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從避諱到開放,再到過度開放,家長到底該怎麼引導?

作者:寧和心理李麗

這陣子,國內外頻繁爆出性侵案件引起廣泛關注,面對複雜的世界,保護孩子安全必不可少的一環就是科學的性教育。

曾經,家長對性教育難以啟齒,面對孩子的問題往往用“你長大了就知道了”這樣的說辭糊弄過去,更有的父母視性教育為洪水猛獸,一味的隱瞞和粗暴對待孩子對性知識的好奇。這往往會磨滅他們的求知慾,並對性產生錯誤認識。所以家長聽之任之、打擊和壓制都會給孩子的性心理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對此,家長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意識,就是“性”是人類生命中一個自然又健康的組成部分,貫徹於人類的整個生命過程。性教育也是教育,並不羞恥,孩子對於性的好奇是單純的,家長不必用成人的眼光去揣摩孩子的心理。

性教育從避諱到開放,再到過度開放,家長到底該怎麼引導?

還有部分家長則過分誇大性無知對孩子的傷害,超前給孩子講過多他們不能理解的性知識。在孩子年齡尚小時就把一切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這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或者助長孩子對性的好奇,尤其在接近發育期的兒童,過度性教育很容易導致孩子性早熟。

孩子的性發育和身體發育一樣,有其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有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父母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以開放、自然和科學的態度,在生活實踐中促進孩子心理全面良好的發展。


性教育從避諱到開放,再到過度開放,家長到底該怎麼引導?


兒童性教育5個關鍵期


第一關鍵期(口欲期):3~6個月~1歲半左右

典型特徵:什麼都往嘴裡放,喜歡吮吸手指、吹泡泡

在此階段家長要給寶寶充分的撫愛和溫情,滿足嬰兒皮膚觸覺的發育需求。母親與兒童身體的接觸,可增加孩子神經系統的敏感性,促進孩子大腦的分化發育。與成人身體接觸不足的兒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將受到程度不等的損害。


第二關鍵期(朦朧期):1~2歲

典型特徵:發現性別區分

一般從1~2歲開始,孩子就會注意到男、女身體上的區別。父母要教會孩子學愛自己的身體,儘早瞭解男女區別。可根據孩子的理解力很自然地向他解釋他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功能,並以關愛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身體,讓他儘早瞭解自己的身體,並學會正確地對待自己的身體。

這個時期也是訓練孩子如廁的大好時期,在大小便訓練期間,幼兒往往會發生“事故”,如果成人失去耐心,對孩子大吵大嚷,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負面的感覺。父母如果能夠採取寬容、耐心的態度則有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身體意識。


第三關鍵期(性蕾期):2~4歲

典型特徵:發現性別區分

不少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玩弄自己的生殖器,這是他們的一種性遊戲。避免孩子玩生殖器比較好的方式就是給孩子穿封襠褲,每天給他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以便轉移他的注意力。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選擇適當的時機讓孩子明白:他身體的哪些部位不宜暴露,並不是那些部位不好;哪些事不適合當眾做,但可以在衛生間或自己的臥室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開做等等。

如果孩子當眾碰觸自己的生殖器,千萬不可嚴厲地呵斥來制止孩子的行為。這可能會讓他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不好的評價。因此,遇到這樣的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孩子,那個地方是他秘密的地方,不能讓別人看到。這樣說不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產生羞恥感,同時也教給了他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方式。


第四關鍵期(依戀期):4~6歲

典型特徵:開始產生“戀父”“戀母”情節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他“戀”,第一個目標是他的異性親長,又名戀母(戀父)情結,這種情結在兒童性心理發展過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性父母是孩子性別意識形成的楷模,異性父母則是孩子學習與異性相處的楷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起著無法低估的作用。因此,父母要處理好彼此的關係,給孩子一個溫馨快樂的家庭環境。異性父母與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過度親密。


第五關鍵期(潛隱期):6~12歲

典型特徵:假同性戀現象

這個階段的兒童性心理比較平靜,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男孩喜歡與男孩作伴,從事某些比較劇烈與冒險的遊戲,而女孩則喜歡與其他女孩從事跳舞、跳橡皮筋等溫和的遊戲。父母要不避諱孩子提出的任何關於性問題,讓孩子明白一旦有了性方面的問題,他不需要通過別的途徑去了解,從父母這裡就可以獲得,同時談論性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家長注意孩子的閱讀範圍,不要讓兒童看不適合他年齡的書籍和圖片,同時要注意保管好自己關於成年人性方面的書籍、畫冊和光盤,在孩子沒有能力完全懂得成年人的性愛時,這些內容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和刺激,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

性教育從避諱到開放,再到過度開放,家長到底該怎麼引導?

隨著青春期(13~19歲)的來臨,女生會來月經,男生會出現遺精,還會伴隨胸部變大、喉嚨變聲等第二性徵發育,開始對異性感興趣,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外貌對異性的吸引力。在這個階段,需要孩子們具備對性行為、懷孕、避孕、性疾病等的完備知識,對怎樣懷孕、避孕等相關問題有清晰的瞭解。

性教育的關鍵不僅在於向孩子解釋關於性的生理知識,還包括培養孩子正確的愛情觀和婚姻觀,正確的兩性觀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是一個人整個價值觀、人生觀的一部分。

父母這時要做的,除了跟孩子用科學、正確的態度去談論生理知識外,還要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引導孩子接納身體變化。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區分什麼是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明確交往原則及注意事項,家長可以主動去和孩子談論青春期的情感,讓孩子對待兩性情感有正確的認識。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歡迎分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