习的目标。它好像一个固定的框架,把孩子框住了。孩子在框架里精耕细作,不迈出去半步。

当孩子学懂一个知识以后,便会有种“懂了”的满足感。这种感觉,不仅导致了“我比同学强”的优越感,也阻碍了进一步求知。在我们的孩子中,因为知道的多,所以骄傲,是个普遍的现象。

犹太的孩子则不同。

他们上学时,装着的问题不是“我要懂什么?”,而是“我要问什么?”。他们不会为掌握某个知识而满足,而会从不停问问题,不停打破思维的框架,不停突破自我当中,获得满足。

这样,孩子不仅思考得更深、更广,还能养成一种美德——谦逊。因为,他们在意的不是求知的结果,而是过程。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想象一下,一个中国孩子遇到一个犹太孩子,会发生什么呢?

犹太孩子可能会不停地发问,中国孩子不停地回答。看上去,好像中国孩子更优秀,像个小专家似的,不停地给人答疑。

实际上呢,我们亏大了!因为犹太孩子从中国孩子那学到了很多,而中国孩子除了自我感觉良好,什么也没学到。

02 犹太人为什么爱提问?

犹太人爱提问,是如何养成的呢?

我们能从他们的教育中,找到答案。

比如说,在犹太的小学课堂上,会上演逼真的模拟法庭课。孩子扮演法官、检察官、被告、律师等等角色,对一个真实问题展开辩论。

这样不仅能训练孩子的交流、思辨、观点表达,还能让他们把知识用在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中。

除了学校教育,犹太人的宗教教育,也训练了他们质疑、提问的能力。

这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在我们的印象里,宗教总给人权威、教条、刻板的印象。经书里的话就是真理,怎么可能去质疑呢?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的确,《圣经》上的话一个字也不能改。不过,如何解读上面的话,就见仁见智了。

犹太教有很多神父,叫做拉比(rabbi)。每位拉比对经文的解读不同,观点不同。犹太人学习经文时,常常两个人一组,提问、对话,来讨论自己赞成哪种观点,讨论如何把这种观点用在生活中。这种学习法有个专门的名字,叫Havruta。

长时间谈论经书,谈论生命哲学,让犹太人养成了交流的习惯。

你可能会纳闷,交流,谁不会交流呢?我们平时聊天,不都是交流吗?

不见得。交流有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想要交流,需要懂得倾听,听进去并且搞明白对方的观点。不懂倾听,容易自说自话。

第二,想要交流,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像复读机一样没有主见的回应不叫交流,只能叫奉承。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第三,想要交流,还需要开口回应。我们中国人恰恰喜欢“独善其身”,“看破不说破”。在我们看来,质疑不是在帮助对方进步,而是在驳对方的面子。

想想看,自说自话的痴人,人云亦云的好人,沉默是金的高人,在我们身边占了多少呢?我们真的懂得交流吗?

我们不是天生懂得交流。交流需要刻意的训练。

而要想学会交流,首先要突破人与人之间的那堵墙。

那堵墙,是中国人的面子,是“和谐”的气氛,是“权威”给我们罩上的牢笼,是“标准答案”散发的光晕。

犹太人不在意这些。

你是怎么想的,请直接说吧。

03 不怕输的犹太人

犹太人的厉害之处,除了爱发问,还有不怕输。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谁不想当王,却想当寇呢?

犹太人偏就是这样的人。

犹太人喜欢失败,从他们爱创业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在以色列,遍地都是刚孵化出来的创业公司。以色列的创业成功率虽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点点,可仍然只有4%。这意味着,每20家初创公司里,只有1家能活下来。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可是,在以色列,创业失败并不是耻辱,反而是一种荣耀。创业失败两次、三次的人,反而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因为前几次失败的经验,正酝酿着下一次的成功。

纪录片中采访了一位犹太妈妈。去年,她的孩子和一群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创立了一家公司,儿子担任CEO。这个创业项目,在以色列的全国创业竞赛中斩获第二。

这位妈妈真的觉得自己生了个天才吗?孩子的公司一定能成功,一定能改变世界吗?

不是的。

妈妈看得很明白,她说:“虽然他们不可能一直做这家公司,他们做的东西也不见得是未来的趋势,但他们学到了过程。”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犹太人有句谚语:“一个义人失败七次,还会站起来。”(A righteous man can fall seven times and rise.)

犹太人眼中的英雄,是尽管失败了很多次,却依然敢于尝试的人。

想想看,如果一个中国的初中生创业,他的爸爸妈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大概是混杂着激动与不安的矛盾心情。激动,是因为孩子有出息;不安,是因为担心失败。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我想到一种“中国式家长”的样子。

如果失败了,中国式家长可能会说:“折腾了一通,最后失败了,多浪费时间啊!还不如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好大学。”

他们甚至会马后炮,说:“当初我就觉得你这个想法太幼稚,你非要做,做砸了吧。这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可如果成功了,获了大奖,被媒体报道了,中国式家长又是另一幅面孔。他会觉得,孩子创业特别好,因为让他在亲友中很有面子。

而在犹太人眼中,成功与否并不重要,过程才是最大的收获。失败甚至比成功教给人的更多。可是,中国人太在意面子,以至于失败后便沉浸在颜面扫地的羞耻中,看不见尝试的过程带来的成长。

我们和犹太人的“失败观”不同。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可能会有人说,不对啊,中国也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啊。可是,想一想,我们是怎么用这句话的呢?

我们常拿这句话来安慰失败后沮丧的人。我们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害怕失败。咱们争口气,背水一战,下次一定能成功!”

你看,“害怕”“争口气”“背水一战”等等表述和修辞,都说明了我们与失败之间,是敌对的关系。失败是敌人,我们要打败它,才能成功。而成功才是最关键的,是最重的目标。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今天,尽管我们慢慢学着看淡得失,可是“成败”“面子”等观念仍然在默默地支配着我们。只要想想我们对成绩惨淡的运动员是什么态度,就明白了。

我们也会说:“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话虽然可以说得很漂亮,但我们心里清楚:我们做不到犹太人那份坦然,我们不甘心失败,更别说享受失败了。

我们常说,要包容失败者。可“包容”这个词里,就有“不包容”的涵义在。

以色列人不会包容失败,或者说,他们包容的是尝试。而尝试只是一次行不通的经验,并不是失败。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我想,我们已经找到问题的症结了。

我们的孩子不敢提问,是由于对“正确”的执念;我们的孩子不敢失败,是出于对“成功”的执念。

这会有什么后果呢?

因为反对总多过赞同,所以说话追求“正确”,总会被打击;因为失败总多过成功,所以做事追求“成功”,总会被打击。

久而久之,我们变得欲言又止、畏手畏脚,创造力也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枯萎了。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犹太人没有对错、成败这些非此即彼的标准。

犹太人觉得,所有的观点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对谁错,谁该说谁不该说;所有的选择也都是平等的,只要选定了,走下去,无论对错都是好的。

犹太人觉得,我不需要你允许我质疑,不需要你包容我的失败。质疑是我的权利,失败也是我的权利,与你何干,与你的面子何干?

敢说敢做,我就是英雄。

这种无畏的精神,就是创造力的原动力。

04 犹太人为什么不怕失败?

犹太人为什么能看淡成败呢?

一方面,这与他们的宗教传统有关。前面说过,犹太人虽然有统一的经典,却鼓励不同的解读。观点的碰撞,让他们不以单一的标准评判对错、成败。因此,很多宗教里都有异端审判,犹太教却没有。

另一方面,犹太民族苦难深重,几千年来颠沛流离。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生存模式”。犹太人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于是,他们不把成功、幸福当做理所应当。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虽然我们和犹太人经历不同,传统也不一样,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向他们学习些看淡成败的办法。

第一个办法,就是“多元”。

我们的学校,依然是“大一统”的局面——统一的教材、教学、考试。我们的观念,仍是二元对立的——对与错、成与败。对此,需要引入多元的评价体系,比如鼓励孩子多元的尝试,采用多元的教学法,用多元的标准评价孩子等等。

第二个办法,就是幽默。

幽默的本质,就是暴露、夸大错误,从而让自己,让别人消除对错误和失败的敏感。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春晚上,看到赵本山装腔作势,范伟智商捉急,高秀敏左右为难,我们笑了——不仅是笑他们的窘态,也是笑我们自己。

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呢?

幽默,让我们在嘻嘻哈哈中,放下对自己完美的幻想,放下一定要赢的执念,接受自己会犯错。

而拥抱错误,是学习的前提。

为什么这么说?学习难道不应该是寻找真理,拥抱正确的过程吗?怎么是拥抱错误呢?

恰恰相反,没有错误,就没有学习。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孩子探索世界,不停地打碎东西、说错话、做错事,在错误中成长。成年人相反。成年人用正确的规范行事,避免犯错,却也失去了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而当成年人外出旅行时,找不着北、言行不当等等小时候会犯的错又回来了。我们在旅途中变成了会犯错的孩子。可正是错误,让我们体验到了久违的成长。

所以,学习不是朝向正确的灯塔笔直前进,踢走“错误”做成的绊脚石;学习是在崎岖的小路上,捡拾“错误”的小石块,收获成长。

是错误,而不是正确,成就了我们。所以,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才说:“我犯错,故我在”(Fallor ergo sum)。

要想对错误甘之如饴,就需要一份宝贵的幽默感。

正因如此,以色列的学校已经试着把幽默,带进校园。

在以色列的一些学校里,你能看到这样的“教育小丑”: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他们有着怪诞的外表,和真挚的内心。他们会在走廊里闲逛,和孩子们打招呼;会溜达进教室里,一边在孩子们的头顶上抖动垃圾袋,一边说:“给你们些氧气,放松放松”;

会悄悄地坐在一个学生旁边,一屁股把她挤下去。

孩子们不觉得被冒犯,不觉得小丑傻。他们知道,这是场游戏,玩得开心最重要。

晚上回家,孩子跟爸爸妈妈说:“今天有个小丑跟我玩,把我从凳子上挤了下去。”一个小插曲,成了孩子一天之中的美好记忆,成为一家人饭桌上的谈资,多好。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小确幸”吗?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看到这一幕,我想起一位老师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一次,她准备了一些道具、场景,给孩子分配了一些角色,想让他们在故事中,穿越回古代,体验丝绸之路。

可是,刚一展示道具,下面的孩子就七嘴八舌起来:“老师,这个道具是你昨晚才做的吧?”“老师,穿越好傻啊!”“老师,你穿帮了!”老师只好硬着头皮,一个人演下去。

这说明,我们的孩子比犹太孩子聪明吗?小眼睛早已看穿了一切?

恰恰相反。

明知道是游戏,却能沉浸其中;明知道是苦难,却能甘之如饴。这才是更高的智慧。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犹太民族——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知道,有了幽默,就没有过不去的悲伤,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本来就很懂幽默。希望我们的学校里、家庭里,也能少一些“非此不可”,多一些嘻嘻哈哈。这样,我们就会记得,除了考高分、上名校、得大奖、赚大钱……还有一种俯拾即是的快乐。

05 光有创造力,不足以成为创新大国

前面说到,犹太人没有对与错、成与败,这些二元对立的观念,也没有面子、成功的包袱,所以他们喜欢质疑,不怕失败。

可这又跟他们成为创新强国,有什么关系呢?

纪录片中说,放下了面子、权威、成功等等包袱的犹太人,变得敢想、敢做。

想法奇特,行动敏捷,直面问题——这种犹太人独有的精神,有个专门的名字,叫“虎刺巴”(Chutzpah)。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正因为Chutzpah精神,即便在以服从为天职的军队里,最下级的士兵发现问题,也可以直接质疑、报告长官。长官就能迅速处理。如此一来,以色列的军队便能随机应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以色列的军队甚至成立了创新部门,举办“创意马拉松”比赛,让士兵们组队,在24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

另外,价值观从二元变得多元,人也就变得多元了。在以色列,一家重视传统的宗教幼儿园隔壁,就可能是一家教授科学的现代幼儿园。宗教幼儿园的孩子用纸箱子搭建耶路撒冷城里的圣殿,来认识建筑。他们也可以去隔壁串门,学习科学。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敢于质疑、敏于行动、尊重多元……这些犹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

然而,光有这些精神特质,光有创造力,还不足以缔造一个创新大国。

实际上,在英语中,创新有两个单词,一个是create,一个是innovate。前一个词指的是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脑洞大开的创造;后一个指的是产业创新——发明新技术,创立公司,改变世界。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一个脑洞大、有创造力的人,不一定能做成创新产业。这是因为,把创造力,转变成创新产业;从create,到innovate,中间还有一条很长的路。他需要先学习工程技术知识,把创意变成产品;还需要学习商业知识,把产品推广出去。

因此,要想缔造出一个创业之国,除了文化中的创造基因,还需要科学、工程、商业、沟通等等方面的教育。

而这就离不开政府对于教育的巨大投资。在以色列,除了更新基础设施以外,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高达51%。足以看出以色列对于教育的重视。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以色列之所以成为创新之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色列梦”。

什么是以色列梦呢?

我们知道,美国梦指的是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以色列梦却不一样。

以色列梦,是一种希望,支撑着这个苦难的民族流离失所两千年,仍渴望回到上帝应许的土地,复兴以色列国。

以色列梦,是一种凝聚力,让身处世界不同角落、文化的犹太人,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就像射击需要一个靶子一样,创造也需要一个目标、一种渴求。只有渴望有尊严地活下去、渴望改变世界的人,才会改变世界。

06 结语:犹太教育的启示

犹太人的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要缔造一个创新大国,需要至少三个层面的努力。

第一,需要一颗种子,一个梦,也就是一种对生存、生活、改变世界的渴求。

第二,需要创造力。犹太人培养创造力的两个秘诀,一个是“敢于质疑”,一个是“不怕失败”。

第三,需要把创造力转化成产业创新的条件,包括教孩子工程、商业、沟通等等;包括政府的资金投入。

犹太人就是靠这几步,从一颗小小的种子之中,孕育出了一个创新大国。

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呢?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观影招募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最近我们发了几篇关于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的文章,也跟随着纪录片导演一起走访了印度、芬兰和以色列等国家,去探访各个国家的教育、文化,这些都带给我们很多的可以借鉴、思考和反思的地方。

回到中国,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经验哪些适合我们,哪些又不适合我们,哪些可以借鉴,哪些无法借鉴呢?在中国的国情和大环境之下,我们又需要怎样的教育呢?

下周三,也就是10月30日,我们将会举办一场《他乡的童年》第六集观影会,这一集会回到中国,主题是探讨: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这一集纪录片中,也记录了童行学院的线下课堂。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很多读者一直非常好奇,我们一直倡导和践行的通识教育理念是如何在现实的课堂中呈现的呢?我们又是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发现自我,探索世界的?也许在这集纪录片中你将会找答案。

观影会现场,我们将会邀请童行学院的创始人郝景芳来到现场,并远程连线《他乡的童年》的导演周轶君和现场的观众互动交流。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如果你喜欢《他乡的童年》这部纪录片,想要了解郝景芳和周轶君对于中国教育现状和未来的看法,期待与她们互动交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的深度话题,欢迎报名参与我们的活动。

了解更多活动信息

具体观影信息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时间

2019.10.30 下周三 19:30-21:20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票价

成人票:99元/人

亲子票:159元/2人

(含1位成人和1位6岁以上儿童)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东外斜街56号文创园

The Future Hall未来场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活动流程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现场提供茶歇 ,还有童行学院特别定制的限量版帆布包赠送哟。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无法来到现场,但是又对我们活动非常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也可以看我们的直播。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10月30号20:40开始现场直播。

期待大家的到来。

互动话题

从犹太人,这个创造知识奇迹的民族中,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哪些方法?又获得了哪些教育启思呢?

拓展阅读 - 《他乡的童年》系列篇

限时福利

扫描海报

购买年度大课《哲思之旅》直减60元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12 范以文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

擅长科学创新教学实践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犹太人为什么能富过十代?因为他们这样教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